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代金融》2019,(6):107-108
本文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基于2003-2016年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金融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发现金融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同时也分析了人力资本、政府科技投入等控制变量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3.
依据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省域空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模型,考量金融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及空间外溢效应。结果显示:我国省域城镇化率大部分集中在HH象限(高值集聚)和LL象限(低值集聚),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全国层面,金融业集聚对城镇化的直接效应系数和间接效应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金融业集聚对本省城镇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具有正向的空间外溢效应,能促进周边省份的城镇化;分东、中、西区域层面,东部地区金融业集聚对城镇化具有正向的影响,且具正向空间外溢效应,但在中西部地区,影响均不显著。基于此,应加强金融业集聚区建设,构建金融业集聚推进城镇化作用机制,在东中西区域科学布局建设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4.
石左 《财政研究》2011,(11):42-44
产业转移是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地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何科学选择产业转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构建产业区域集聚指数,分析了江西产业转移及集聚趋势。分析发现,江西省应着重培育能源、化工、医药等支柱产业。本文立足于江西省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开发滨海新区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天津市金融业,发挥金融促进经济的作用,已成为天津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本调研报告主要目的是通过揭示天津市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法和构成情况,探索天津市金融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以期对实现天津市金融业发展目标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结构不断软化和优化,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发展趋势。在服务经济时代中,现代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整个国民  相似文献   

7.
作为对银行信用的一种替代,商业信用是满足企业短期资金需求的重要渠道。从理论上说,产业集聚有助于企业获取外源融资,提高商业信用的水平。利用中国市级地区184个SIC-3分类工业部门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企业应付账款比例与产业集聚程度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行业检验也表明,产业集聚对不同类型行业商业信用水平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各地方政府应培育本地区专业化生产分工网络,引导同类产业的专业化集聚,扩大基于生产网络关系的商业信用供给。这对缓解中国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产业集聚越来越成为产业经济学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也是现实经济发展的真实体现,通过分析和阐述产业集聚的重要性,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的经济效应促进产业集聚的主要措施的逻辑结构来说明产业集聚的发展对产业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为产业政策的制定者和企业的经营者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FDI国际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为 《海南金融》2008,(9):35-37
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我国所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认为FDI是影响我国进出口变动的主要因素,它对我国的国际贸易产生的是互补效应。因此,我国引资工作的重点要放在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提高我国吸外引资的质量上来。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金融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长德 《海南金融》2007,(11):22-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集聚水平总体上在提高,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金融业的主要集聚地区.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集聚水平的变化,认为经济发展和经济货币化水平的提高是形成金融集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出发点,结合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机理,以2000—2015年我国2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以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方法,建立空间计量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我国主要城市群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计量估计和检验,对影响我国城市群金融集聚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福建金融》2013,(12):30-33
随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金融集聚效应也逐步显现。本文以福建宁德福鼎市太姥山、福安市赛岐、霞浦县牙城、蕉城区飞鸾四个省级城镇化建设试点乡镇为调查样本,描述金融集聚与小城镇建设之间的关系,分析城镇化建设中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以来,迪庆州银行融资总量持续上升,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更加全面的反映金融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本文选取银行融资、小贷公司贷款、保险赔偿支出以及现金净投放指标,利用主成份分析方法构建金融支持力度指标,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出金融支持力度与总体经济及三次产业的数量关系。根据模型分析结果,提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金融业集聚理论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集聚的现象及内涵、金融集聚的动因、金融集聚与金融中心形成的关系等6个方面。金融业集聚理论研究的相关成果及较发达地区通过金融业集聚建设金融中心的成功经验,为河南省加快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区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郑东新区应定位于中西部地区的投资中心、重要的区域保险中心、商品期货交易与定价中心,政府在打造金融集聚区的进程中应制定更具有突破性的财税政策,发挥更大、更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1982-2001年利率效应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这期间利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为正值,起到了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它在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上基本不起作用;随着我国改革的市场化进程,利率的投资效应在不断改善,但当前它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仍很低,需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6.
关于重庆金融业集聚力和辐射力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的金融业存在分散、规模小的特点,在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技术条件以及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增强西部地区中心城市金融业的集聚力和辐射力,一方面,能够将有限的金融资源集聚、整合,尽快形成行业和区域的局部规模优势;另一方面,也便于通讯、物流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和技术提升,避免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因重复建设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重庆市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利用相对的产业集聚优势集中金融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通过对金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组合金融工具的充分运用,能够有力辐射及拉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金融发展、经济支撑和对外开放三个方面构建我国金融集聚指标体系,应用因子聚类分析筛选出我国的金融集聚中心,然后利用威尔逊模型测算了中心地区的金融集聚辐射半径,结果发现我国金融集聚中心主要集中在京沪粤苏鲁等发达省市,其辐射效应较强。金融的均衡发展要求我们在充分利用金融集聚中心辐射效应的同时,加大对边缘地区的资源投入,以金融竞争力的整体协调提升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0~2014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数据,在构建面板门槛回归的基础上,以用熵值法构建的金融集聚指数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FDI(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FDI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金融集聚"双门槛效应"。当金融集聚指数跨越了第一道门槛时,FDI对国际贸易发展影响的变化并不大,但是当跨越第二道门槛后,其促进作用有了显著的提高。而长江经济带较多省市的金融集聚处于未达到第二道门槛的水平,FDI对国际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未能很好的发挥,但是存在较大的潜力。同时各地区金融集聚发展的整体差异在减小,各地区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因地制宜,推动金融发展进程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进一步跃升。  相似文献   

19.
股利政策市场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超额收益法对深圳和上海股票市场的股利政策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探析了不同类型股利的市场效应及投资者行为。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对现金股利的欢迎尤其是对连续现金股利偏好和对不分配股利的漠视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主要政策措施在宣城市的实施效应宣城市位于皖南丘陵与山区的过江地带,目前经济总量、财政收支、固定资产投资、存贷款等主要经济金融指标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安徽省内均处于中等偏后的位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