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专业银行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可能性专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其资金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企业有80%的流动资金来自专业银行的贷款,因此,专业银行对国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排斥专业银行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可能性。第一、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不会改变专业银行全民所有制性质。专业银行是国家银行,是全民所有制金融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两权分离,国家只将经营权转让给承包者,而所有权并没有转让。这仅仅是经营管理制度的改变,而不是所有制的变更,金融企业还是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银行体制,经过改革之后,形成了由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国人民银行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专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共同组成。在新的银行体系中,如何正确处理好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之间的关系,是本文提出的探讨的问题。 (一)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论中央银行还是专业银行,都是国家银行,属全民所有,这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银行有着本质的区  相似文献   

3.
一、转换的基点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换首要的是对现有的专业银行实施职能剥离,返朴归真,还原其货币经营者的本色并使之取得独立的经济法人地位。一是剥离专业银行所具有的国家银行的政府行政职能,纯洁其银行企业性质。先将其从国家政府行政机构序列中分离出去,再将其现金管理、工资基金管理、流动资金管理、企业财务监督和结算监督职能分别  相似文献   

4.
专业银行实行企业化经营是专业银行改革的核心和方向。近年来,理论界和从事银行实际工作的同志围绕着银行能否通过承包经营实现企业化,及怎样承包经营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专业银行实行承包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种观点认为:专业银行能够、而且必须实行承包经营。其理由:1.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不会改变专业银行全民所有制性质。专业银行是国家银行,是全民所有制金融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两权分离,国家只将经营权转让给承包者,而所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专业银行就其性质和任务来说,具有双重属性。作为经济实体,它是经营货币、授受信用的金融企业,这是银行的本质属性;作为国家银行,它是调节经济运行、贯彻宏观政策的调控工具,这是国家赋予银行的外延职能。长期以来,国家正是运用银行的这种外延职能,有效地整顿了金融市场和经济秩序,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然而,随着经济事业  相似文献   

6.
对专业银行企业化这一问题的探讨,首先要求对“专业银行企业化”这一概念有比较明确的理解。作者认为,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把专业银行由机关性质的行政机构转变为企业性质的经济实体;其外延是:各种企业性质经济实体的具体表现形式。作者进而指出,对于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真正分歧的焦点并不在内涵方面,而是在外延方面:即究竞把专业银行转变为哪一种形式的经济实体。对专业银行实行企业化改革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正从传统的产品经济模式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过渡这一背景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正>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确立中央银行体制以来,我们普遍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四家经营信贷业务的国家银行统称之为专业银行。“专业银行”经常出现在中央的文件上,为理论研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所接受,似乎已成定论。其实,“专业银行”的称法很不科学,这是企业化改革分歧很大的原因,有必要对专业银行进行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金融体制改革以来,专业银行作为国家银行,肩负着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双重职能,一方面以国家经济政策为业务经营的准则,承担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神圣职责,另一方面作为经济实体,业务经营要遵循商品经济准则,实行经济核算,自负盈亏。专业银行兼有的信贷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在具体实施中,难免出现矛盾和冲突。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和冲突,已成为进一步深入金融体制改革,保证今后一段时期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正> 读了贵刊1993年第2期《专业银行不宜直接向企业投资认股》一文,我有不同看法。我认为:专业银行可适度向企业投资认股,它不仅是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需要,也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下面谈谈这些看法,姑与杨培和、陈付仁同志商榷。1、适度投资认股是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迈进,实现金融资产多元化的必然选择。从改革趋势看,专业银行将不再是单纯的国家银行,而是由国家控股的国有商业银行。从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看,它应以利润作为主要经营目标,并对资产的安全负责。为了实现较多的经营利润,银行除了发放贷款外,还必须寻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国家银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义不容辞地担负着合理分配资金,正确引导和调节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任务。因此,必须按照中央银行行政化、专业银行商业化、政策性银行事业化的要求,尽快改革现行的国家银行体制,以适应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国家银行调节社会经济优化结构,促使其正常运行的作用。本文拟就我国国家银行体制改革的问题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的前途和发展战略思考王克华一、国有专业银行能不能商业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建立现代商业银行体系日益迫切。目前国家银行(国有银行)的资产占整个金融机构金融资产总额的76%,而非银行的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租赁公司等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筹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闲散资金由单一的国家银行金融资产向国家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组织多元化资产分流。在一定程度上为缓解银行信贷资金供应压力,扩宽企业筹资渠道,减少对专业银行的依赖性起到了一定的积  相似文献   

13.
专业银行产权的性质、效率和改革方向中国工商银行安徽分行常臻旺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专业银行的产权,从规范角度看属全民所有,但从实证角度分析事实上已经被严重分割,特别是剩余索取权已经被各种利益集团部分占有。正是这种产权权能结构的变化,导致了近几年金融体系效...  相似文献   

14.
<正>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于1991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204条企业法人破产后的还债程序取消了国家银行和信用合作社贷款优先偿还的规定,而改为与其他债务同等对待。这一修改直接关系到国家信贷资金的安全,涉及经济、金融全局,并由此产生如下问题:一、专业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占全社会贷款总额90%以上,工商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主要靠国家银行贷给,至1990年底我国国家银行各项贷款余额已达15000亿元,如果把国家银行贷款等同于公民或一般企业的其他债权,在不足清偿时按比例分配,将使国家信贷资金流失,迫使国家银行超经济发行贷币。二、国家银行贷款是国家财产的重要体现。如果不把国家银行贷款作为优先债权加以保护,金融形势就无法保证稳定。三、对破产企业债务不足抵偿贷款本息部分,势必要由银行本身承担,将导致国家财产的损失和国家利润减  相似文献   

15.
在建国以来的很长时间里,我国的银行体制基本上是沿袭苏联三十年代确立的单一银行制度模式,即国家银行既作为中央银行,又承办商业银行的业务,全部金融管理和短期信贷业务高度集中于国家银行。一九七九年以来,随着各专业银行的先后独立分设,我国传统的银行  相似文献   

1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体系我国的金融体系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为主体,同专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所组成。二、中国人民银行 (一) 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职能和基本任务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银行,是国务院的组成部分,受国务院直接领导。它是国家管理金融的行政机关,又是办理信贷业务的经济组织。中国人民银行受国务院委托,代管中国农业银行、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银行。它根据国家的授权印制和发行人民币。  相似文献   

17.
加强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工作江秉湘1984年人、工两行分设以来,我省金融机构已经从国家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发展成为以人民银行为领导、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各类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机构数量从1984年2366个发展到1993年的6427个,...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家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各专业银行的业务既有分工,又有交叉,允许竞争。这是新形势下的一种新情况,是合乎金融事业的发展规律的。然而有些人一听到“竞争”这个词就发憷。不是早  相似文献   

19.
一个时期以来,理论界围绕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与企业化问题的争议文章屡见报端.本文试图从宏观角度,探讨政策性与企业化的真正含义,二者关系以及它们与计划经济、市场调节之间的依存关系.政策性与企业化之真正含义要弄清专业银行的职能和性质,首要前提必须明确政策性与企业化的真正含义.关于专业银行的职能和性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已明确指出:“专业银行主要执行国家政策,承担经济调控职能;同时实行企业化管理,实行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这一提法无论从字面上还是词义上看都十分严密、明确.但在目前所见的文章中,  相似文献   

20.
1812年6月,萨缪尔·奥斯古德成立了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办公大楼就是原美国第一国家银行纽约分行的旧址。这个由一群商人拥有并为其服务的单一专业银行机构,也就是今天花旗银行的前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