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投资者关系的决定因素及股权分置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志华 《经济管理》2006,(15):80-83
作为企业的金融营销行为和战略管理方式,投资者关系管理对内受到公司治理的制约,对外受到市场竞争结构的推动.并以政府规制为边界,以信息技术为动力。股权分置改革中分类表决和两个“三分之二”的规定,对上市公司长期以来漠视中小投资者的存在.甚至损害投资者利益而言.无疑是一场深刻的反省。而“反省”所带来的将是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投资者的理智与成熟以及投资者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与投资者利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状况的不同,本质上可以归因于各国法律对投资者保护的差异。终极控制股东通过持有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权可以获取控制权的私有收益,而这是不利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我国的股权分置状态放大了控制权的私有收益,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在现有法律体系下,终极控制股东对投资者利益的影响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独立审计价值的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点,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独立审计所带来的影响.结论表明:无论是从股东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经理层的角度出发,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都将极大提升资本市场对独立审计鉴证业务的需求.与此同时,股改的顺利完成将导致股权更加分散并最终引起独立审计的风险转移.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证券市场的重大制度变革。目前改革已经接近尾声,然而股改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的影响才刚刚开始。这其中既包括对我国证券市场今后发展长远性和全局性的积极影响,也包括一些在短期和局部范围内可能会出现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使资本市场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革,对上市公司的资本收益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上市公司资本收益产生的影响,并给出了提高资本收益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中国上市公司资本收益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帮助。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背后的制度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焱  郑江绥 《经济师》2006,(1):79-80
文章从历史的、逻辑的角度剖析股权分置改革背后的制度逻辑。为此,文章首先结合企业发展史论述了作为一种特殊有效的制度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必然是分置的。其次,以不完全契约为理论出发点,通过比较分析不同企业形态下的控制权配置,逐步论证了在股权分置的背景下,由于控制权的分裂所导致的公司治理复杂化。最后以上述分析为基础,阐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意义。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被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二次制度革命,它通过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东之间的对价制度设计使得非流通股东获取了流通权,从而形成了两者共同的利益目标,改变了上市公司利益冲突的现实状况,是上市公司有效治理的重要前提.然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并不能够解决我国所有的公司治理问题,只有通过积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配套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使上市公司获得长远健康发展.本文在肯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改革被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二次制度革命,它通过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东之间的对价制度设计使得非流通股东获取了流通权,从而形成了两者共同的利益目标,改变了上市公司利益冲突的现实状况,是上市公司有效治理的重要前提。然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并不能够解决我国所有的公司治理问题,只有通过积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配套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使上市公司获得长远健康发展。本文在肯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在我国是一个遗留已久的问题,不利于上市公司的治理,造成了种种不合理的经营行为。现我国正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通过改变现有的股权结构,股东大会的作用得以加强。通过对经理人行为的博弈分析,再一次证实了股权分置改革可以减少经理人的短期行为,改善委托人监督的积极性和提高经理人的努力程度。  相似文献   

10.
林凡  陈斌 《经济管理》2006,(17):48-52
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改的“对价”方案普遍考虑了非流通股份流通后对股价的影响以及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其中,非流通股比例、当前股价与净资产的差额、净资产收益率是影响“对价”确定的主要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可得的基本判断是,当前的股改工作已初步建立起一个市场化博弈机制,这个机制保障了两类股东在各自利益前提下达成妥协的可能。但是,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因素没有被充分考虑,以及股改的对价比率存在模式化的倾向,仍是这一机制存有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的公平性研究——以威海为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评估了中国医疗保险改革中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威海模式的公平性。首先 ,通过计算基尼系数、集中系数、Atkinson度量以及自定义的Iloss度量对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平等和筹资不平等进行总体描述。然后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 ,对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 ,通过直接标准化方法 ,探讨收入所影响的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平等。最后 ,本文对筹资制度对再分配造成的冲击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发现 ,威海模式改善了收入影响的不平等 ,但其它因素影响变化各异。改革后筹资不平等有所改善 ,但筹资系统的再分配效应加大了收入不平等 ,改革前后这种效应的变化大小依赖于风险厌恶程度。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权分置改革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市场运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股改后中小股东的权益受到的侵害现象仍然存在。对股改后的中小投资者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控制权市场和加强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立控制权市场机制以及一系列中小股东自我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沪市2004年、200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信息披露与战略管理两个角度分析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企业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网站投资者关系指数(IIRI)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进一步检验交流信息质量指标对企业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也发现同样的结果。这表明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特别是加强与投资者之间的战略沟通确实能够起到降低股权融资成本的作用,从而为上市公司主动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监管者推动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提供了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A股市场IPO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发现,股权分置下新股供给限制、流通股的流动性溢价、二级市场价格控制,使得新股二级市场价格系统性偏离了发行公司的内在价值。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IPO样本的回归分析显示,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新股发行定价反映的公司内在价值信息相对有限,而股权分置改革后新股发行定价更加合理,因而股权分置改革有效地提高了IPO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5.
简论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及股权分置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结构在公司治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长期存在的股权分置问题,严重影响了资本结构治理作用的发挥.通过改革前后资本结构的变化,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影响,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冯玲  郑振龙 《技术经济》2008,27(11):73-80
本文在连续时间局部均衡模型框架下,求出了时变的不流动资产折价率的解析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实践中国有股的对价支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不流动资产折价率的理论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股改公司实际支付的对价水平。其主要原因在于,各股改公司在确定支付对价比例时,实际上并没有充分考虑公司本身的特征对对价的影响,这说明我国股改过程中对价支付值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部分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多因素回归的方法,以技术效率为考察对象,分析了企业股份制改造、募股上市以及股权结构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规模对公司效率有显著影响,股份制改造和股权结构对企业效率却没有明显作用。但是,股东性质可能是左右股权结构对公司效率影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品融资是中国农村财务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税费制度改革之后,随着村提留和各种收费的废除,尤其是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公共管理可用资金明显减少,因而在废除这种制度后建立起一种新的、有效的农村公共品融资制度已成为公共财政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算宁夏不同收入人群医疗补助受益水平及公平性.方法 采用受益归属分析法测算补助受益分布,集中指数和Kakwani指数法分析其受益公平性.结果 宁夏人均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呈逐年上涨趋势.最低组人群平均受益额高于最高组.2016年和2018年门诊和与住院的集中指数与Kakwani指数为负值,公平性较好,具有累进性.结论...  相似文献   

20.
股权代理成本可细分为两种:一是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矛盾而引起第一类股权代理成本;二是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引起的第二类股权代理成本。在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基础之上,本文建立了两个回归模型来分别检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对两类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并提出通过调整和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来降低其股权代理成本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