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新闻"是新闻类节目的一种创新,是一种贴近受众的很好的传播新闻方式,但不是所有的新闻节目都适宜"说新闻"的形式.电视新闻的"说"与"播"应当共存,互相结合,共同完善.当前,"说新闻"存在的一味迎合受众、调侃过度、语言结构松散等现象应该避免.  相似文献   

2.
“说”新闻,是一种新闻节目的播报方式。其外在特点是:“平和、亲切、自然”。本文作者认为:应客观评价,全面了解,合理汲取,准确掌握,灵活运用“说”新闻。在确保新闻原则的前提下,丰富播报方式,适度运用“说”新闻,以期达到最佳新闻效果。  相似文献   

3.
英语广播新闻习惯上都标明消息来源。新闻来源一般分两类:有来历的和没有来历的。在指明消息来源时,新闻中常常会用到“say”(说)这个词以及与“say”词义相近的词汇。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宣传部等新闻传播主管部门作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部署和动员之后,我国新闻传媒界兴起了"走转改"的热潮。这项活动到现在已经将近一年时间,当前,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不能把"走转改"当成"一阵风",浅尝辄止,有始无终,而是要积极探索并建立起"走转改"的长效机制,加快新时期"成长型"新闻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新闻触发创业灵感2006年3月的一天,张静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说一位研究生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心里苦闷压抑,后来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最后从自家窗户里跳了下去,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民生话题关乎百姓生计,也是当前的社会热点。做好民生新闻报道,增进新闻传播的"社会能见度",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拥有民生的情结,创新的意识,全方位拓展民生视角,找出新闻事实中的民生因子;对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进行辩证的分析、深入地挖掘,实现从小民生到大民生的自我超越;民生新闻评论还要努力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度、言之有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近几年来美国媒体不断“妖魔化”中国 ,损毁中国国际形象的事实 ,分析中西方新闻传播实践的差异 ,强调我国进行新闻体制改革、加强对外传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经理对我说: "什么是管理? 我看就是三大块事儿:第一、开会:大事小事都得和有关的头目开会商量,不能一个人独断专行;第二、训人:生产上、销售上出了什么事情,都不能不闻不问,是谁的责任就训谁,不然还不天下大乱了:第三、应酬:见上级、见客户、见协作单位、拍广告、参加公益活动,不是宴请,就是剪彩、新闻发布,不露面还不行,简直像是套上笼头的马,别想尥蹶子不干.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的出现.改变了“新闻立台”仅仅停留在政治层面的单一格局。走向市场的电视媒介逐步认识到了经济上要切实实现“新闻立台”。也学会了为栏目配上彰显特色的广告词,像《南京零距离》的“《南京零距离》,就在你身边”、《服务到家》的“服务到家,有事你说话”等,逐渐从政治色彩浓厚走向新闻色彩浓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妇女报》进厂矿、进学校、进社区的"三进"栏目为例,探讨中央新闻媒体如何将民生内容做得"有益、有情、可信、可亲",把新闻贴近性真正落到实处,使得中央级媒体新闻进入百姓生活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11.
张培成 《全国商情》2012,(18):64-65
新闻人才培养重在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突出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无疑是普通高校新闻学专业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湖州师范学院新闻学专业创建的"五化"模式,即:资源开发立体化,能力培养全程化,理论教学实践化,实践训练一体化,素质培养人格化,为创新新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2.
本从主体、受体、媒体相互关系出发,立足于新闻资源市场化日趋明显和新闻实体集团化相互竞争日趋激烈的高度,就新闻制作过程的叙议关系展开辨析,并归结出了叙议结合临界的最佳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不能“捂”新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生活中对于一些重大责任事故及舆论监督报道,“捂”新闻的事例很多,从领导的角度看,有利于稳定人心;从群众的角度看,这是欺骗,不以人为本。本让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场上,明确提出不能“捂”新闻,并提出三条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体的新闻报道形式在不断的改革创新,特别是在市场化经营体制下,媒体的新闻制作从节目的内容到形式上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运用"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理论指导英语新闻听力教学应把握新闻听力内容广泛、词汇多变、语速快等特点,充分运用信号词和关键词策略并辅以笔记策略,提高听力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文章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理论对新闻如何“说话”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过于谄媚 杨勇是某重点大学新闻专业的学生,毕业时,他去一家报社应聘编辑一职。考官问他:“你平时看我们的报纸吗?你为什么要来我们报社应聘?”“我几乎每天都看你们的报纸,贵报是国内很有名的报纸,特别是在我们北方,是最有影响力的。”杨勇望着考官笑着说,“贵社发展前景好.内部管理人性化,特别是还有您这么一表人才、能力出众的领导,  相似文献   

18.
新闻自由是新闻舆论监督的灵魂,然而“非典”再次显示:新闻媒体在权力面前的无力。将新闻自由纳入法治的轨道,实现新闻自由,切实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是制约权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谢六逸新闻理念涉及他对新闻学本体理论方面的论述,以新闻、新闻事业、新闻价值最为重要。在谢六逸眼中,除共同兴趣外,新闻的重要性质有真实性、新鲜性和公开性。谢六逸注意到苏俄社会主义国家新闻事业具有很强的阶级性,资本主义国家新闻事业则主要是产业属性,他本人更倾向于新闻事业是社会公器。谢六逸新闻价值观基于受众本位,重视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勿忘人民"思想是穆青40余年新闻实践经验的结晶,其形成有深厚的感情根源--感恩情结,坚实的理论基础--坚定的无产阶级新闻观和丰富的思想源头--新闻的主角是群众.因此,他几十年一如既往地视人民为"民族的脊梁",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心中,不断地寻求和理解人民群众的理想感情,自觉地建立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