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估与空间格局分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群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重点取决于城市群的发展质量及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构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对2016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及内部所有地级城市进行高质量发展评估,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中下游的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指数高于中上游城市群;②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中存在"中部塌陷",处于中部地区的中原和晋中城市群多个维度上低于东西部城市群;③城市群内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格局,核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外围城市;④行政等级高和区位条件好的城市往往拥有较高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受所处黄河位置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认为,黄河流域城市群应该加强核心城市对城市群整体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城市群整体的高质量发展影响带动整个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海南建省以来经济增长空间分异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钱纳里经济增长阶段判定及经济增长热冷点区分析和全局趋势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海南建省以来经济增长空间分异格局演变。结果表明:海南建省以来经济增长水平明显提升,经济增长空间分异格局由低水平相对均衡型演变为较高水平非均衡型,即建省初期经济增长水平低,经济增长在空间上相对均衡,随着沿海地区特别是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三亚市经济增长水平相对提升,沿海内陆分异及北南方向上类似U型分异格局凸显且逐步强化;目前内陆是经济增长洼地,北部沿海与南部沿海三亚市为增长核心区;沿海内陆分异及北部沿海与其他地区间分异有加剧趋势。初步推测,海南经济增长空间分异与自然要素、交通条件、经济区位、历史基础及制度、人口和科技因素的空间分异密切相关。优化海南经济空间布局,需要深入实施旨在强化增长核心区建设和扶持内陆特困地区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旅游经济空间分异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以黄河流域91个地市(州、盟)为研究单元,选取2005、2009、2013、2017年截面数据,采用ESDA、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探究黄河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异格局,并结合最小二乘法(OLS)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定量分析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呈现H-H和L-L集聚分布的空间态势,其中L-L集聚区范围不断缩小,H-H集聚区从黄河下游地区向黄河中游地区逐渐延伸;②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差异不断缩小,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不断增强,东-西向成为其旅游经济空间分异的主要方向;③交通区位条件、旅游服务设施、旅游资源禀赋是影响黄河流域各地市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且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性。  相似文献   

4.
"数字鸿沟"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数字鸿沟”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全球性的问题。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地组织专家进行研究。主要对目前国内外有关“数字鸿沟”的定义及本质、实证研究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各地区的增长分化现象日趋明显,程度不断加深,效应也不断地显现出来.传统的东、中、西分化格局被新的南北差异取代并打破,且表现出省内差异显著于省际及区际差异.一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起步早、新旧动能转换衔接较好,保持了良好增长势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空间,而识别此类空间并挖掘其经济增长的原因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巴彦县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及其空间格局分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戈  王盼盼  王越  周春凤  张雪  闫飞 《经济地理》2015,35(3):163-170
以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以1976—2011年间12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像,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在RS、GIS技术支持下,对研究区1976—2011年各种用地类型的数量变化、结构变化、组合方式变化特征及空间格局特征进行研究,以揭示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组合方式以旱地和林地为主,其中旱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50%以上。1976—2011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减少,从而导致旱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林地面积明显增多,主要由旱地转入;牧草地面积减少,其转出主要为旱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水域和园地面积逐渐减少,水田面积增多。21976—2011年,研究区景观分离度、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形状均呈下降趋势,1976—1988年、1988—2000年、2000—2011年3个时间段内,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分布的集散程度呈现出"集中—分散—集中"的变化特征;格局整体稳定性呈"稳定—不稳定—稳定"的复合稳定性特征;格局形状呈"简化—复杂—简化"的变化特征。31976—2011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异特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频繁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南部的富江乡和松花江乡,东部的洼兴镇与西部的西集镇和红光乡。  相似文献   

7.
何枭吟 《经济咨询》2006,(4):20-22,1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个人电脑和因特网发展和普及,对整个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拥有计算机、网络等数字科技者,正快速拉大与未拥有者在知识取得、财富分配以及社会地位的距离,形成新的社会不公平现象。面对新形态的鸿沟现象,1999年美国商务部在《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数字鸿沟”并对该现象进行了具体描述:在信息社会中,个人计算机和网际网络等信息工具对于个人的经济成就以及生涯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力,有无计算机和运用计算机能力的高低将成为主宰贫富差距的力量,计算机科技的高度发展,已有快速拉大知识取得、财富累积以及社会地位差距的现象,而这种因社会数字化的结果而加大个人之间在知识、经济、社会差距的事实,称为数字鸿沟现象。  相似文献   

8.
基于消费效用理论和旅行概率模型思想构建了多目的地—多客源地交互条件下的旅游空间竞争引力模型,进而利用GIS和空间经济计量方法研究了有无宁杭高铁两种情境下中国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格局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高铁干线对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格局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节点与廊道集聚锁定效应,局部影响效果显著,但整体影响相对有限,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的核心—边缘结构模式。(2)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格局变化不存在面域的显著性空间自相关,但存在比较显著的距离衰减特征,从高铁干线节点城市向外至边缘城市,旅游空间竞争格局变化程度的距离衰减除少数存在无序或非线性特征外,大都符合线性衰减规律。(3)高铁效应与旅游空间竞争格局之间存在中等程度显著性相关,这证实高铁是影响旅游空间竞争格局分异的重要变量之一,也说明高铁的旅游空间竞争效应会随着其它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在实践应用中有必要坚持动态跟踪研究。(4)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格局的分异特征具有复杂性,采用多种空间计量方法开展集成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格局演变及其空间分异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震  杨永春 《经济地理》2019,39(10):104-111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以中国省级行政区域为基本研究单元,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格局演变进行分析,并利用最小二乘法(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其空间分异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省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态势,并在空间上集聚,但集聚程度出现了一定弱化,热点区和冷点区的范围也相应发生变化;②教育投入力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从各自角度促进了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格局的形成和演变;③上述影响因素的作用在空间上呈现出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格局或一致或相反的关联性,其中教育投入力度影响作用出现了一定的局部波动。因此,在制定促进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政策时,对于影响因素促进作用较强、较弱与呈现反方向作用的区域,要从各省区自身发展情况出发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研究制定与该省区实际相符合的差异化对策。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科学衡量数字经济及其相关效应成为学界的热点议题。文章从知识与信息、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及数字化治理与公共服务等维度,构建了中国城市数字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算了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结合空间统计分析模型揭示了数字经济的空间分异格局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分异明显,呈现东部沿海城市及省会城市领先发展的态势,形成包括核心节点—次核心节点—省会级数字经济中心—市级数字经济中心的等级体系。分维度看,数字化服务与治理平均发展水平最高,产业数字化平均发展水平最低;城市间产业数字化水平的差异最大,数字化服务与治理水平发展差异较小;城市间数字产业化维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维度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发展不平衡特征突出。ICT产业集聚、政府支持、人力投入、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用标准差椭圆模型深入研究了我国国土生态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规律。研究发现:(1)2015年全国生态空间总面积为73 237.04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76.28%。按一级生态空间划分,全国生态空间结构主要以草地生态空间和林地生态空间为主。(2)我国国土生态空间分布方向性特征较为显著,并且分布十分不均衡。研究时段内各生态空间标准差椭圆转角θ变动较小,重心迁移不明显,表明我国国土生态空间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研究结论:应根据国土空间的不均衡性实行差异化的国土生态空间优化管控政策,划定"三类空间、三条红线",构建统一、协调的国土空间管控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ArcGIS和GeoDa技术,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可视化表达和分析,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单元,从数量和质量的角度,探讨我国各省区政府旅游网站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规律,识别造成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专利作为技术创新能力衡量指标,分别采用绝对指标、相对指标、结构指标和自相关指标对我国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绝对指标看,我国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从相对指标看,我国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空间分异程度不大,西部地区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排名明显升高;从结构指标看,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新能源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特化类,只有北京、天津、江苏、上海和辽宁5个东部沿海省市属于新能源发明专利特化类,表明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具有实质价值的技术创新能力并不强;从自相关指标看,我国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具有空间依赖性,近邻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295个地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土地覆被数据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构建"鬼城"指数模型,并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中国地级行政单元"鬼城"现象的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些东部沿海城市和地区"鬼城"现象较为鲜见,资源枯竭型城市、地处山区的一些城市以及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和城市则是"鬼城"现象的典型代表;从全国范围看,"鬼城"指数呈现出中部西部东部,北方中部南方的趋势;"鬼城"指数较高的地级单元集聚性个体差异较小,"鬼城"指数较低的单元集聚性个体差异则较大;"鬼城"的热点区域形成"丁"字格局,冷点分布则比较破碎;随着城市等级的降低,"鬼城"指数呈现出逐渐上升的态势,且指数的分布区间由离散态向集中态逼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北方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人口南北空间分异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以1982—2020年5期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泰尔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中国东南半壁南北方地区人口空间分异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南密北疏"的人口分布格局基本稳定,南方地区一直保持着人口规模和密度优势。(2)研究区人口分布的总体差异不断拉大,南北方地区内部差异的贡献占主导地位,其中南方地区内部差异比北方地区小,但上升幅度较大。(3)研究区人口具有向南迁移扩散的趋势,且人口密度变化的区域差异持续扩大,少部分区域人口快速增长,人口密度优势显著。(4)人口空间分异是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创新能力和吸纳就业能力等是人口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6.
在上海闭幕的 APEC年会上启D长级会议通过了《数字APEC 战略》,明确提出 各成员国要采取具体和联合的行动实施数字战略,并充分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革命;缩小数字鸿沟,迎接新经济带来的机遇。作为APEC 成员国之一的中国当然也要正视我国数字化的现实,采取切实的措施填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这是摆在国人面前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正祖数字鸿沟的现实 “数字鸿沟”(DigitalDivide),又称为信息鸿沟,最先由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 管 理 局(NTIA)在名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提出…  相似文献   

17.
梁田 《数字经济》2022,(12):95-99
快速的数字化与快速的老龄化同步叠加,使得银发数字鸿沟问题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董超 《数字经济》2024,(3):10-13
<正>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字接入鸿沟逐渐缩小,然而,由于群体差异、地理差异、经济差异等多维因素的影响,我国数字鸿沟呈现新的特点,并逐渐由传统的接入鸿沟向技能鸿沟、使用鸿沟、算法鸿沟、群体鸿沟等类型演变,其带来的数字不平等现象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中国急需填平数字鸿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方家平 《经济前沿》2001,(12):37-38
在今年10月上海APEC年会上的部长级会议通过了《数字APEC战略》,明确提出:各成员国要采取具体和联合的行动实施数字战略,并充分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革命,缩小数字鸿沟,迎接新经济带来的机遇。作为APEC成员国之一的中国当  相似文献   

20.
环渤海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文章应用统计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探析环渤海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地域差异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7年环渤海地区各县农村居民纯收入水平差距悬殊,欠发达区是其主要地域类型;欠发达区和贫困区在京津周边地区呈集聚分布,核心—边缘效应明显;1980—2007年环渤海地区各县农村居民纯收入分布格局变化不大,但绝对差异增大,相对差异波动性缩小;农村居民纯收入整体结构由金字塔型转为中间集中型,人均纯收入空间自相关显著,其趋同性增强;基于各县1996年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1996—2007年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差异,将环渤海地区划分为6种增长类型,并提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民增收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