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行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金融中介作用。在过去几年里,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业维持了高速扩张的势头。但是在资产质量、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中国银行业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不良贷款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大问题,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金融体系的安全,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甚至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中国银行业利润非最大化研究潘正彦中国银行业是中国经济中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毋容置疑。但是,中国银行业本身作为一个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又显得非常不合时宜,本文所探讨和研究的中国银行业利润非最大化问题就是这一难题的综合反映之...  相似文献   

3.
中国银行业商业化发展的沿革。中国银行业商业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步发展起为的。1979年,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率先从在一统的中国人民银行体系中独立出来,1984年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成立,至此形成了中国银行业“四龙治水”的格局。1987年交通银行重组之后,全国产生了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银行业务的竞争立即趋于白热化。可以说我国银行业是在竞争中成长的。  相似文献   

4.
经济活动中,制度作为行为准则决定着经济活动发展和各种经济关系展开的框架,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史进行简要回顾.得出中国银行业发展和制度变迁联结在一起的结论。在加入WTO之后,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格局的条件下,中国政府通过制度因素所进行改革的动力源于政府发展经济的急切需求,这种动力需求决定着中国银行业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对于促进银行业的整体发展措施应该是有效的。面对外资银行进入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中国银行业在制度、经营管理理念等方面的改革又体现出强烈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色彩,而这种诱致性制度变迁则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银行业面临的背景与1980年代日本银行全球化崛起有着惊人的相似.这不但预示着中国银行业全球化时代的即将来临,同时警示出日本银行全球化兴衰的经验教训,也应该成为中国银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卢晓倩 《现代财经》2002,22(11):53-57
经济金融全球化、金融电子化、金融银行间的并购以及中国加入WTO等都对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作者结合当前国际银行业的竞争环境和技术条件,历史、全面地分析了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的变化,并从实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中国银行业提高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入世对中国银行业营销的影响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的中国银行业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市场开放和竞争,营销管理两大方面。本在对中国银行业面临日趋激烈,的营销环境分析基础上,运用市场营销原理,提出必须通过营销创新来增强中国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利益集团理论视野中的中国银行业结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银行业结构的变迁实际上是各方利益集团进行博弈的结果。本文意在描述中央政府、国有银行自身、地方政府、新兴民营企业主阶层等各大利益集团在中国银行业结构变迁中的驱动作用,企图由此逻辑地导出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迁趋势,并在此基础上为改革推动者提供自觉改善银行业市场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并购战略理论、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等多重理论角度出发,首先对当前中国银行业所发生的典型而不同的并购模式与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与归类,创新性地设计了一个战略性并购下的银行业动态能力模型。该模型指出并购模式的选择受到环境的深刻影响并且与绩效密切相关。作者最后基于当前中国银行业的并购战略行为所提出的有关提升中国银行业动态能力的几个研究性结论,期望能对中国银行业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提升银行服务竞争力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银行业及其监管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在三方面改革中的长足进步,简要介绍了中国银行业的监管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过程,以及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开放状况,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银行业产业组织结构再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产业组织理论中,对垄断结构存在合理性的分析完全不适用于中国银行业,即出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相悖,产业组织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解释中国银行业的现实。分析可见,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国银行业垄断形成的机制所致。由历史因素和行政手段所形成的垄断结构不具有市场机制所形成的垄断结构的一些优势并且弊病丛生,为此需要再造中国银行业产业组织结构,形成适当的垄断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12.
混业经营是当前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导趋向,而伴随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和中国银行业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速度将会显著加快。由于中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主要经营传统的银行业务.在混业经营的过程中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即在探讨银行跨营证券业动因的基础上,分析银行跨营证券业的利弊,并对中国的商业银行跨营证券业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面板技术,在统一的框架内对中国银行业引进内资和外资问题进行了研究。初步估计结果显示,外资股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绩效上,而对中国银行业的风险行为并无显著影响;而内资股权对银行业绩效和风险的改善作用都有限。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剔除国家股后的民资股权的进入能显著改善中国银行业的风险行为,但是对中国银行业绩效提升影响却仍然有限。为了克服外资股权变量与扰动项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又构造了外资股权的工具变量,估计结果再次支持了上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银行业的规模经济与技术进步效应检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SUR法估计了中国银行业(1994~2001年)的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中国银行业从总体上来看存在轻微的规模不经济,而从单个银行来看,规模相对较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规模最大的中国工商银行存在显著的规模不经济现象,其他3家国有商业银行则存在规模经济现象,这表明中国银行业存在着U型平均成本曲线。我们首次将反映技术进步的T引入模型。结果表明技术进步能降低银行的成本,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5.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中国金融领域尤其是银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中国银行业须认清现代经济的特征———虚拟经济高速发展 ,顺应国际银行业发展态势———银行业并购重组浪潮迭起 ,结合自身特点 ,推行中国银行整合优化 ,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提高国际竞争力 ,迎接入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将中国银行业置于25个国家(地区)120家银行之中,利用DEA-Malmquist模型考察了2007—2013年中国银行业和世界银行业的生产效率。结果显示:虽然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的生产效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能够刺激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和GDP增长;与产出法相比,收支法下银行业效率的增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更大。指出:目前中国银行业的生产效率仍有提升空间;鉴于基于盈利能力的效率提升更能促进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未来需要进一步谋求中国银行业质量的提升而非规模的简单扩张。  相似文献   

17.
集团化:21世纪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和金融日益全球化,世界性的银行并购活动和集团化经营在全球持续发生,并且愈演愈烈,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未来银行业的竞争态势,面对如此竞争态势,21世纪中国银行业何去何从呢?本认为旧中国银行业应在认真研究世界商业银行发展变革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实行集团化以迎接未来银行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衡量指标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和市场进退壁垒的分析来研究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通过计算中国银行业的市场份额,发现国有商业银行仍居于主要地位,通过数据计算CR4和HHI指数,发现中国银行业市场近年来的集中度依然较高,仍是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控制着整个市场。但从动态发展来看,在市场化进程中新生成的商业银行对这种高度集中的格局产生了一些冲击,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开始从寡头垄断、高度集中转变为垄断竞争、适当集中。另外,中国银行业的产品差异化较小,政策法律性壁垒构成中国银行业的主要障碍。虽然整体表现为规模经济,但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状态差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9.
王喜平 《经济论坛》2002,(20):13-14
过去20年,中国银行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已进入全球1000家大银行之列。然而中国银行改革还面临诸多困境,尤其在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探讨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如何迎接挑战,摆脱困境,深化改革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1.资本金不足。与国际银行业相比较,中国银行业的资本金不足问题比较严重。1998年以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到8%(国际清算银行规定的最低标准)。1998年6月,我国财政注资2700亿元作为银行新增资本,…  相似文献   

20.
2011年下半年以后,有关"中国银行业垄断暴利"的说法,通过媒体传播,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但这一说法并不成立。首先,中国银行业并不存在暴利。2011年中国银行业利润增长是建立在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基础上取得的。其次,垄断和竞争是指一个产业范围内的市场格局,银行业作为一个金融产业并不存在垄断问题,中国银行业市场并非垄断市场。最后,减少银行业收费并非消解"垄断暴利"的正招。提高收费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依然是中国银行业业务转型的重要内容。中国银行业存在的是"卖方优势",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快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加快发展公司债券等金融产品,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以给城乡居民以选择权,强化银行业监管和加快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