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大运河流淌了千百年,不但实现了南北货物的运输,更实现了南北文化的交流。有"运河之都"称号的淮安在大运河发展史中的历史地位显著,它的兴盛与运河有直接的关系。淮安拥有众多与运河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重视淮安的运河文化旅游开发,可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运河历史文化资源,推进区域文化产业开发。  相似文献   

2.
江苏运河承担了水上运输、南水北调、旅游观光等诸多功能,为世界运河所仅见。中国大运河申遗进入了冲刺阶段,其发展面临两难选择:运河保护与开发;运河保护与水上运输以及南水北调的矛盾。在后运河申遗时代,亟须调整和优化大运河功能,充分发挥加减乘除效应,即加强运河保护,减少交通流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去除浓重商业气息,使大运河成为造福当代、恩泽子孙的智慧之河、幸福之河。  相似文献   

3.
有中国四大名镇之称的朱仙镇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对镇内的历史古迹进行了旅游开发,但目前的现状不能让人满意,本文根据朱仙镇的现实情况提出发展乡村民俗旅游的设想,以期能带动朱仙镇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河文化不仅包括物质遗产,还包括非物质遗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天津运河文化,运用符号学的方法,将天津大运河的历史文化进行解构,得出设计要素,以设计学的方法,提出运河旅游商品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年画的鼻祖,具有其独特的造型艺术和制作手法,是我国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滞后,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逐步走向衰落。从旅游开发角度出发,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旅游价值和开发方式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使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的有机统一,不仅促进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也推动当地的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6.
无锡是最早开展太湖与运河等水上旅游项目的城市,近年来运河旅游与文化旅游是无锡市重点打造的旅游板块.本次研究从游客、居民两个方面对其品牌旅游开发条件进行了评价,以期揭示无锡市运河品牌旅游发展的潜力,进行相关的可行性分析,并对运河无锡段的品牌旅游开发方向提出了建设性的总体构想,即从品牌品牌策略打造、品牌标识制定、品牌发布与推介、品牌实施、品牌监控与维护及品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高梅 《北方经贸》2022,(12):140-142
扬州是运河文化的原点城市,也是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大运河扬州段沿线拥有众多遗产点、段,近年来基于运河文化的文旅产业发展也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现以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文旅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顶层设计、创新开发及宣传运营多角度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京杭大运河与聊城经济文化影响的地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漕运为目的的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会通河的开凿促进了聊城经济社会的大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文化的空前繁荣。本文以地理学的视角分析了聊城市在运河中的地位及运河开通对聊城经济、文化的影响,这对进一步开发运河文化资源,推动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宇 《中国商论》2024,(6):79-83
文旅融合是国家文化公园战略的四大目标之一,也是大运河高质量开发建设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展示大运河文化底蕴,并融入时代和社会需求,推动地区联动发展。在大运河文旅资源和特色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大运河文旅融合动能爆发的若干途径,并深入挖掘文化遗址,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和文创产品,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积极探索“大运河+X”的文旅开发方向,创新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促进大运河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和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10.
文旅融合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也是很好的发展路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式之一即嵌入式,本文以嵌入式为切入点,通过对大运河文化资源开发适宜性进行层次分析,找出在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基于此,结合沧州市大运河文化资源的现状,提出沧州市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运河既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建立健全运河保护机制,又要以科学发展观思想充分开发、利用大运河为社会发展服务。借鉴运用运河历史经验,善用运河铸造江苏新的发展力需要拓展运河航运物流业,为其提供服务延伸源;打造运河经济带为其提供经济动力源;需要整合、开发运河文化带为其提供文化凝聚源;需要规划运河绿色风景带为其提供环境保障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后,中国大运河文化研学旅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利用大运河文化资源发展研学旅行,对于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中国大运河文化研学旅行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用提升旅游吸引物的吸引力、对研学旅游产品进行个性化定制、提高研学旅游产品课程化质量、以政府为主...  相似文献   

13.
采风南新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的南新仓俗称东门仓,曾是明清两代皇家粮仓,它的历史可上溯到元朝的漕运.它是运河文明的产物,是漕运传统和仓场文化的重要物证,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它见证了京都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薛长顺 《江苏商论》1997,(12):28-30
<正>一、运河经济与商业文化的关系 扬州,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上扬州是我国古代商业最发达的少数名城之一。促使扬州商业兴旺繁荣最重要的因素当数大运河的开凿与通航。随着运河经济的发展,必然对扬州传统文化和商业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是提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高效战略。中运河文化带是一条发展轴,但沿线各城市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并没有将其作为整体来开发,造成了资源的极度浪费,同时也使得运河带整体品牌得不到发展。本文对中运河段宿迁运河带旅游发展现状、旅游联动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通过打造形象、整合资源、优化产品、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开拓市场等方式提升旅游联动开发,以推动宿迁运河带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云芳 《新晋商》2020,(2):0187-0188
随着社会经济及生态文明的不断发展建设,国家对文化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大运河在北京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对我国生态文明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背景,论文将全面分析一下运河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从胶莱海河项目的提出及目前的进展情况出发,对胶莱海河与世界三大运河的旅游价值进行了对比,并研究了胶莱海河对旅游的有利及不利影响,最后基于旅游考虑从工程的可行性论证阶段、工程的规划阶段、工程的实施阶段对拟议中的胶莱人工海河项目提出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丁慎 《浙商》2013,(15):60-65
中原崛起为浙商提供了一个走出去发展的商机,河南景区以观光旅游居多,真正的文化生态休闲旅游还没有形成,朱仙镇作为中原唯一的水乡古镇,就是最好的旅游目的地。这是一篇由浙商书写的千年古镇旅游大文章。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的漕运,即通过海道、河道运输粮食。应该说,它实际上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远在秦汉时期,我国史书上就已经有了关于漕运的记载。汉司马迁的《史记平淮书》中写道:“漕转山东粟,以给中都官”。唐玄宗天宝初年,通过漕运干线——大运河调运的粮食每年就达400多万石。杜甫在其《后出塞》中有“云帆转运海,水稻来东吴”之句,就很能说明问题。宋朝初年每年漕运的粮食亦在600万石以上,至宋真宗、仁宗时则已达800万石。  相似文献   

20.
京杭大运河沿岸有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存,有效地将这些遗存转化为旅游产品是运河沿线城市的重要任务.特别是运河中段(即中运河)军事地理位置重要,遗存有大量的战争文化资源,从这一角度看,塑造个性化旅游产品,对该区域摆脱旅游发展落后状态,塑造特色旅游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