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统计,到2006年底止,我国共有各种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342条,年产能力81万吨,其中丙纶热轧法生产线317条,年产能力69万吨,2006年的实际产量48万吨,近年来由于聚丙烯切片价格大幅上升,丙纶纺粘布全国清一色生产一个品种,利润低微,甚至达到亏本经营,不少工厂苦不堪言,面临关门的危险。我国同时还有100多条水刺法非织造布的生产线,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2.
近年我国非织造布工业发展迅速,目前,国内生产企业超过600家,生产线超过1000条,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2000年非织造布总产量为38万-40万吨。业内专家结合1997年的行业普查情况和1997-2000年末的发展状况,总结出2000年我国非织造布工业发展的六大特点: 一、纺粘非织造布的能力和产量均大为增加。近三年来纺粘非织造布的能力迅速增加,平均增长率超过25%。截至2000年8月底,全国已经投产和正在建设的纺粘工厂已达48个,拥有国内外各种牌号的纺粘生产线65条,设备的国  相似文献   

3.
《中国纺织经济》2003,(5):24-25
今年以来,全国不少省市掀起了一股争上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工程项目的新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已经签订了设备供应合同,以及今年投入生产或正在安装生产线的工厂(公司)有50多家,生产线达60多条,生产能力近20万吨。其中薄型丙纶生产线约57条,涤纶纺粘线3条,SMS生产线4条.另外尚有8家公司正在积极筹备上此项目。新上纺粘布生产线工程投产后,将使我国的生产能力达到45万吨以上,与美国2001年的全国产量持平。这是我国纺粘行业目前的一大动向。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在全国不少省市掀起了一股争上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工程项目的新高潮。据不完整统计,已经签订了设备供应合同,或已正式决定要上纺粘生产线,以及今年投入生产或正在安装生产线的工厂(公司)有50多家,生产线达60多条,生产能力近20万吨,其中薄型丙纶生产线约57条,涤纶纺粘线3条,SMS生产线已签约两条,最近将再签两条,总计4条,另外尚有8家公司正在积极筹备上此项目。 这批工程大部分将于今年到明年年底之前投入生产。投产后,将会使我国的纺粘布生产线达到135条以  相似文献   

5.
2005年中国纺粘法非织造布行业,全国纺粘布的实际产量将可能超过40万吨,产品质量也将进一步提高。如今,摆在我国纺粘法非织造布行业面前的突出问题是:我国纺粘企业生产线将如何正常运转?如何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纺粘企业应向多品种多功能型自觉转型目前纺粘企业80%均是在生产同一个品种的产品,如此低水平的重复生产,必然导致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争相压价、效益低落、生产不振;企业目前亟需的是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多品种和多功能型的产品,摆脱大量低水平重复生产的局面,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特色的路来。研制多品种、多功能型的纺粘布,办法有多种…  相似文献   

6.
到2006年底,我国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将超过300条,年产总能力将接近75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粘布生产国。但300条生产线中,具有世界目前先进水平的不足十条,大部分是低水平的生产线,而每个企业都舍不得轻易放弃自己辛苦多年的工厂与设备,但如果花大量金钱,新买一些大型先进生产线,也有很大的困难,唯一的办法是面对现实,改革现用的低档次纺粘设备,使之成为生产高科技、高质量、多功能的工具。纺粘设备的改革,应从工厂具体情况出发,从下列五个方面进行选择:①将单组份纺丝箱体,改为双组份纺丝箱体;②将低速度结构复杂的气流拉伸,改为简易高速…  相似文献   

7.
我国纺粘法技术起步较晚,比国际上纺粘法形成工业化生产晚约25年以上,始于1986年从德国引进了第一条生产线,继后到1989年全国只有3条1000t/a的纺粘线投产,合计生产能力3000t/a,年产量仅占全国非织造布总产量的3%。由于当时的特定条件,引进的生产线技术水平还不高,而且生产规模也不合理。但应该说,这在我国纺粘法技术发展上迈出了最可贵的第一步。广州二合纤、沈阳“中心”和上海合纤所,在对纺粘法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市场的开拓方面做出了相当的努力,为后来我国纺粘法的发展和纺粘设备的国产化奠定了基础。1993年,纺粘法开始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并且投产了第一条国产纺粘法生产线。从1994年至今的6年间,中国的纺粘法非织造布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中。到目前为止,中国纺粘法非织造布已达40余条,总计生产能力在10万t/a以上,1999年其生产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非织造布工业继续高速发展,生产能力与产量迅速提高。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CNITA)统计,去年中国非织造布总产量达117.7万吨,同比增长12.89%,其中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总量达42.95万吨,占总数的36.47%;熔喷法非织造布总生产量为19055吨,占总量1.62%。另据  相似文献   

9.
纺粘非织造布是将化纤的纺丝和非织造布的成网、固化技术相结合的工艺技术。纺粘法技术最近几年尽管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毕竟还是一个年轻的、发展的行业,其工艺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生产效率提高该技术的核心是提高成丝速度、增加喷丝板孔数和多纺丝箱体配置。如Reifenhauser公司推出的ReicofilIV型生产线,纺PP的最高成丝速度提高到5000m/min,同时喷丝板孔数由原来的5000孔/m提高到7000孔/m,生产线速度最高可达到800m/min。美国Ason、J&MLaboratories公司的纺粘法生产线纺制PET纺粘非织造布的纺丝速度可达8000m/min以上,纺制PP纺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纺织》2004,(5):96-96
一、日产200吨及以上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二、粘胶长丝连续纺丝机;三、高效现代化棉纺生产线的研制;四.机电一体化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技术;五,纺粘法和熔喷法非织造布生产线……  相似文献   

11.
目前,水刺技术在我国还处于技术成长期,国内水刺产品的产量大约占非织造布总量的4%,今后10年该比例可能提高到8%,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自1994年从国外引进第一条水刺生产线起,2001年水刺非织造布生产厂家已发展到16家,共18条生产线,生产能力近3万吨。这18条生产线包括7条进口线,6条台湾线和5条国产线。 继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水刺生产线大幅度增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水刺非织造布的研究开发生产已近十年,无论从品种、规模、质量、设备都有显著的提高,基本上适应了目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水剌非织造布涉及了医药卫生、轻工、电子、环保等学科领域,推动了国内传统化纤和差别化纤维的发展。至2000年底,我国水剌非织造布生产线已达18条,其中欧洲设备为7条,台湾设备为6条,国产设备为5条。设计生产能力为29450吨/年。估计2000年实际水刺非织造布产量为18500吨/年。如销售单价按34元/kg计算,总销售额为6.29亿人民币。我国水刺非织造布产量目前已与日本持平。日本1999年实际产量17000吨/  相似文献   

13.
·德国Weiheim的Freudenberg公司将在它的北卡州Durham工厂增建一条新纺粘法生产线,这项4千万美元的投资项目,将使该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粘法涤纶材料的生产者。·日本大阪的东洋纺公司正在建设一条年产6000吨的涤纶纺粘法生产线,计划在2002年4月份投产。·日本大阪的尤尼奇卡公司将扩大它的纺粘法生产能力到4万吨/年,计划明年某些时候投产。·日本东京的三井化学公司在2000年4月完成了一条SMS(纺粘-熔喷-纺粘)的生产线,年产量9000吨;  相似文献   

14.
在无纺布的生产中,纺丝直接成布法因其成本低,产品品种发展迅速,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青睐。在我国,以纺粘法为代表的熔纺纺丝直接成布更是呈现迅猛发展之势,预计2003年我国新增纺粘法生产线65条以上,同比新增加生产能力将达到25万吨左右,SMS生产线将增加4到5条。当这些生产线都投入生产后,我国的纺粘生产能力将翻一番,年生产能力将达45万-50万吨,SMS生产法的产量到2004年将达3到5  相似文献   

15.
针刺非织造布(Needlepunched Fabric) 也叫做针棉。用针刺法生产的非织造布具有通透性好、机械性能优良等优点,广泛用于制衣、土工布、汽车用布、地毯和造纸毛毯等方面。  聚乙烯闪蒸纺粘布(Polyethylene FlashspunFabrics) 用闪蒸纺丝法制成的非织造布,适用于制作牢固、透气的防护服、高强度信封、图纸等。  屋顶防渗用布(Roofing Fabric) 利用非织造布作基布可极大地改进沥青涂铺的屋顶防水材料的效果。屋用非织造布用得最多的是聚酯纺粘布,其次,短纤针刺非织造布和丙纶纺粘布等也有应用。  喷胶棉(Spray bonded wadding) 这…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纺粘法非织造布分会主办,埃克森美孚化工公司、晋江市兴泰无纺制品有限公司、泉州东源无纺布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四届全国纺粘和熔喷法非织造布行业年会暨全国纺粘法非织造布行业20周年庆典9月4日在福建厦门举行。  相似文献   

17.
科技在线     
德国科德宝公司推出细旦涤纶纺粘非织造布近日,德国科德宝公司推出了最新研制的细旦涤纶纺粘非织造布——据称,其幅宽可做  相似文献   

18.
创新感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创新是大浪过后唯一不被淘汰的理由,要想立于企业之林而不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创新。创新事迹:陈立东在非织造布设备领域创造了很多个"中国第一",他研发的生产线成为全国非织造布生产企业的"第一选择"。他一次次打破行业桎梏,有机地结合上下游,锻造出了中国非织造布的行业标杆。20世纪90年代初,纺粘法生产非织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当前国际纺粘法非织造布技术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纺粘法非织造布的发展现状和在设备国产化、原料和产品开发等方面尚存在的不足。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我国纺粘法技术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非织造布行业正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1970年,全世界的非织造布消费量仅为40万吨,而到2007年,全世界的消费量超过450万吨,非织造布工业的发展堪称突飞猛进。我国已成为世界主要非织造布生产和应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