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人口耕地粮食系统的主要指标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分析人口耕地粮食系统的发展趋势与协调关系,研究耕地资源和粮食总产量减少的原因,探讨了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发展的途径。研究表明浙江省人口耕地粮食系统的矛盾比较突出,粮食和耕地压力日趋严峻。本文所得到的结论对有效保护耕地资源、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保证国家粮食安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粮食虚拟土地资源进口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1978~2004年中国粮食虚拟土地资源进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对推动中国粮食虚拟土地资源进口有显著正向作用,加入WTO、退耕还林政策对中国粮食虚拟土地资源进口都有正向作用,但不显著;粮食播种面积、市场化程度、谷物单产、粮食出口量制约着中国粮食虚拟土地资源进口,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对粮食虚拟土地资源进口有负作用,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突破人口、资源环境的客观制约和不利的科技、经济、政策等的主观制约。这些制约因素可概括为三对矛盾。 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我国人口基数大,对食物消耗量大,因而对资源压力大,客观上需要更高的资源利用率,对农业压力大。但我国12亿人口,8亿在农村,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素质差,接受现代科学知识能力差,加上耕地资源锐减,我国粮食总产量虽逐年增加,但人均产量停滞在较低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未来的粮食发展问题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年需求量几乎占世界粮食生产总量的1/4。解决我国粮食,只能以自力更生为主,国际间余缺调节为辅。不论从历史条件、宏观环境、食物结构、增产潜力上看,中国人依靠自己的资源,依靠自己的力量,完全能够满足人口不断增长对粮食的需要。但中国人养活人并非易事,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一)落实两大前提;(二)树立两大观念;(三)发挥两大功能;(四)贯彻两大决策。  相似文献   

5.
《粮食问题研究》2007,(5):42-42
据日报报道,世界粮食供应趋于恶化的担心正在全世界蔓延。担心的理由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加导致粮食需求不断增长,再加上对环境问题和资源枯竭的担忧促使生物替代性燃料的增产。另外。地球气温升高给粮食生产带来的影响也令人担心,粮食自给率低的日本应该制定能够保证粮食稳定供应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进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变得愈益紧迫,愈为世人关注。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世界观察》1994发表了题为《谁来养活中国》文章,认为从长期看,中国进口粮食的需求将远远超过粮食出口国的生产能力。2030年,当中国达到人口峰值16亿时,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引起环境恶化造成的耕地和淡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中国粮食产量将下降到2-63亿吨。如果届时人均消费粮食300公斤,有2-61亿吨的缺口;人均消费350公斤…  相似文献   

7.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毫无疑问农业是最重要的基础。在支撑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已经“绷”紧的情况下,粮食生产已多年连续增产,到了增产的临界点,要想稳定农业生产,长期保障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就必须要突破资源制约的瓶颈。  相似文献   

8.
在预测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粮食需要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耕地资源的粮食供给能力。依照目前的耕地发展态势,耕地资源可以满足宽裕型的生活水平,但在2000年无法保证小康型和富裕型生活水平。必须有效地控制人口、变革耕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开发,推广农业科技,加强粮食市场建设,才能实现江苏省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科学院刘志澄撰文认为,从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科技条件和农业综合开发能力等方面综合分析,在本世纪末中国能够实现生产5亿吨粮食的目标,到2030年中国人口达16.3亿人时能够达到7.3亿吨的粮食生产能力,中国完全有能力满足人口不断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其依据:①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能够年平均增长77亿公斤粮食;②从增产潜力上看,中国能够使每公顷产量年平均增长60.2公斤;③从膳食结构上看,按照“营养、卫生、科学、合理”的原则,到2030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50公斤上下,即可满足需求;④从宏观环境上看,实施“米…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中国农业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的矛盾,即到2030年如何养活16亿人口。这既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也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提供了广阔的战场和巨大的市场。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现阶段中国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相似文献   

11.
《齐鲁粮食》2007,(10):45-45
据日报报道.世界粮食供应趋于恶化的担心正在全世界蔓延。担心的理由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加导致粮食需求不断增长.再加上对环境问题和资源枯竭的担忧促使生物替代性燃料的增产。另外,地球气温升高给粮食生产带来的影响也令人担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一3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在新的世纪,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工作,要按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要求来进行,以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3月5日,国务院总理朱基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时强调,我国要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建立资源安全体系。要切实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保护好基本农田,决…  相似文献   

13.
我国非常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粮食产量实现了创纪录的"十连增"。从我国当前粮食供求平衡来看,粮食安全状况总体上能够得到保障。但如果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视角去审视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形势却不容乐观。在我国粮食生产面临资源瓶颈和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的大背景下,加上人口持续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挤出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因此,必须要实现粮食安全与科技、社会、资源和环境等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非常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粮食产量实现了创纪录的"十连增"。从我国当前粮食供求平衡来看,粮食安全状况总体上能够得到保障。但如果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视角去审视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形势却不容乐观。在我国粮食生产面临资源瓶颈和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的大背景下,加上人口持续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挤出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因此,必须要实现粮食安全与科技、社会、资源和环境等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认清国情,是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和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两年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受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委托,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完成了“关于中国农村长期发展的几个问题(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粮食)的系统研究”报告,是以“认清国情、分析危机、清除错觉、寻找对策”为主旨。因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从生产力诸要素角度,对制约我国农村长期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进行了综合性、系统性和趋势性的分析;特别是就人口、资源、环境、粮食与生存和发展之间的基本矛盾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专著指出,我国土地最高承载量是15~16亿人,在相当长时期内将处于临界状态。 2000年我国的人口将达到12.6亿人,需要的粮食约为10,000亿斤。而根据单产的现状及其历史增长趋势外推,我国粮食生产水平按常规的增长速度可能在9,200亿斤上下,将可能出现800亿斤的供需缺口,即粮食约缺8~9%。到2025年时,我国的人口将接近15亿人,按人均800斤计算(只能高于800斤——编者),需要的粮食约为12,000亿斤,而那时我国的粮食生产水平将达到11,850亿斤,供需可能达到基本平衡,但可能缺口100~200亿斤。关键在于控制人口的增长。根据现状,近期、中期人口与当地资源和粮食生产能力,将全国划分为3类地区: 1.富余地区:资源承载力高于人口需求,包括鄂、湘、鲁、赣、皖、浙、苏、黑、  相似文献   

17.
确保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安全对稳定国内粮食有效供给至关重要。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呈现“高产出”和“高投入”并存的局面,资源环境经过长期高强度开发利用后已接近承载极限,尤其在粮食生产与生态保护、持续增粮与稳步提质、整体统筹与局部发展、政府监管与粮农逐利等多重目标间存在明显冲突。为实现资源环境约束与粮食生产的协同,各目标冲突的协同思路在于以资源利用红线、环境承载容量、中长期粮食产能为着力点,保住底线、稳住下限、突破上限,协同推进资源环境与粮食生产扩绿、提质、治理、增收。未来应着重从优扶持、守红线、兴主体、促转型、强监测五个方面发力,加快构建更具效率的东北地区粮食生产与资源环境协同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情的基本特点是人多、地少、底子薄、科技落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危机是人口、资源、环境、粮食与生存和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严重的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口、环境、资源一体化问题"中的一体化,又称综合化.经过许多人的长期研究,目前已经初步形成有关人口、环境、资源的一体化理论,这就是对人口、环境、资源这一综合体进行调控的理论,即有关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相应的人与人的关系的理论.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践方面看,对人口、环境、资源进行一体化调控的理论,已成为推动当代人口、环境、资源工作向着更加科学、综合、完整的体系发展的理论指南和动力.  相似文献   

20.
<正>粮食产业园在提升我国粮食产业素质、形成产业优势、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目前环境资源供给不足造成粮食产业园发展障碍。各级政府应承担起提供粮食产业园环境资源的主体责任,具体保障粮食产业园建设和发展所需的组织环境、土地环境、财力环境、人力环境、科技环境、服务环境等。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