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众所周知,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并且基本养老保险尚不健全,一些人的养老成为问题。当前国内存在着有房产无收入的老年人,参考和借鉴国外的反向抵押贷款的养老模式的成功经验,"以房养老"成为了时尚话题。本文首先论述了在中国以房养老的必要性,再次根据我国的房产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的发展,以及绝大多数老年人拥有房产这一物质基础说明了以房养老的现实性,最后针对以房养老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在2004年国际家庭年不仅确立了“资源、责任、和谐、共享”的主题,也进一步明确了家庭养老的社会责任,指明了家庭养老是一种可行的方式。本文拟就我国现阶段养老方式作一粗浅探讨。一、家庭是现阶段养老的主要场所家庭养老是养老的方式之一。所谓家庭养老是指家庭成员对退出劳动岗位(也包括不能劳动的)老人经济上赡养、生活上照顾和情感上交流,满足老年人生存发展享受上的需求,确保老年人能有一定程度的自我实现,以体验完整的生命意义。家庭养老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它以家庭存在为必要社会历史条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养老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家庭仍然是养老的主要场所。(1)家庭养老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生活方式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人们以自身的活动维持生命体存在和种族延续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劳动活动之外的消费活动的典型模式。这个典型模式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基础上形成的。”现阶段家庭养老这种生活方式就是在当前的生产方式基础上形成的,也就是说,当前人们获取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了只能选择家庭养老。具体来说,是以下三组数据决定了我们只能选择家庭养老。一是国民经济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我国的国...  相似文献   

3.
黄桂林  李炎隆 《工程经济》2021,31(12):19-22
老旧小区作为既有建筑的一种,目前是老年人居住和养老的主要载体,但由于功能和设施的缺失,存在各类老年人居住不"适老"的问题,其中养老设施和服务缺失尤为严重,使得小区作为养老的主要载体无老可养、无法养老.以辽宁省辽阳市某S小区为例,通过分析小区现状,结合数据计算,得出小区养老需求,围绕内外环境改造的总体目标,从空间和需求视角相结合,提出S小区的适老提升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蕴含着我国传统养老文化的精髓,而文化转型,必定导致家庭养老模式发生变革。针对文化转型下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主张以家庭、社区、社会为核心构建混合型社会养老模式,并提出了完善社会养老新模式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多地市即将或者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老城区内的大多社区步入高龄化社区甚至高龄社区,社会养老面临较大压力。发挥社区养老的作用,让就地养老、居家养老成为优先选择,是减轻社会养老服务压力的重大举措。随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有了更高要求,提供更加完善优质的社区养老服务,成为新时期社会养老的方向与目标。在新一...  相似文献   

6.
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表示,人口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剧,应该鼓励商业银行发展“养老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业务”,即“以房养老”。一时间以房养老成为两会和国人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以经济保障责任主体来划分,养老模式可分为家庭养老、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三种基本模式。目前在中国,家庭养老逐步弱化,自我养老难成现实,社会养老难以完全到位。因此,吸收以上几种养老模式之长,兼容的居家养老模式应是我们解决养老问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当前中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河北省人口老龄化、高龄化也在不断的加快,而传统家庭功能的弱化使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成为一个严峻的话题,机构养老的出现恰好可以弥补家庭养老带来的空缺。本文就现在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内容单一、专业化人员缺乏等进行讨论,并提出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比重逐年上升,养老服务与养老质量受到广泛关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将信息科技与老年人健康监测结合能够提供顺应时代的养老解决方案。文章从用户分析角度出发,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在明确App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设计出功能明确、操作简便、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健康监测App,以协助老年人和看护家属享受更加便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我国老年人口增长快于世界其他国家,在复杂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分析我国养老模式和如何做好养老服务日益重要。本文在国内的大量研究基础上从四个维度比较目前三种养老模式,得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存在独特优越性。在居家养老模式中,运用相关理论基础,需求理论、社会支持理论与优势视角理论,社会支持理论提出要为老年人建立关系网,优势视角理论提出老年人本身具备各项资源可以在养老工作中加以利用且为老年人增权。本文着重强调要从优势视角和社会支持角度下建立"老人自助-互助"机制保障老人权益。  相似文献   

11.
正"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它是以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基本得到保障为前提,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身心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的养老方式,其特点具有广泛性、群体性、互动性、共享性。近年来,兰州石化在落实离退休职工"两项待遇"的基础上,实现了物质生活需求的保障。然而,离退休生活使他们处  相似文献   

12.
建设老年人住宅 满足老年人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的实际状况,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将会逐步被社会多种的养老服务方式而取代,如何使老年人晚年更幸福,老有所乐,老有所居,精神上不孤独,生活上有人照顾,这是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据人口预测,到2000年,我国将有1.3亿60岁以上的老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各省市相继步入老龄化社会,加之大力推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催生出了大量的老年家庭。创造人性化的养老模式已成为噬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社区居家养老的新模式对居住区设计产生的影响及要求”为切入点,对居华里,时代奥城两个小区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调查问卷、与小区中老年居民直接对话的形式,了解了他们对小区生活保障和休闲娱乐设施及服务的满意程度和对小区发展的希冀。同时,也研究了美国太阳城养老社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试图对现有小区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再设计。笔者认为,在未来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分析新养老模式对住区空间及功能产生的影响,从优秀案例中汲取经验,并不断发现、应对随社会发展产生的新问题,使居住区设计向着人性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没有政策支撑的情况下,12年的磨砺,北京太阳城已经成为养老项目发展的一个坐标。现在太阳城集团甚至已走上了模式输出盈利之路。作为国内首家以老年人居住为主的大型养老社区,北京太阳城从"吃螃蟹者"发展成为今天行业的"领跑者",12年中所经历的是非成败,已成为后来者必会研读的一份"参考书"。当前,无论从我国老龄化的社会需求来讲,还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明显,地产行业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商机,正在大力发展以养老为主题的地产项目。由于养老地产项目正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还没有完整的建筑体系,景观设计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不仅不具备完整性,还缺乏对老年人的调查研究,导致地产设计效果不尽人意。本文简单阐述了以养老为主题的地产景观设计原则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  相似文献   

16.
陈君 《工业会计》2008,(9):63-64
富足怡然的退休生活不仅需要尽早规划,还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工具。随着投资理财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可供养老的工具也日益增多。总体上来看,可用来养老的工具大致可分为6类:社保、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金融投资、以房养老、艺术品投资。  相似文献   

17.
李季 《工业会计》2008,(9):71-72
中国的传统养老方式——养儿防老,是与住房密切相关的:父母把以房产为重要内容的财产交给子女继承,由子女承担赡养的责任。这可以说是中国式的以房养老模式,主要取决于子女的孝心和孝行。  相似文献   

18.
家庭养老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实际上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抚养与赡养关系构成的网络,即通常所说的“反哺模式”。传统的家庭养老实际上也就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亲情养老。家庭养老作为优良的传统被世代继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庭养老观念应当被赋予新的内涵,使之...  相似文献   

19.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养老类建筑设计需满足居住者生理与心理需求,对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便利老年人出行,优化居住环境,完善设施设备,满足居住者以老年人为主体的个性化需求。本文就医养结合背景下的养老类建筑设计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面对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于2011年设立老年住房委员会,从多途径为房地产行业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作出探索。在近日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老年住区委员会主任朱中一特别指出:"我们国家人民基本处于未富先老的情况,我们目前的家庭结构是"421"的家庭人口结构,即夫妇二人上有4位老人下有1个孩子。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