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比分析ST上市公司与对照公司1999—2003年资产减值行为,可以发现ST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模式。ST上市公司在被ST前,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但如果不得不披露亏损时,又会利用较高的资产减值进行巨额冲销。  相似文献   

2.
鄢波  杜勇 《北方经贸》2010,(2):78-80
从ST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中提取有用的会计信息,论证新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对ST上市公司所产生的影响,可以看出,新减值准备的出台,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一些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准确的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3.
赵敏  甄颖 《财经论丛》2008,42(1):71-77
本文重点考察上市公司利用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具有扭亏为盈、洗大澡动机的公司进行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的金额和幅度高于其他公司;新会计准则实施前最后一年(2006年)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情况与2004年和2005年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资产减值成为所有企业经常发生的事项之一.随着资产减值事项影响面的扩大及资产减值事项对企业经营影响程度的加深,资产减值会计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的关注.在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应用过程中,逐渐的显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等等.为此,应完善公司内部运行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资产减值的审计监督、加强对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等工作.从而完善资产减值制度方面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执行行为.  相似文献   

5.
资产减值视角下盈余管理治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悦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6):25-27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已经导致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前景,误导投资者,危害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因此必须加以控制。以现行资产减值准则颁布前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和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关于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变化对盈余管理影响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治理过度的盈余管理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6.
邢家合  钱秀菊 《中国市场》2007,(44):100-101
资产减值会计的产生是以"决策有用观"为理论起点的。当资产可回收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时,应对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针对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现状,我们要进一步规范信息、价格等市场机制,切断资产减值准备与公司考核评价指标之间的联系,从而削弱上市公司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盈余的动机。  相似文献   

7.
本文实证分析了2001-2004年我国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转回行为。将近一半的上市公司发生了长期资产减值转回,它们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和长期投资的减值转回上。平均地说,如果不允许长期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减值转回公司的净利润将下降40%左右,同时16.89%的公司无法扭亏为盈。整体来说,盈利较低的公司、扭亏公司以及高管层变更的公司有更大的激励利用长期资产减值转回来提高当期会计利润。  相似文献   

8.
孙萍 《商场现代化》2008,(11):357-358
<正>一、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据统计2004年度减值损失转回金额最大的前20家上市公司中通过转回前期资产减值损失不同程度地调整了损益,2家ST公司分别增加当年利润32495万元和4500万元,占各自当年净利润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增强了会计核算的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趋同,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则的漏洞与执行环境的不完善,操纵利润。本文拟就资产减值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旧会计准则资产减值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作为一项新制定的准则,对资产进行了限定,扩大了资产减值的适用范围。这增强了企业经营状况的真实性及会计报表的相关性、可靠性,客观上减少了企业管理当局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冲回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极大的规范了企业的资产减值计提行为。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分析资产减值准则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通过对财政部会计司关于上市公司2008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的研究分析,试图证明新资产减值准则已得到了较好的实施,有效地遏制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新准则并没有杜绝上市公司利用部分资产减值转回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详细规范了资产减值的处理和资产组的确定,旨在杜绝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行为,真 实地反映企业资产与财务状况,充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本文从会计实务角度,对各项资产减值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资产减值是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及其条件,目的是找出抑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动机,消除其条件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引入资产减值会计,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会计的不完善来进行盈余管理,这已经成为比较严重的问题。直至2006年,财政部在借鉴国际准则的基础上,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新准则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披露进行大幅度的改进,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盈余管理的行为,但是,新准则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本文通过对不同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应用差异的分析及新旧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分析比较,从而总结出新准则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自现行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企业难以利用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等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情况得到大大改善。文章以山东金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利用模型及该公司2011—2019年的财务数据对其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检验,讨论该企业是否的确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继而分析减值计提是否合理,分析该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以此找寻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与利润操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大量的不正当盈余管理行为,他们利用资产减值的计提与转回进行利润操纵。本文就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的动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发布实施是一项重大的变革,它不仅考虑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而且也适当考虑了我国的国情。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新旧资产减值准则的区别,对新旧会计准则中有关资产减值的规定进行了探讨,揭示新资产减值准则的优点,并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行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商》2015,(41)
合理计提资产减值,对于规避企业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部分企业出于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研究资产减值会计问题,参考相关分析成果进行研究,对资产减值会计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19.
赵成 《现代商业》2008,(3):70-71
简要概述了中国资产减值的概念,确认标准、确认方法,对我国资产减值会计中存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存在的随意性,以及利用资产减值进行人为操纵利润等问题作了简要阐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常志坚 《商业科技》2011,(36):49-50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资产减值会计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资产减值准则在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记录、披露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遏止了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但实施中仍然存在利润操纵隐患,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本文通过分析资产减值的实质、分析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利弊来给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本文对部分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因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