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计准则是审计服务应达到的技术标准,制定并实施一套高水准的审计准则是保证审计质量、维系市场信心的重要机制。经济全球化和资本的跨国流动对作为国际经济交往商业语言的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提出了要求。本文旨在盘点国际审计准则建设及趋同的历程和成就,分析审计准则实现全球大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解读新国际独立审计计划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龙平 《审计月刊》2004,(12):14-16
安然事件后,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为应对所面临的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压力,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审计人员评估风险、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适时地对现行审计风险准则作了一系列的重大修订,于2003年10月发布了3个新国际审计风险准则:一是国际审计准则第315号(ISA315)“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相似文献   

3.
《西部财会》2005,(12):70-70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日前发布的《独立审计准则建设情况专题报告》称,到2006年底,我国将形成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审计准则体系。报告称,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制定工作起步较晚,有些项目尚未来得及制定,有些项目借鉴美国等国家的审计准则,导致与国际准则体系不匹配,对准则的修订也滞后于国际审计准则。中注协表示,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局限性日渐明显,注册会计师不能有效地识别、评估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因此在修订准则时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4.
基于行业视角审视新审计准则六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华明 《审计月刊》2006,(11):34-36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同时发布了新制定的22项审计准则和经过修订完善的26项审计准则,在我国审计准则体系建设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标志着一套全新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顺应国际趋同大势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构建完成。这套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的准则,顺应了新的经济形势下社会要求注册会计师行业充分发挥其鉴证职能,对审计技术、审计方法和审计理念实现新的突破,以及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大背景。  相似文献   

5.
李璐 《审计月刊》2009,(12):14-15
审计质量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生命。审计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也就没有人敢去相信和依赖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表。2008年底,在推行明晰项目对整套国际审计准则予以完善的背景下,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修改了现行的国际审计质量控制准则,新准则即将适用于2009年12月15日以后的财务报表审计。新准则在写作体例、具体内容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必将对我国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国际趋同和等效认可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将2005年称之为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化年恐怕没有多少人表示异议。2005年,中国财政部发布21项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其中包括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20项具体会计准则;2005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完成35项审计准则的修订工作。如果要用标志性事件来诠释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话,那么,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表联合声明和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主席——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主席签署的联合声明可以说是正逢其时,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7.
韩露 《审计月刊》2007,(4):43-44
世界各国国家审计准则的制定和修改,都在“求同存异”中谋求合作与发展,与国际接轨是目前的审计潮流。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探讨了我国国家审计准则与法国审计准则在制定依据、演进过程、框架结构等方面的异同,建议我国应向法国借鉴先进经验,以完善我国政府审计准则;  相似文献   

8.
2003年10月,国际审计准则组织完成了《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等四个审计风险准则的制定工作,为了完善我国的风险审计模型,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并与国际审计风险准则接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4年10月拟定了与四个国际审计风险准则名称相同的准则征求意见稿,并印发各地方注协征求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以下缩写为CPA)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王艳  胡有顺 《电子财会》2007,(11):9-11,14
财务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化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积极参与财务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研究,着手健全我国的财务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在研究借鉴、引进吸收国际上.特别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较为成熟的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我国财务会计审计准则制定与国际标准的良性互动,必然能推动我国财务会计审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邵茜 《电子财会》2006,(1):38-40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FAC)的国际审计与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为提高审计质量,于2003年10月发布了三个新准则:一是国际审计准则第315号(ISA315)“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二是ISA330“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三是ISA500(已修订)“审计证据”。这一系列新准则要求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更深入地进行风险评估,并对审计风险模型做出重大改动。最新审计风险模型对于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有何优越性,对于我国审计现状有何启示,是值得我们进行总结探讨的。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出台的新审计准则已基本与国际审计准则接轨,其中最大的亮点是以风险评估为导向的审计模式得到了肯定,并成为继制度基础审计后的又一新的审计模式。本文通过表格的形式对新旧审计准则关于内部控制的规定进行了比较,阐述了新审计准则关于内部控制规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近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公布了《世界各国/地区采用国际审计准则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IFAC报告》)。《IFAC报告》指出,目前世界各国/地区对国际审计准则的采用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已有126个国家或地区采用国际审计准则,或将其作为制定本国/地区准则的基础.对中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3.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工作的最终结果,也是注册会计师与广大会计报表使用者的沟通工具。因此,审计报告在整个审计理论与实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将我国的审计报告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13号———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的报告》进行比较,以揭示存在的差异。并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审计报告准则的改革设想。一、审计报告准则的国际比较(一)审计报告构成要素和基本内容比较1、标题《国际审计准则13号》第6条规定,审计人员的报告应该有一个适当的标题,以便与管理人员报告相区别。并建议加上“独立”字样。标题也许应该是审…  相似文献   

14.
国家审计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监督体系中的主导力量,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国家审计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基本格局已经形成。目前,审计署正组织制定国家审计20个通用准则和25个专业审计准则,基本构建了一套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并充分体现国际公认审计原则的审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15.
高远  周玮 《审计月刊》2004,(4):10-11
我国新修订的独立审计准则——报告准则将社会审计目标归纳为合法性与公允性,即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与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将以往的一贯性纳入了公允性。同时加大了对公允性目标的重视。这一变动和国际审计准则(ISA)、美国AICPA颁布的公认审计准则(GAAS)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一、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 计算机审计风险是指由于审计人员未能正确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有效性、数据处理的合法性与正确性、最终报表的真实性与公允性进行审计,从而对被审计单位含有重要错报或漏报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国际审计与保证准则委员会为提高审计质量,于2003年10月发布了新准则,对审计风险模型作出重大改动。  相似文献   

17.
国际     
《财会通讯》2008,(5):5
IAASB修订审计准则第580号和第560号 日前,在经公众利益监督委员会(PIOB)应循程序的研究和批准后,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下属的独立准则制定机构——国际审计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发布了重新修订和起草的国际审计准则第580号《书面声明》(ISA580)和重新起草的国际审计准则第560号《期后事项》(ISA560)。  相似文献   

18.
外部审计是由外部审计师来进行公正、独立的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外部审计师要对财务报表行使必要的审计程序,以及以支持的审计证据来确定财务报表是否与可接受的审计准则相一致。如果外部审计师的意见阐明报表符合审计准则,则在报表中包含着对审计责任的信用问题。本文将从影响外部审计目标的因素、在国际经济环境下的外部审计以及国际审计准则的协调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国际审计国际审计的国际性方面指的是国家之间审计准则的协调化及对跨国经营的公司进行的审计。也就是说,国际审计不仅包括根据一套审计准则对跨国公司编制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还包括可在一个以上的国家应用的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的国际审计准则,该准则既可应用于本地的组织也可应用于国际性组织。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不同,历史条件各异,各国审计理论及实务的发展现状也各不相同,各国的审计准则之间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例如,美国民间审计的目的是保护投资人和债权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强调审计的社会性,审计报告应对被审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合法性及一致性表示意见;而在法、德两国,企业所需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15目,在人们的热切期盼中,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财政部令33号、财会[200613号、4号),从而一举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与国际趋同。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在持续不断进行的会计(含审计)改革的基础上,完成的一次历史性跨越。正如财政部副部长、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楼继伟在10月8目在京召开的会计准则委员会暨中国注册会计9币协会审计准则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所讲:“财政部2006年初发布的企业会计和审计准则体系,顺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提升了中国会计、审计的国际地位。”Alliott集团执行董事David Almond先生在接受《中国财经报》记者时说:“中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提升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地位。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都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中国的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程度很大,这意味着中国在会计准则建设的道路上步伐迈得很大,已经跨入国际会计准则大家庭的行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