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服务效率是指企业服务资源投入与企业服务效果产出的比率以及企业服务资源分配的有效性.企业服务效率的价值由价值客体、价值主体和客体满足主体的程度三个要素组成,由此可以引申出与此三要素分别联系的企业服务效率的三重价值维度,即"何种服务效率"、"谁的服务效率"、"怎样的服务效率".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商》2015,(41)
近年来国内学生资助工作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演变、各国学生资助制度的比较研究等,对高校学生资助制度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讨。总体来看,现有研究更多偏重于资助制度的伦理价值安排及体系建设路径。本文则在福利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引入公平与效率概念,并围绕创建以贷款为主的多维度资助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3.
《商》2015,(41)
一直以来,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秉持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形成了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固定模式。本文用理性视角审视中国高校资助工作采用的"透明"三公模式,与贫困生心理建设工作所产生的矛盾,提出实行三维一体管理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远离二律背反的困境。通过加强贫困生信息库建设、组织制度建设和素质拓展建设,结合动态管理和科学筛选,达到全面育人的资助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资助体系下,贫困生认定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校资助工作的效益与效率。新生贫困生认定工作因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成为高校资助工作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对当前新生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思路,并对如何建立规范、合理、完善的贫困生认定程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探索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有助于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宗旨。文章首先就学生资助工作中各项资助内容的育人功能和育人功能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从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等三个方面探讨了目前资助工作中育人功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资助机制、建立认定体系、发展型资助转型和构建评估反馈机制等完善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深入推进发展型资助育人是实现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研究从发展型资助工作的发展历程与时代价值意蕴出发,基于发展型资助理念与实际工作脱节、资助育人活动重形式而轻实效、人文关怀与心理帮扶融合不足和资助工作重视基础保障缺乏创新激励的现实困境,提出要强化顶层设计,落实发展型育人理念;坚持需求导向,构建发展型育人体系;推进协同联动,实现个性化动态引领;深化实践育人,创新发展型育人模式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参与下,全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的资助金额、种类呈逐年增多趋势。随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日益完善,也出现了诸如受助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等突出的问题,阻碍了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实现。在分析了感恩教育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后,认为感恩教育中目前存在如部分受助学生缺乏正确的感恩意识;部分教育者不够重视感恩教育的作用;现有的感恩教育方式不够贴近学生;辅导员班主任构成的教育主体较为单一等主要问题。随后提出资助工作者首先应重视感恩教育的作用;建立资助来源数据库并定期向学生公布;建立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联动教育模式;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感恩教育活动;建立受助学生学习生活随访制度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品牌》2014,(6):89-90
贫困生作为高校的弱势群体,其在就业过程中有着很多的劣势,本文通过分析贫困生就业难的成因,积极思索、在校企合作方面拓宽领域,探讨构建政府、银行、企业、高校为资助主体的资助工作与就业援助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是今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发展方向。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构建高校教师推动、学生团队带动、学生个体能动的贫困生立体化资助模式。全员育人与资助相结合,有助于实现"助困、励志、强能"的育人目标。西南科技大学运用三级网络机制和助推"励志2+4"工程,调动学院和学生团体的积极性,激发贫困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10.
在党和政府对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视及发展性资助理念的影响下,结合当代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点及当前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运用互联网思维探讨创新资助育人精准工作的模式:认为在保障信息的准确与畅通的前提下,实现认定过程的精准与公正;在合理统筹资助形式的基础上,推进资助育人的内涵丰富;在宣传与监管并行的机制下,保障资助项目精准落实,最终完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受鱼-授渔"的完美升华。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高校在落实国家新资助政策方面,不论是在该体系原有的基础上,还是在制度设计、财政投入、资助强度、覆盖范围、资助水平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这些问题主要是:从事资助工作的教师工作时间比较短,缺乏持续性;在资助力度上,存在学校办学经费的有限性与学生想获取资助无限性的矛盾;新资助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有些落实情况违背了国家制定此项政策的初衷等。高校在实施新资助政策时,应制定客观、科学的贫困生认定标准,做好“蛋糕”分割前的准备工作;完善机制,处理好四个主体的关系,做好“蛋糕”分割中的协调工作;加强教育,正确引导,做好“蛋糕”分割后的持续发展工作;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把资助的“蛋糕”做大做好。  相似文献   

1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发展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本质属性.在我国现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下,高校应以资助的公平与效率为原则确立发展性资助理念以实现资助的可持续有效发展,同时多举措加强学生资助工作,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有效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3.
勤工助学已成为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深入分析了当前勤工助学工作现状,基于"工学结合"视角,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勤工助学育人的新模式,实现资助与育人相结合,通过校园、企业和社会等工匠精神文化来积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促进工匠精神与资助育人相结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的认定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基础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效益与效率。随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开展,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存在着缺乏统一认定标准、认定程序执行不严格、认定过程缺少人情味等问题。高校应建立统一的认定标准、严格执行认定程序、构建贫困生数据库、将感恩教育贯彻到贫困生认定工作中,以进一步完善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为贫困生安心完成学业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生的认定作为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效益与效率。本文分析了当前贫困生认定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诚信教育、建立责任追究制、制定科学办法、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等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吴訸 《商》2014,(6):268-268,260
当前我国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某些方法、程序问题,使大量非贫困生基于逐利的动机,利用信息不对称优势同贫困生一起申请贫困资助,造成一方面各高校贫困资助申请成风,另一方面真伪贫困生在申请阶段无法有效区分的困境。贫困生认定体系的缺陷影响了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效率,使有限的资助经费被挤占而无法用于真正贫困的学生身上,违背高校贫困资助的政策初衷。本文将从对现有甄剐机制进行优化与重构的角度。为完善我国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建立有效可行的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7.
"精准扶贫"作为各项扶贫工作的重点,在高校资助育人中也有体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更是促进教育公平,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扶贫工作。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代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必然迎来新挑战。而将"精准扶贫"这一理念深化到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中无疑是面对挑战的新思路。通过对长春市8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并深入贫困县进行入户走访,对资助管理工作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困难等级认定制度缺陷、重物质轻精神、资金来源较少等问题,提出从顶层设计、思想教育、社会参与的对策,助力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资助工作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是国家、社会和学校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在高校资助工作体系逐步健全的情况下,如何做好高校的资助管理工作,是高校资助工作者所必须改革、创新的课题。同时,也是实施"人才强国"的最有力保障。通过对民办高校资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出对高校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建立了"奖、助、贷、补、减、免"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多元资助体系,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大学生最迫切、最基础的问题,对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国内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发展趋势来看,仅有物质资助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资助的育人功能,但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存在观念落后、主题局限、方式单一等问题,从破解资助育人难题的角度出发,文章阐述了"三全育人"资助育人运行机制,通过挖掘高校资助育人的功能,将育人贯穿于资助工作的全过程,强化受助的思政工作,给予受助学生更多的帮助,提高素质,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0.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分析及对策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是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是我国高校资助贫困生的一项基本政策,而目前高校在资助工作中却存在着贫困生身份难以界定、经济困难的学生多,国家专项资金名额少、还贷率不近人意等诸多问题。只有帮助贫困生转变观念,采取经济救助与精神助贫等相结合,建立健全法制约束体制,完善与之相配套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和信用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贫困生的压力,提高贫困生救助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