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地理》2021,41(9):214-224
从多城扩张背景认知城市群地区乡村旅游空间格局演变,从城乡融合视角解析优化调控模式,这既是新时代乡村旅游融合城乡要素的新内容,也是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思路。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界定乡村区域,运用空间统计和函数拟合揭示长株潭城市群乡村旅游点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构建了乡村旅游发展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格网为单元,对研究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适宜性进行分区,并以其为基础提出城市群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化路径及调控模式。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三市建成区的同步扩张对外围乡村旅游点存在跨行政区域的空间挤压现象,近城乡村旅游点逐步嵌入所属城市或相邻城市建成区;(2)乡村旅游点空间格局呈现从离散到集聚的演进过程,并形成一核独大、多核并存的空间格局;(3)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化调控应采用分区调控和要素调控相结合的调控策略,因地制宜地构建既响应城市增长需要,又促进乡村旅游引导城乡融合的地域模式。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格局发展演变及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创新是加快城市群一体化进程,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动力。文章利用2001—2015年合作专利数据,通过块模型分析、凝聚子群分析、知识复杂度测算等方法,论述了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发展过程,分析了不同区域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技术知识差异。研究发现:(1)2001—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创新模式实现了由外部型向综合型的转变,"Z"字形交通主轴沿线城市协同创新能力提升最快。(2)上海、南京创新带头作用显著,多层级创新板块组合模式是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3)长三角内部城市技术知识生产水平与其技术知识复杂度相关性较低,有必要构建分工协作的区域创新共同体,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利用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从长三角22城市之间的经济能级、经济联系以及产业协同发展三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评论。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正在逐渐从单一中心向多中心化模式转变,基本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圈层和以苏州、杭州、宁波、无锡、南京为次核心的多核心圈层结构,总体上可划分为上海凝聚团、南京凝聚团和杭甬凝聚团三大凝聚子团。研究认为,通过组团式协同实现"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是未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必然趋势,助推整个城市群系统向更为有序的宏观自组织结构演化。  相似文献   

4.
欧阳晓  朱翔  贺清云 《经济地理》2020,40(5):183-190
从空间区位条件视角研究城市群的城市用地扩张规律和机制,对于科学编制城市群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结合2000、2005、2010和2015年遥感影像提取的城市用地信息,运用改进的引力模型、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5年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区位条件与城市用地扩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城市群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城市用地扩张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研究期内城市群的城市用地扩张强度呈先加强后减弱的趋势。②对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进行强弱交互区域的划分,强交互区呈现向外扩张的趋势,中心城市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城市群内部的聚合力不断增大。③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对周围城市用地扩张有正向推动作用,其中强交互区内的城市用地扩张强度受中心城市作用力推动效果明显强于弱交互区。④80%以上的新增城市用地集中在高速公路沿线10 km范围内,交通网络对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具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株潭城市群长期作为湖南省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城市群现已形成以机械、电子、冶金、轻纺、食品、化工、制药、印刷为主体的综合工业体系。城市群教育科技实力雄厚,拥有60多所高等院校和为数众多的科研机构,是我国重要  相似文献   

6.
引入空间异质性原理,对长株潭城市群经济联系和空间流进行分析,从等级异质性、结构异质性和功能异质性三方面对长株潭空间异质性及其机理进行剖析,并据此探讨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异质性优化途径。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内各城市等级异质性明显,多尺度等级缀块结构在理论上对城市群发展是有益的,但等级异质对后进城市(娄底、益阳等市)的发展在某些程度上是起妨碍作用的。2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结构异质性突出,与城市群核心区的时空距离是异质性重要原因,但距离并不是造成结构异质性的唯一原因,历史基础、文化和政策等方面也是造成结构异质性的重要方面。3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功能异质性方面构成较为合理,但城市群"新质"的产生更多集中在长沙市,其科研和创新职能远高于其他地区。4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的一体化与空间异质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在追求空间一体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正视空间异质性的存在,认识到空间异质性的机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介绍了长株潭城市群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通过对其第三产业近年的数据分析,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其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介绍了长株潭城市群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通过对其第三产业近年的数据分析,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其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空间格局及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平台的旅游大数据为旅游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数据来源。基于网络游记攻略文本数据的挖掘,运用GIS空间分析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的空间格局及其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逐渐形成了以武汉市、长沙市、南昌市为重要支撑的"品"字型格局,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强的行政藩篱效应;旅游流空间差异明显,长沙市→湘潭市、上饶市→景德镇市、长沙市→岳阳市、武汉市→宜昌市等是主要流动方向;旅游流网络整体结构比较松散,且不均衡性强,主要由少数节点控制,系统内部存在较强的凝聚性;武汉市、长沙市是核心节点,南昌市是次核心节点,九江市、上饶市、宜昌市、岳阳市等是重要节点;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处于延伸扩展模式发展阶段,在城市群旅游流内部存在多个子嵌套系统。最后,就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空间的优化,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城市流视角的环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联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群元  宋玉祥 《经济地理》2011,31(11):1840-1844
基于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值和城市流强度结构进行了测算分析,得出本城市群多数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值偏小,城市间的空间联系偏弱,究其主要原因是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不强,产业的外向度不高.再对城市流强度值与三次产业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对城市流强度的影响大于第三产业,环长株潭城市群仍然处于以工业增长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最后,提出了环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提高城市流强度和增强空间联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何天祥 《经济地理》2014,(5):109-115
首先分析技术进步及空间溢出机理,运用DEA方法测算2001—2011年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技术进步水平,利用Moran系数分析其空间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索技术溢出的主要因子,结果证实:环长株潭城市群存在日益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和集聚效应,技术扩散与空间邻近紧密相关,研发投入、产业结构、市场化制度和人均资本是重要促进因子,且存在滞后现象,但外商直接投资和高级人力资源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长株潭城市群养老设施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株潭城市群养老机构数据为基础,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Ripley's K函数和热点分析等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养老设施空间布局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养老设施总体空间布局呈"品字形"分布,分布密度北重南轻;(2)长株潭城市群不同类型养老设施空间分异较大,敬老院、老年公寓、养老院三类养老设施空间集聚程度高,其它类型养老设施空间布局分散;(3)多尺度空间视角下,养老设施集聚效应明显,冷热点集聚区在城市群层面表现出显著的"块状"分布特征;(4)老年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交通通达性、医疗配套设施是养老设施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探究城市群空间联系格局演变不仅有助于揭示城市空间发展特征,也可为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基于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评估城市发展质量,采用修正距离要素的引力和潜力模型量化城市群的发展状况以及空间联系作用,综合运用ArcGIS的反距离插值法和重心转移曲线分析2005—2019年环长株潭城市群的8个城市空间联系的时空分异及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2005—2019年环长株潭城市群城市联系作用总体呈稳定增长态势,存在“中部高、西部低”的强度差异;(2)2005—2019年环长株潭潜力重心总体上的移动方向为由西北向东南移动,但潜力重心偏移角度小,且相对接近几何中心,表明城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保持均衡稳定性发展;(3)环长株潭城市群总体已形成长沙—株洲—湘潭三角结构的强联系区域,与外围城市的空间联系偏弱。应统筹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形成较完备的城市群体系,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城市群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创新一体化合作机制,加快城市全面提质发展,提升城市群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4.
试论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宏观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论长株潭城市群开发区的整合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承丽  唐凯  周国华  周文丝 《经济地理》2012,32(3):63-68,81
长株潭城市群开发区一直以其较好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引领湖南省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然而,在传统的"非整合、非合作博弈"的发展模式下,长株潭城市群开发区也出现了诸如"经济效益不高、土地利用不集约、数量较多、空间布局过散"等问题。基于长株潭城市群开发区发展的现状评价,以建立协调的"竞争—合作"关系和最佳的整体综合效益为出发点,提出加快长株潭城市群开发区发展的"等级整合、空间整合、多级管理整合"发展模式及"市场服务、产业关联、创新共享、政府支撑"等四个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估与空间格局分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群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重点取决于城市群的发展质量及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构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对2016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及内部所有地级城市进行高质量发展评估,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中下游的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指数高于中上游城市群;②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中存在"中部塌陷",处于中部地区的中原和晋中城市群多个维度上低于东西部城市群;③城市群内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格局,核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外围城市;④行政等级高和区位条件好的城市往往拥有较高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受所处黄河位置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认为,黄河流域城市群应该加强核心城市对城市群整体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城市群整体的高质量发展影响带动整个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借鉴国内外城市群绿心保护的经验,以长株潭三市交界处的绿心为研究对象,结合南方丘陵地区的自然地理特色,针对绿心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从生态环境保护、优化空间结构布局、集约化土地开发、节能减排、发展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可持续运营机制等方面,提出长株潭丘陵地区城市群绿心示范区保护性开发的相关策略,以及"一心八组团"的绿心组团式空间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朱政  贺清云 《经济地理》2008,28(6):1004-1007
长株潭城市群已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但目前,其空间形态在土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尚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阐述了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发展和扩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了能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特色的滨水板块状空间形态,并提出了空间形态优化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长株潭城市群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实现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理论基础,以最大限度减少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原则,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工业园、生态农业、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旅-农-工-商联动发展的三种模式,从而构建了一个较为理想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董亚宁  吕鹏  王菡 《发展研究》2023,(11):39-45
城市群空间格局优化是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6D”理论框架即密度、距离、分割、特色、品质和数字六大方面总结城市群空间格局优化的代表性实践探索及成效,明确城市群空间格局优化在产业分工、创新驱动、城市体系、人口空间分布及智慧城市群打造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六型”城市群空间格局优化战略,打造要素紧凑、内联外通、政策协作、产城协同、美好生活和数字智慧“六型”城市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