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新时代》2005,(2):131-132
中国公司跨国梦(2005 年1月号)    海尔、华为、TCL、联想这些已愈20年的中国企业,能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吗?本土企业赖以成功的经验能否帮助它们打败世界级企业?本期封面报道以华为的西式改造为例,来探究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除了“术”的障碍以外,怎样结  相似文献   

2.
肖明超 《数据》2011,(8):20-21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走出国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以海尔、联想、华为、中兴、TCL、海信、吉利等品牌为代表,中国品牌正在试图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深刻,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感受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冲击与震荡.我国对外开放已由引进来为主转向实施走出去战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如TCL购买法国Thomson彩电公司,联想并购美国IBM的PC业务,海尔、华为开拓海外产品市场等.随着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加深,文化对企业经营战略、组织结构、企业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越来越大,各国文化的特色和影响凸现,忽略文化差异,还是正视文化差异,同时虚心学习,并适当融合不同文化的特色去运作,成为企业跨国经营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严睿  何春梅  常亮 《英才》2011,(11):34-41
与TCL、联想、华为等企业海外运营的方式不同,李书福的"放虎归山"能否实现沃尔沃汽车的复兴,从而开创出中国企业跨国运营的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贵刊11月刊上看到苏宁电器的深度报道.深有感触。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更多企业走出了国门,开始向品牌国际化方向迈进。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品牌共有将近200万之多,但真正能够在国内和圆外叫的响的除了联想、华为、海尔、TCL、中石化、中石油等屈指可数的大牌外,世界级的中国国际品牌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6.
6月中旬以来,海尔欲收购美国第三大家电企业美泰克公司(Maytag)的消息成为中国家电业也是中国企业国际化最引人关注的事件。以家电、IT企业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一直不顺利,TCL李东生连连失手,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也被人投以怀疑的眼光。至今,这起跨国并购还没有最终结果,但由此引发的对如何走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困境的思考却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7.
近30年来,中国自主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可圈可点:联想、海尔、华为、青岛啤酒、蒙牛、格力、TCL等著名企业,是中国自主品牌的旗帜和先锋。可以说,国内市场是中国品牌的第一战场,经过在国内市场的多年打拼,这些企业才在国内站稳脚跟。如今,他们面临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和国际化市场竞争的挑战,中国经济将融入国际化经济之中,经济国际化必然伴随品牌国际化。中国的品牌在守住自己国内市场的同时,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目前,中国品牌国际化战略已经开始起步。但是,与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强势品牌相比,中国几乎所有的品牌都是弱势品牌。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和来自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部经济力量的竞争与冲击,为了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实施跨国经营是必然选择,海尔开始了自己的跨国经营.为此,张瑞敏提出"在全球化时代,我们不能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隔离开来,我们不得不学会如何同GE和惠尔浦在他们家的草坪上同他们竞争,否则,我们连自己的市场都保不住."目前我国企业多数处于产品输出阶段,海尔等少数优势企业已经进入跨国经营阶段,通过合资、独资等形式对外直接投资,在目标市场当地融资、融智,实现了资源优化组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跨国竞争优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尔跨国经营之路,即海尔产品国际化战略、策略的创新,具有借鉴、学习和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企业应建立国际化人才流失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逐步加快了国际化进程,国际合作、跨国并购案例层出不穷.2005年,继TCL、联想集团成功并购后,海尔竞购美泰克、中海油竞购优尼科、阿里巴巴"吃掉"雅虎、南汽并购英国:MG罗孚汽车及中石油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等一系列大型跨国合作、并购案例正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  相似文献   

10.
最近联想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华为获得欧洲WCDMA大单,加上此前TCL收购汤姆逊,好像告诉全世界,中国企业已经拥有一批国际化的企业领袖。在人们一片赞美声中,我们仿佛忘记不久前我们曾经对中国企业国际化能力的一系列疑问。其实国际化之路依然是中国许多企业未来的重要挑战,这包  相似文献   

11.
技术支撑     
目前,我国企业走全球化道路呈现以下四种模式:格兰仕的本土全球制造中心模式、海尔的全球制造模式、TCL跨国并购模式和华为全球研发网络模式。前三种模式都建立在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比较优势基础之上。而华为生产的是技术含量高的高端产品,在国际通信设备市场上如果仅靠我国企业传统的价格优势,将无法确立长久的竞争力。华为深谙此道,长期以来将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作为开拓市场的根本。为此,华为每年将不少于收入的10%投入研究开发,仅2004年投入研发的资金就达4.8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度的增强,不仅大量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一批大型企业也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纷纷走向海外经济竞争的中心舞台。这些走出去的企业,不仅有中石化、中海油、中国铝业、中国有色、首钢这些大型国企,有TCL、联想、海尔、创维、华为这些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市场经济的推动,中国消费者从不看品牌,到名牌战略,这30年,是中国本土品牌逐渐参与国际品牌竞争的30年.30年来,有很多中国品牌从本土成长并走出国门,开始走向国际化,比如联想、华为、海尔、TCL、中国石化等,也有很多本土品牌,曾经叱咤风云,但因种种原因走向没落,淡出人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14.
企业国际化路径比较——TCL、华为国际化路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CL因国际化战略的失败遭受巨额亏损,华为靠自身实力却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不断壮大,作为中国国际化企业的代表, 具体分析TCL和华为的国际化经验,借此给国内其它企业国际化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三星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TCL、联想等频频通过跨国并购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但国际化人才的缺乏又无疑将大大提高并购失败的风险。而三星在国际人才方面的未雨绸缪则非常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底,中国第一代优秀企业的楷模联想挺身而出,一举吞并了美国IBM公司的全球PC业务,进一步掀起了意气风发的中国企业"全球规模"国际化高潮. 在2003年TCL购并之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基本上都是"自我扩张型"国际化.具体的则分为六种类型:一是传统国有外贸企业"贸易公司型",如五矿、中粮和中化等.二是传统国有国际化运营业务企业"国际运营型",如中远、国航和招商局.这两种类型,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都多多少少就存在了,除了商业性质外,历史上,还多少带有政策性和政治性任务.第三种是以海尔为代表的一批家电企业的"营销网络 生产基地型",其中也包括这次并购前的TCL.第四种是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中国IT企业的"自建销售网络 研发基地型",还包括中兴等.第五种是以远大空调为代表的"专业代理经销商网络型".第六种是以用友为代表的"研发基地型",也包括中联重科这样的企业在国外购买技术含量高的小公司.  相似文献   

17.
管理应变     
中国不少企业正在向国际性企业转变。联想通过并购已将未来的赌注瞄准了海外;海尔在美国办厂,显示了市场转移的雄心,起步后即引起全球关注,被誉为美国最受欢迎的"中小企业品牌";华为、中兴等在发展中国家也表现不俗,成为"来自东方的市场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国有资产研究》2010,(11):84-84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产业资本推动了中国成为国际重要制造基地。但中国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廉、档次低,在产业价值链中处于末端。如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制造业追求全球品牌地位的道路坎坷而坚定,从TCL的失败到海尔、华为、直至李宁的崛起,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26年,我一直在做一个长期研究——中国本土企业的成长方式。1992年,我从3000家企业中筛选出5家来做这个研究。这5家企业今天已经成为绝对领先的中国本土企业,它们是华为、海尔、联想、TCL和宝钢。  相似文献   

20.
海尔在美国建厂,TCL并购重组法国汤姆逊彩电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走向国际市场。那么,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冲突,也必将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最大障碍,尤其是对于许多缺乏国际化经验的中国企业而言,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