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中国2012—2020年各省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结果显示,省份间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差异呈现缩小态势,落后省份的追赶成效开始显现,但与领先省份间的差距仍然较大;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和东北地区省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领先于中西部地区,整体呈“中部塌陷”分布格局。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科研财政拨款、城镇化率、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等因素均是促进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增长的重要原因,而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业机械投入强度会显著抑制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提升。在控制省份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后,各影响因素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方向及显著性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将农业碳排放量纳入农业生产效率研究框架内。首先,综合运用3个DEA模型,测算了2004-2010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生产效率,探索中国各省份、三大地区间的效率差异,并给出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4种模式,然后,利用Tobit模型检验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农业生产效率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纯技术效率低下是制约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各省份、三大地区间效率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最高,而中西部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有60%的省份农业资源利用模式为低经济低环境效率型,这些省份主要来自于中西部地区;农田抗灾能力、农村用电量和研发经费的提高对全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而基础教育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农村金融支持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出各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并通过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考察各驱动因素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中国各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差异明显,河北省位于生产前沿面,云南省年均增长率最高。(2)政府干预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能源结构、人均GDP和能源利用效率,相比而言,人口规模和科技水平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3)各影响因素呈现较强的时空异质性,不同时间、地区各驱动因素的波动方向和强度并不相同。故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指标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影响程度的时空差异性,以促进中国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31个省市区工业综合竞争力水平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鹏  熊文 《生产力研究》2005,(2):101-103
本文根据地区工业竞争力测定方法,设计了中国各省市区的工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地区工业要素生产率、竞争优势和竞争力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中国大陆3 1个省市区工业综合竞争力水平的主要因子做了进一步因子分析。通过对中国三大区域的比较,发现我国工业发展的东西部差距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而生产率发展不平衡是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4—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固定效应模型等考察了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空间差异、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存量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变化趋势与全国一致,中部、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投资存量增长速度较缓慢,同时全国投资总体差异波动增大,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内差异;2014—2020年间中国各省农业对外投资存量高值集中区由东北方向转变为东南方向,投资存量的分布态势由随机分布变为集聚分布;区域因素、产业因素和制度因素均会对农业投资带来影响,但各区域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据此,为扩大农业对外投资规模和优化投资布局,提出加强政策引导、发挥投资水平较高区域的联动性、探索农业对外投资水平提升的区域差异化路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对转型期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间演变和省区空间分布进行实证分析,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部分。结论表明,转型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显著,各省区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较大,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这一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农业前沿技术进步贡献,技术效率状况改善的贡献很有限。此外,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也是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曲亮  任国良 《经济地理》2011,(6):973-978
通过将我国科技创新活动合理划分为前期诱导、中期转化和后期实现三个阶段,实证分析了我国资本密集型创新模式下的省际科技投资效率差异的原因以及我国科技创新活动的演进机理。利用1999—2007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科技投资活动的面板数据,分别估算了各省科技投资活动的诱导乘数、转化乘数和实现乘数,结果发现,我国不仅东中西部各区域的技术创新效率差异较大,而且大区域内省际差异也很大,特别是我国东部很多省份科技投资效率存在"短板"。结合实证结果,对省际科技投资效率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文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以及Tobit模型,根据我国31个省份1998—2017年的面板数据,对三大粮食功能区的粮食绿色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各粮食功能区的粮食绿色生产效率在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粮食主销区的绿色生产效率远远低于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农作物受灾率、农业规模化水平、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比、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补贴政策、种植结构、工业化程度等外部影响因素对各粮食功能区存在不同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级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的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多级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30个省市区(不包括西藏、台湾、香港、澳门,下同)的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对新疆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和聚类分析结果进行了综合评价,指出了我国各省市区资源承载力的水平状态以及所处的位次和层次,探讨了各省市区资源承载力区际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市区间的资源承载力差别很大,东部经济发达的各省市资源承载力较高,显示出经济发展对资源承载力提升的互补性明显,西部经济落后的各省市区资源承载力较差,显示出其对自然资源承载力依赖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投资有效性评价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分水岭是1978年。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中国各地区及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从1978年开始到1990年或1991年又有一个明显的转折。如果按照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丹尼森的观点对我国各省市区经济发展速度差异的原因进行探讨的话,我们发现,28个省市区中单纯由于投资规模导致经济发展速度差异的省市区由1978—1989年的12个上升为1990-1995年的17个。这说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不仅过强,而且呈上升趋势。那么,我国用大规模投资所换取的经济增长的效果如何呢?换句话…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中国1992 ~ 2014年各省区的物流业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对物流业技术效率进行收敛性检验.实证分析显示:我国各省区物流业平均技术效率有下降的趋势,呈现出一定区域性差异;沿海地区的物流业技术效率最高,东北地区次之,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沿海与东北地区存在收敛趋势,除此之外的其他地区则不存在收敛趋势.地区经济基础、市场化程度与技术创新能力等对物流业技术效率的收敛性趋势有显著影响,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扩散壁垒也是造成各地区物流业技术效率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金融运行严重失衡,对中国经济金融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劳动分工理论的、涵盖教育和创新的金融发展模型,并运用1992—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估计出区域金融发展的协整方程。然后以协整方程为基础运用夏普里值(Shapley value)分解法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和商品交易效率、金融交易效率、投资品的生产弹性系数、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社会福利水平之间具有稳定的协整关系。分解结果显示,各省市区之间经济地理条件和国家制度倾斜等方面的差异是形成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其平均贡献率为39.78%;由于先行优势和试点效应,在金融改革活跃时期,这种影响更加显著。人均受教育年限是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第二大贡献因素,其平均贡献率为36.23%。商品交易效率与金融交易效率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也具有重要贡献,其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3.08%和8.96%。  相似文献   

13.
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绿色经济效率。文章基于熵权法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测算得到绿色GDP指数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0—2016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运用面板模型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整体绿色经济效率水平稳定在0.826左右,上、中、下游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呈依次递增态势,且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强度在逐渐减弱,对外开放、城市化、能源强度和环境规制等因素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各异,上、中、下游地区及各省(市)之间发展情况存在显著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4.
转型时期中国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采用一步法进行估计,测度了中国30个省区1981—2011年的农业生产效率,并分析了中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生产存在严重技术非效率,1981—2011年间中国30个省区的农业技术效率平均值只有0.55。中国农业生产效率存在随时间不断下降的趋势。人均农业GDP代表的人力资本和农业技术因素、有效灌溉率反映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条件等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积极影响,工业化程度、受灾率以及财政支出占GDP比率反映的政府干预程度对农业生产效率有负面作用,农业GDP占全部GDP比重代表的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和农业机械动力密度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2-2010年我国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我国各省彩票销售收入的影响因素,发现各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百万大奖的个数、彩票投注终端机的密度是影响彩票销售收入的主要因素。结论是:以济困、公益等为宗旨和理念的彩票业已经陷入一个悖论;现阶段开展赛马博彩是一个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了“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市区2006-2015年的工业环境效率,通过Tobit模型对工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高了沿线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平均工业环境效率也略有提升;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省市区工业环境效率较高,而 “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业环境效率普遍偏低;③人均GDP、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对“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区工业环境效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对外贸易水平和环境规制对工业环境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地区生产总值占比、贸易依存度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建议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海上丝绸之路”区域科技水平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等措施实现“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选取金融危机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据,构建相关指数实证研究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和极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空间差异,东部地区民营经济占据绝对优势;区域内差异是造成中国民营经济总体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其贡献率要大于区域间贡献率;三大区域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内部差异比东部和中部地区内部差异大;中国民营经济各极化指数呈现类似U型变动趋势,东—中—西部方向空间极化程度最为强烈,其次是沿海—内陆方向,而南方—北方方向空间极化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18.
将绿色发展理念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结合,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核密度估计分析方法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5—2015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区域差异上,绿色发展理念下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三大区域之间、各省级行政区之间均存在差异,平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表现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高效率值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和少数西部地区,中低值区主要位于中部地区与部分西部地区;(2)在演进特征上,绿色发展理念下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密度曲线整体表现出右移趋势,不同的时间段内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不同的发展速度,在位置、峰度、形状等方面存在差异,并始终存在两极分化现象;(3)在影响因素上,政策、城市化、规模、社会、结构和环境因素是导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从计量分析结果来看,绿色发展理念下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因素与传统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因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部各省的资本配置效率差异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参考Wurgler的研究方法,考察资本要素在我国中部地区近十年来的配置效率及波动,从宏观角度分析中部各省资本流动的效率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各省资本的配置效率受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各省的动态资本配置效率的波动幅度在2004年以后趋于平缓,表明外部因素对各省经济效率的影响逐渐减小,而市场调控的作用逐渐得到发挥;各省的行业投资及发展差异是导致各省的动态资本配置效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作为技术创新投入的核心要素,人力资本投入是否有效,其如何影响技术创新效率?人力资本配置是关键。文章采用全国30个省自2009-2012年间人力资本投入与技术创新产出数据,运用DEA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测算了各省每年的技术创新效率,发现多数地区无论是技术创新效率还是规模效率都处于无效的状态,而技术创新效率无效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偏低,结合多数地区规模效益递增态势与投影分析结果可知:人力资本投入过少及其配置不合理是造成技术创新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这对加快各地区人力资本投入、技术创新效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