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通过分析中国就业弹性变化趋势和特点,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以及劳动力价格变化与就业等之间的关系,本文尝试回答经济增长能否创造出足够多的就业机会,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同时,根据对就业弹性变化趋势的研究,文章在最后还简要分析了WTO的就业效应。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的白领们开始发现,比之工业时代的蓝领工人,他们没有了庆幸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卷首纵横     
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一些根本性变化,其中之一: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与就业机会的增长并不同步。 90年代,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出现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就业机会相对减少,廉价劳动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已不再显得那么重要,愈来愈不足以构成“比较利益”。美国生产制造业近10年增长近40%,而制造业就业却减少了500多万人。日本还要明显。一些发展中国家近10年来真制造业每单位产出的就业人数,远比发达国家下降得迟缓,因此仍显相对落后。这就证明了一条经济规律:一个国家,一个产业或一家企业,如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了为什么经济增长并没有明显地带动就业的增长,相反地对就业吸纳能力明显降低;经济增长的结构改变并没有有效地带动就业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而是存在明显脱节的原因后,提出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良性循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筑业与知识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多级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科技进步的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面貌。建筑业是一个传统产业,也是一个新兴产业,如何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对接,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是摆在全体建设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1 知识经济的兴起及其主要特征在美国,从50年代中期起就开始从以体力劳动、制造实物产品为主的社会,向以依靠脑力、处理信息运用知识为主的社会转变,其标志是白领工人超过蓝领工人人数。鉴于美国在全世界率先出现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型,1962年美国经济学…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双结构"转换的失业率模型,来寻求长期动态均衡失业率,并实证检验就业结构转型与失业率变化的Grange因果关系;以此为基础和对高增长率与高失业率的反思为契机,对失业率变化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论认为就业结构的部门转型(即由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的就业转移)与经济增长水平对失业率变化具有大体相同的解释能力,即有利于降低总体失业,加大总体就业水平;然而局部的失业率因素分析不能完全解释我国总体失业率水平和变化.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分析美国近年成功地走出了西方国家“滞胀”怪圈,在实现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同时能够保持较低的失业率,其原因,主要是致力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要求。而中国失业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在宏观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下,非农产业就业增长速度却呈回落之势,在1993年达到就业增长6.3%的峰值后,一路回落到1996年的4.9%,已低于80年代平均5.9%的水平,甚至第三产业和非国有经济部门就业增速也已回落.下岗和再优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劳动力供求总量失衡和…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政策研究所公布的一项调查 ,美国公司总裁的收入在过去20年内的增长速度 ,大大超过蓝领工人工资的增长速度。以1998年为例 ,公司总裁的薪水增长了36 %,而蓝领工人的工资只上升了2.7 %。1980年 ,企业总裁和工人收入之间的比例为42比1。今天已拉大到419比1。虽然我们允许企业经营者与职工的收入有一定的差距 ,但同时又规定 ,经营者的工资不能超过职工收入的3~5倍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限制在3~5倍?当经营者对企业、国家的贡献特别大时 ,为什么就不能突破这一数字?行之有效的对企业家的报酬激励机制是一切现…  相似文献   

9.
利用我国1990年~2009年的数据,分析了我国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现状,通过比较三次产业间相对生产率、就业弹性的差异,探讨了产值结构变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国际比较分析了我国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性。针对我国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高增长,低就业的现象违背了奥肯定律,学界对此给予了很多解释,对影响就业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然而各因素在三次产业中的作用是否相同,影响度有多大,却鲜有研究,本文采用1978~2006年的分产业数据对影响三次产业的就业增长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发现影响各产业就业的主要因素并不相同,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我国就业结构的改变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中国8个行业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碳排放和就业结构的关联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证检验,选取变系数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碳排放强度和就业结构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2)就业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显著,其中,影响最大的行业是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该行业就业比重每增加1%,会使得该行业碳排放强度增加8.11%;(3)中国碳排放的行业差异显著,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自发碳排放强度最大,其次是制造业。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对中国工业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入世”对我国工业就业的影响更主要地体现在调整就业结构,转换就业体制和发育劳动力市场等方面。中国要采取积极政策措施弱化“入世”对工业就业的冲击,通过深入改革调整就业结构,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实施积极劳动政策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通过激励创业扩大就业,使“入世”成为第国调整工业就业结构,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的促进力量。  相似文献   

13.
就业发展型经济增长的产业支撑背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产业的发展,只有通过产业的发展,劳动力资源才能与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结合,转化为一种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劳动者的就业.基于此,本文认为,产业发展是就业发展的物质载体,产业规模决定就业规模,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产业提升决定就业发展.所以,推进我国产业的发展,是实施我国劳动就业发展型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1982~1992年的10年间,北京乡镇工业总产值从17.56亿元增长到271.10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下同),增长了14倍多;1982年北京乡镇工业总产值只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6%,到1992年已占30%左右;当年全市工业增长额的50%以上来自乡镇工业。在迅速增长的同时,乡镇工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分析这种变化的特点、原因及其与增长的关系,对于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制订产业政策,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河北省主动提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的调整会对当前的就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不仅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而且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通过分析河北省当前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特点以及经济转型方向,分析就业的制约条件,认为应当从完善再就业相关政策、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稳步推进经济转型三条路径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民间投资迅速增长,以年均26.7%的发展速度增长,目前民间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已高达45%以上,成为中国投资的“半壁江山”。实践证明,民间投资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吸纳大量劳动力并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由于技术和工业发展水平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经济结构和就业给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美国的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同我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在六十年代,美国的一些产业已经有了充分的发展,生产规模也已经很大,因此,20年来增长不多。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在近20年中则有很大的发展。美国今后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这些行业或行将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在我国,今后20年内,有些基础行业还要有适当的发展;对于已经开始发展,但还落后的那些战后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则需要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200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智能化发展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智能化发展整体上促进中国就业,在第一产业减少就业,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工资水平较高的地区和智能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智能化对第二产业就业的创造效应不再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三次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的同时,就业增长依然缓慢,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不合理.以山东省历年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结构偏离度对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山东省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得到较大幅度提高,但与广东省以至国际标准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最后提出,除了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尤其是加强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外,还要提高就业者的素质,使其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协调,是实现四川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演进和互动效率分析可知,四川省的第一、三产业变动对就业变动有增加的趋势,第二产业变动对就业变动有减少的趋势.第一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协调性明显增加,第二、三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化程度逐步增强,第三产业基本实现协调化,据此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