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地方出了名,必定引起广泛关注,引来众多学者进行研究探索,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苏南就是一个不断引起国人关注的地方.自泰伯东迁三千年来,苏南至少已有四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第一次在宋元以后,出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苏杭"指苏州、杭州,代表江南,为国人称道;第二次是近代以来,无锡有"小上海"之称,无锡是苏南的中心,是我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我国著名民族工业巨子荣氏家族就在无锡;  相似文献   

2.
昔日,苏南乡镇企业曾以其“异军突起”的“苏南模式”和辉煌业绩,赢得了世人的赞誉。而今,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挑战,“苏南模式”如何应对、嬗变,再创辉煌,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苏南的经济制度变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扮演着引人瞩目的特殊角色,不断引发国人的关注。 自泰伯东迁三千年来,苏南至少有四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第一次在宋元以后,出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苏杭”指苏州、杭州,代表江南,为国人称道。第二次是近代以来,民族工商业在苏南兴起,最为著名的有无锡荣氏家族。第三次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起,苏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辟了中国农村工业化道路,享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求是·内部文稿》2001年第22期发表中共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蒋定之的文章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南人民在实践中成功地探索出一条颇有地方特色的苏南发展之路,国内外学术界称之为苏南模式。“苏南模式”的含义比较典型的概括是“三为主(即集  相似文献   

5.
“苏南模式”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几年来,“苏南模式”再次受到新闻、理论界的关注。有人断言:“苏南模式”已经到了“历史的终结”。  相似文献   

6.
“苏南乡镇企业再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改革,使她脱了胎换了骨。”这是记者最近在苏南农村调查时常常听到的话。此话出自一些领导干部、经济界人士乃至普通农民之口,使人倍感惊喜。 记者发现,经过改革洗礼的苏南乡镇企业,从所有制结构到经济增长方式,直至地方政府的职能,无不反映了这种脱胎换骨的深刻变化。正是这种“脱胎换骨”,使苏南乡镇企业很快走出了困境,结束了徘徊不前的局面,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 以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乡镇企业,从90年代初开始,就暴露了发展速度居高不下和经济效益相对下降的矛盾。到1996年…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后,了解城市化的一般知识,探索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和一般规律日益受到关注。这点,对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苏南来说,尤为强烈,这不仅因为苏南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从何突破?首先是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并加快推进公有制企业改革。学习和贯彻十五大精神,对照“苏南模式”,引起众多议论。总结经验,揭示矛盾,必将实现“苏南模式”的再一次飞跃,为苏南这块热土走向第三步战略目标增添新的动力。 正确评价“苏南模式”的历史功绩 “苏南模式”,是指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苏南地区广大干部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凭藉主客观的种种条件和优势,披荆斩棘,开辟了一条成功的道路,成为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中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类型。以社队企业为起点,构建整个农村经济社会,进而城乡一体,是整个苏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的概括,有其逐步发展和演变的轨迹,并在不断发展和进一步完善。否定“苏南模式”这个用语,无助于总结经验,有可能造成混乱,也不利于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9.
最近,连续读到几篇关于“苏南模式”的文章,在人们中引起了议论。本来,大家关注苏南,表明其影响深远,令人难忘。但是,怎样评说,应当不失公允。这些文章,似乎言之有理,而一笔抹煞,却有很大的片面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还得实话实说一番。  相似文献   

10.
根据笔多家苏南乡镇企业的走访和典型调查实际,罗列了“苏南模式”的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一些改制为民营企业的“一刀切”现象,归纳出“唯我第一”、“产权私有”、“政企决裂”、“合并一统”等错误论调对嬗变发展的苏南乡镇企业的严重影响,并剖析其理论背景状况。  相似文献   

11.
对“苏南模式”的议论由一个时期的沉寂到再次升温,是件好事。这正说明了:如何在客观评价“苏南模式”历史功绩的同时,科学看待人在缺陷,推动其创新演进,是值得经济界、学术界以及各级领导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在《“苏南模式”:是已经历史终结,还是在创新演进?》一文的基础上,再略陈浅见。  相似文献   

12.
所谓“苏南模式”,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苏南一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及路子的一种理论概括,其主要特征是以乡村工业为主,以集体经济为主,以地方政府直接推动为主。为了便于研究,理论界学术界都把这种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及路子概称为“苏南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加快建立,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竞相发展,“万花筒”般的经济现象引起了人们各式各样的甚至是大相径庭的思考,曾经红极一时的“苏南模式”也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之一,而且是否定的成份颇多,甚至带有“全盘否定”的味道。而相当一部分处在“苏南模式”的“局中人”在繁杂纷呈的议论声中,产生了迷惑,产生了失落感,甚至处于一种彷惶、无所适从、无所作为的状态之中。在这一情势下,冷静思考,正确认识,立足当前大背景,对“苏南模式”的发展趋势及其创新、提高的途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苏南现代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工作和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从理论到实践,从认识到行动,碰到了若干问题,大家在观念上、对策上存在分歧,是难免的。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有利于推动苏南现代化的进程。一、苏南现代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苏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要不要转向以实现现代化为中长期目标,本来似乎不是一个问题。其实还有不同看法。不久前在一次跨省区的讨论会上,有位资深的老同志认为,提出苏南现代化,是否有所误导,有无现实可行性;理由是现代化定位较高,苏南到本世纪就进入,或许操之过急,何况是全国的“九五…  相似文献   

14.
江南牛 《江南论坛》2001,(6):17-17,19
苏南地区是我国社队工业——乡镇企业的发轫地,从异军突起至今,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蓬勃发展阶段,而期间改革开放的“天时”又使苏南人的精神有了新的升华.江总书记倡导的“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就是推进新世纪苏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巨大精神动力.它与“四千四万”精神、“昆山之路”等宝贵精神财富一样.使苏南模式铸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同时又促使它不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苏南是神州大地的一片热土,苏南模式是苏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新的一个伟大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探索了一条宽广的彩色道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驰誉中外。但在新世纪之初,有人提出“苏南模式的终结”,呼唤“向温州模式投降吧”,引发了一场争论。争论没有使苏南的经济社会止步,相反,总结自己的经验,吸收别人的成功之处,抓住机遇,苏南模式又发展、又提高了。  相似文献   

16.
苏南模式的演进和新苏南模式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苏南模式这个概念,早几年就有人提出,但对此理解不一。一种理解,把“模式”简单等同于“经验”,认为苏南出了新鲜经验,新苏南模式研究大有可为;另一种认为,既然苏南模式已告“历史终结”,就有必要根据苏南新的实践,另行研究新的苏南模式。这两种理解,都没有考虑“新”、“旧”苏南模式之间的联系,大有“重起炉灶”开头来的架势。我不赞同这样的研究思路,主张从苏南的模式不断创新演进的轨迹中探寻新苏南模式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7.
“模式”在经济社会实践中,可能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时尤其如此。我们不想评论“模式”的优劣,而只是对“模式”所代表的经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或许有助于认识的深入。 苏南模式的成因和路径 所谓苏南模式,实际是中国农村工业发展路径的一种类型。工业发展总离不开资本、技术、市场等条件,苏南模式的成因大体也是如此,只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而已。 ──集体经济积累。地球上的富庶之地大多在水一方,苏南更是独得水势之利。在中国大地上,苏南北倚长江,怀抱运河,…  相似文献   

18.
一、“苏南模式”一苏南乡镇企业发展苏南乡镇企业的大发展造就了“苏南模式”;然而,“苏南模式”并不能简单化地等同于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苏南模式”的研究在80年代前期就已开始,至今10多年,人们对“苏南模式”内涵的表述还不尽一致。但是,苏南农村在改革前期新旧体制双轨并存的历史条件下,乡镇企业(主要是乡村集体工业企业)靠市场调节而“异军突起”,带动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转移,催化了农村分工分业的大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大变革,对这样一个历史进程和基本特征,则多数都认同。“苏南模式”正是对这样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苏南模式”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刊编辑部收到大量读者来信来稿,从不同的角度对“苏南模式”及其创新和发展加以探讨。这些探讨对理论研究的深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刊特选发其中一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以外资(包括港澳台资,下同)为主导的“新苏南模式”,对苏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显示了重大作用,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但透过繁华的表面,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引发了不少问题及隐患,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