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壮大,中国企业也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整合世界资源,创建世界知名品牌。那么,促使企业走出去的动因是什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回答。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康佳集团、格力电器公司、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春兰集团、TCL集团等一些知名企业率先走出国门,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海外的品牌影响也日益扩大.应当说,这些企业为我国其他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出很多成功经验,这些企业"走出去"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国内企业如何成功开拓海外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胜 《农机市场》2001,(3):26-27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我们的企业主动地“走出去”,寻找更大的市场机遇,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去,这是极为的举措。近年来,国内海尔集团、康佳集团、格力电器公司、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海信集团、春兰集团、TCL集团等一些知名企业率先走出国门,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取得了显的经济效益,在海外的品牌影响也日益扩大,应当说,这些企业为我国其他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出很多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国内康佳集团、格力电器公司、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春兰集团、TCL集团等一些知名企业率先走出国门,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海外的影响也日益扩大。这些企业为我国其他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出很多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苏芳 《商》2014,(12):128-128
本文从河北省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出发,对影响河北企业“走出去”的金融因素进行分析,应在商业银行加强金融服务能力,加快金融创新,满足河北企业“走出去”的融资需求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6.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我们的企业主动地“走出去”,寻找更大的市场机遇,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去,这是极为明智的举措。近年来,国内海尔集团、康佳集团、格力电器公司、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海信集团、春兰集团、TCL集团等一些知名企业率先走出国门,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海外的品牌影响也日益扩大,应当说,这些企业为我国其他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出很多成功经验。充分调查论证,准确选择海外目标市场。“走出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外市场和国外资源,因此,从一般意义上说,凡是有市场、…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和东盟10国政府主办的国际经贸交流盛会,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在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到东盟投资方面积极发挥重要作用.6年来,博览会签约中国企业"走出去"到东盟投资项目281个,总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中国-东盟博览会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到东盟投资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中国企业海外扩张步伐加快。其中,通过海外并购方式实现跨国经营的案例越来越多。在这些海外并购案例中,大多数中国企业的战略目标都是通过并购获得国外知名品牌、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提升产品附加值,打入国际主流市场,更好地实现“走出去”战略。然而,在海外并购交易完成后,能否达到这些战略目标,还取决于后期品牌的整合、管理模式的选择、企业文化的融合与技术协同效应的发挥。有鉴于此,本文将以2010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称“吉利控股”)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以下称“沃尔沃汽车”)为例,分析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现途径,重点检验并购后战略目标实现状况,为今后我国企业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9.
《财经界(学术)》2005,(8):93-94
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在中国加入世贸后迎来了新的高峰,但海外并购案例的成功率仅为两到三成。对此颇有研究,他指出,海外并购成为国内企业融资和谋求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但不要贸然“走出去”,为“走出去”而“走出去”,“走出去”前应扫清“门前雪”,也就是说先要理清“家门口”的竞争,否则贸然出去只会铩羽而归。  相似文献   

10.
论企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及其支持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常娥  卜海 《财贸经济》2006,(12):88-90
"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企业选择怎样的路径才能不仅"走出去",而且走得好,已经成为进一步推广和深化"走出去"战略的关键所在.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路径主要有国际市场拓展、境外加工贸易、跨国并购、境外研究开发、海外资源开发、工业小区建设等模式.企业选择和确定"走出去"的路径,必须在平稳渐进的扩张基础上,对目标市场进行充分的环境调查和准确的商情分析,同时准确定位企业"走出去"的目标.政府应该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帮助和引导企业正确地选择和确定"走出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走出去"不仅是中国企业追求更大进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体现,也是实现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开放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寻找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原因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新常态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吴健 《中国报业》2012,(10):111-112
中国出版企业"走出去"战略在近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遭受到了一定的困境。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出版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动因和遭受到的各类风险,然后从国际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我国出版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为帮助希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认识、感知、试水欧洲市场,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与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将联合各省市自治区经贸单位及行业协会共同推出面向全国的“中国品牌产品贸易中心免租金进店”推广活动(以下简称“免租金进店”),通过低廉的平台,降低企业“走出去”的成本,从而帮助更多中国企业开辟广阔而全新的市场。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业务规模快速增长,而"走出去"的配套金融服务却明显滞后。运用金融手段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有效支持,是国际上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许多国家把促进出口与实施海外投资战略结合起来,为本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多方面的金融支持。借鉴其他国家金融服务企业"走出去"的做法,对构建我国企业"走出去"金融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政府及政策性机构应在服务企业"走出去"中发挥积极作用,尤其要抓紧构建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有机结合的"走出去"支持体系,建设开放型、多层次金融体系,使其成为推动企业"走出去"的有效力量。  相似文献   

15.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深化国际能源资源开发和加工互利合作、支持在境外开展技术研发投资合作、鼓励制造业优势企业有效对外投资、创建国际化营销网络和知名品牌等.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努力提高"走出去"的水平,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博览会作为中国与东盟投资合作的重要平台,不仅为"走出去"企业搭建直接的形象展示、投资洽谈平台,还独具匠心地安排"走出去"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接,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风险与政策支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易纲 《中国市场》2012,(37):31-37
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引进来"阶段、加入"世贸"走出去加速期与金融危机后的大规模海外投资阶段。通过对美、德、日等发达国家"走出去"的研究与分析,认为企业超前、长期的战略及不求控股策略是其"走出去"的成功经验,教训是对收益前景过于乐观而风险估计不足。美国企业"走出去"重视企业的发展战略,开拓国际市场时不计短期利益,严格要求知识产权保护。德国的对外投资以发达国家和制造业为主要对象,多以自有资本为主,企业杠杆率比较低,投资项目控股程度高,大企业和大项目占绝对优势。美、德、日均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国家层面的支持。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是ODI汇兑管理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取消ODI汇兑限制,实行登记管理,可兑换程度与FDI相当;国企、民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并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去"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正在不断崛起,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中国必然实施的发展战略。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丝毫没有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热情,本文通过时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热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风险,以及化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我国政府正式启动"走出去"战略,2013年又提出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20多年来,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取得了辉煌成就,工程建设市场作为海外市场的"必争之地",中国施工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走得坚实而有力。但要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高价值的前端,中国施工企业就必须在国际市场的属地化、区域化持续经营上加强自身建设,变得更具战略性、竞争力和经营效率。本文尝试分析中国施工企业"走出去"后,如何从单一的项目管理到区域持续经营,实现成功突围转型,希望能为我国施工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提供借鉴指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近期中国企业投资日本,特别是通过并购方式进入日本的企业进行了考察,了解在日中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发现走出去企业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在日本特殊环境下发展的能力。特别是通过对中国企业在日本享受到的财税金融政策的考察,探讨出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走出去的路径及技巧。对于走出去时间尚短的中国企业而言,只有像改革开放本身一样,奋起直追,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成长为合格的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