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在偏远地区背包旅行时,常会遇到需要拦路搭车的情况。除了性别因素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的搭车是否顺利外,还有一些经验和注意事项能让你的搭车成功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娱乐、探亲访友或者商务目的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体味旅行,或许是最好的成长方式……最近英国的一家民间组织"国民信托"发起了一项活动,名日"12岁前要做的50件事",内容包括50件户外旅行相关的活动,旨在鼓励孩子们在"重归自然"中强健身心、成长发育。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旅行或可成为最好的成长方式之一。"国民信托"的调查报告显示,12岁以下的英国孩子有1/3从未上过墙、爬过树,10人里就有一个不会骑自行车。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小安说:"我给年轻旅行者的建议就是从穷游开始。"  相似文献   

3.
张进福 《旅游学刊》2012,27(10):9-10
"我讨厌旅行."半个世纪以前,结构主义大师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Claude Levi-Strauss)如是说.但正是"讨厌旅行"的列维-斯特劳斯因其讨厌的旅行缔造了经典名篇《忧郁的热带》( Tristes Tropiques,1955),成就了人类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其于西印度群岛特别是巴西的旅行经历也成为人类学子的必读圣典.  相似文献   

4.
正钱钟书老先生在《围城》中说:旅行,最试验得出一个人的品性。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就像日本的成田机场成为了"分手机场"一样,小夫妻在旅行中可能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回到成田机场时一落地就分手;好朋友们一起出行也有可能遭遇"友情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究竟该怎么处理?与好朋友一起出游,友谊的小船一定会翻吗?【正方观点】@tokay:会翻!我曾和最好的朋友一起骑行,  相似文献   

5.
圣·奥古斯丁说:"世界是一本书,而不旅行的人只读了其中的一页。"著名学者、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曾受英国旅游局之邀,前往英国进行为期一周的文化之旅。有趣的是,英国旅游局并不是看中马未都博物馆馆长的身份,而是被他独特的旅行理念所打动。如今,出国游已经成为了很多国人最向往的度假方式之一,越有名的风景名胜,大家都越争先恐后地抢着去。但马未都的每次旅行却常常"逆"潮流而动,不走寻常路,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悟。本文就带你走进旅行家马未都的世界,一起分享他的私家旅行秘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定制旅游特点的分析得出"旅行管家"的重要作用,从而对校企合作"旅行管家"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一.如何平衡商业与公益?对于年轻的旅行者来说,旅途经历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收获",而是将自己的爱心留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在"给予"的同时,享受旅游的乐趣。这就是目前国际上颇受青年人推崇的旅游方式——公益旅行。所谓"公益旅游",就是在做义工服务的同时享受旅游的乐趣。这项独特的旅行方式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8.
<正>一、研学旅行的概念界定与实施目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获取知识,增长见识,以实践印证书本知识,实现"学以致用""学以成人"最终学习目标的重要路径。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贯重视青少年人才培养,强调教育的"理论联系实际"。2013年,我国首次提出研学旅行概念并试点开展;2016年,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9.
留情希腊     
《留情希腊》是我第一次去希腊后写的,那时豪情万丈,一个人在满世界走来走去。后来又去希腊多次,长住在几个小岛上,用另一种方式旅行,在岛上看日升月落、四季更迭,看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看书看人,看自己的存在,我于是随着星球,作静止的旅行。每当游弋在爱琴海中的"飞豚号"靠近一个岛时,熟悉的岛的轮廓慢慢显影,看到自己的往昔,总是希望自己的青春再洋溢一些,好在回忆中称之为"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时光"。那些初次来时的兴奋与好奇都淡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亲切,是眷恋。我在旅行中阅读,观察,成熟并完成自己。  相似文献   

10.
在倡导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旅游+教育"的模式逐渐兴起,在教育与实践理念和旅行深度体验的倡导下,研学旅行正逐渐普及。本文在明确研学旅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目前研学旅行的现状,提出基于文化旅游资源的研学旅行发展策略,就如何以旅游资源带动研学旅行发展进行阐述,以期进一步提高研学旅行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函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需求问题是旅游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居民旅游需求函数是旅游需求问题研究的基础,旅行成本模型广泛地被用于估计居民旅游需求函数。文章基于停留时间内生的旅行成本模型,在考虑游客动态出游行为的情形下,使用中国39个城市2000~2007年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对中国居民旅游需求函数进行了估计。研究表明,旅行成本、时间成本和居民收入是影响居民旅游需求的关键因素;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的绝对值大于旅行成本弹性的绝对值,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居民收入激励政策较之于成本竞争策略更有效;旅游需求的旅行成本弹性和时间成本弹性差异显著,减少旅行成本政策较之于缩短旅行时间政策更能提高城市的旅游收入;旅游需求和停留时间的影响因素存在异同,扩大旅游需求和延长停留时间的选择面临"两难",但也可"两顾"。  相似文献   

12.
旅行与人类学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最早的人类学叙事或者民族志来自旅行者,无论他们是学者、传教士,或者军人.他们带回来的大量的、有意义的关于异族与异文化的纪录,以及后来出版的书籍,引起了18世纪和19世纪许多学者的关注,也刺激了人文主义者试图对人类的文化多样性进行理解的尝试.于是,人类学有了它的奠基人.早期人类学者同时也是旅行者,无论他们是否真正做过田野工作,但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确乎到过一些非西方地区旅行.例如,爱德华·泰勒(Edward Tylor)就曾经因为养病到过中北美洲.我们虽然难以说明这些旅行对他后来研究的影响程度——因为他并未在旅行的基础上出版过民族志,但是,作为一位敏锐的学者,不受到影响是不可能的.我有些怀疑,如果没有这些旅行经历,他是否能有把"文明"与"文化"等量奇观的雍容大度.  相似文献   

13.
研学旅行是一种跨地区和跨文化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旅行"和"学习"的深度融合来巩固自己的文化基础,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利于学生学会关怀他人,建立克服挑战的信心,并在团队活动中与他人合作。本文根据核心素养的培训要求和案例研究,对研学课程开发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众乐乐":旅游虚拟社区"结伴旅行"之质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往对互联网与旅游相结合的研究多集中在旅游信息交换方面,本文将探讨在互联网平台上寻找"游伴"的现象.采用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文章搜集和分析了一个"讨论串"和12个半结构式访谈.研究发现,虚拟社区结伴旅行是互联网普及和自助精神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自助旅行方式.旅游者通过控制旅伴的数量和质量,规定旅伴间的权责关系,力图在孤独的背包客和团队旅游中找寻一条中间道路,以"小圈子"把这条中间道路确定和保持下来,他们的旅游体验最终结合团队旅游和背包客的优点,实现了优化.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限制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一、沙发旅行消费行为的后现代特征后现代视野下的经济活动以休闲经济、娱乐经济、体验经济等方式体现出来,对现代旅游消费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现代旅游商业化、秩序化、无差异化、程式化、麦当劳化已饱受大众诟病的背景下,一种不同于现代旅游特点的旅游消费行为——"沙发旅行"(couchsurfing,CS)于2004年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且不断发展起来。它强调个性化、  相似文献   

16.
夏赞才 《旅游学刊》2006,21(1):12-13
30年前,MacCannell在其<旅游者>一书中提到:旅游者到欧洲旅行时一定会去巴黎;到了巴黎一定会去巴黎圣母院、去艾菲尔铁塔、去罗浮宫;去罗浮宫一定会去看维纳斯雕像、去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几年前笔者到欧洲旅行时,仍然不能摆脱这一固定的模式,走的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路线.近来查阅国内一些旅行社的欧洲线路,也大同小异.旅游是一种体验,虽然绝大多数旅行者并不是艺术家,但"神圣之旅"也好,"世俗仪式"也罢,旅行能带给旅游者的是一种日常生活中所无法满足的审美体验.因此,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无论是大众旅游吸引物还是特殊旅游对象,我们都应当从更深层次去认识其共有的价值结构及其美学价值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30年前,一个年轻人准备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心里难免有几分惶恐。他动身前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临帖练字,就随手写了三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前来求教的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六个字,今天先告诉你三  相似文献   

18.
数字     
第二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预言,今年,中国人在旅行方面将超过日本人和德国人,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在柏林国际旅游交易展上介绍了一份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9.
旅行者中喜好摄影的"色友"是庞大的一群,在"喀嚓"过尼泊尔、越南和传奇的吴哥日出之后,喜欢先人一步的色友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东南亚另一个更加神秘的邻邦--缅甸。作为一个色友,我把自己在缅甸十几天旅行、拍照的经验做了些总结,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0.
德国一家电视台曾搞了一次重赏征集"十秒钟惊险镜头"活动。许多新闻工作者为此趋之若鹜,征集活动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诸多参赛作品,一个名叫"卧倒"的镜头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拍摄这10秒钟镜头的作者是一位名不见经传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对于这个作品,每个人都渴望一睹为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