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强  谭怡恬  谭立力 《经济地理》2011,31(3):426-431
商业空间是城市中最为活跃,对城市发展及空间结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的功能要素之一。以商业地理学为主要理论依据,以长沙市为例分析了大型购物中心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指出大型购物中心是商业空间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业态结构、空间区位的集聚与扩散作用是城市商业空间规模与等级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力之一,同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零售业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武汉市城市零售业设施空间布局与消费、人口、道路交通和城市空间结构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城市人群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变化,人口密度和道路交通设施在城市中分布的不均衡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大型零售商业设施的空间分布,而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业空间的演变。该研究对于理解武汉市商业零售设施布局的内在动力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并能为今后的城市商业零售业合理布局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商业网点布局是指商业企业在地域空间的分布和关系,即商业行业的空间结构.商业空间结构宏观上是指商业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各种商业业态在一定空间地域上的表现形式,它包括商业各业态和业种在地域的分异布局,微观上也指商业内部购物环境和商品的布置等.要发挥商业网点的社会效应和整体功能,保证商业网点的正常运行,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不仅要求商业网点的存在,而且要求有合理的、优化的、科学的商业网点布局.城市商业网点布局旨在明晰的城市定位和城市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确立城市商业网点的数量与规模、业态结构和空间分布,促进城市商业的有序发展和对外扩张,满足本地周边居民外来游客甚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随着太原城市规模的发展,作为城市发展主要动力之一的商业,其商业经营、行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加快太原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的步伐,对形成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化流通格局和实现太原商业跨世纪发展战略目标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通过积累的资料和借鉴其他城市的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本文将主要对太原市商业网点布局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的办法给予试探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时代经贸》2016,(4):8-25
一、调研说明(一)调研背景大型商业设施的发展规模和发展状态是反映城市商业发达水平的标志之一。北京作为国际性的大都市和特大型消费城市,承载了大体量的大型商业设施。2011年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商业研究所受北京市商务委委托,承担了北京市3000平米以上零售商业设施的调查统计工作。2015年,在之前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数  相似文献   

5.
批发业作为主导产业对义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是历史与文化、制度与管理、经济发展和规划建设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作用机制表现为连锁反应过程。即:制度作用推动主导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带动义乌城市规模的扩张和空间结构的优化;批发业联动其他产业发展,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各种资源和要素集聚能力增强;集聚作用驱动城市空间规模进一步扩大、空间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导致扩散作用增强;批发业的空间集聚与扩散加速了义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义乌市影响的空间范围扩大,成为浙中区域的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6.
邹晖  罗小龙  唐蜜  殷洁 《经济地理》2019,39(9):65-70
文章通过采集网络开放数据研究住房建设的空间拓展过程,以北京为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阶段及特征,总结住房建设对我国巨型城市空间多中心发展的影响,以及巨型城市空间多中心发展的过程和机制。研究表明,我国巨型城市空间在改革开放后加速扩张,随着住房的建设人口向郊区集中,新的商业中心和就业中心在郊区形成,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经历城市单中心加密、城市中心扩展和卫星城镇萌芽、城市中心功能重构与新城发展、新城转型与多中心发展四个阶段。郊区次中心的形成是城市职能逐渐完备的渐进式发展的产物,郊区居住中心的产业培育和产业功能区的生活空间植入是我国巨型城市次中心发展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谢守红 《经济地理》2011,31(11):1811-1816
苏锡常,由苏州、无锡和常州三个都市区构成,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江苏省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之一.苏锡常非农化和城市化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具备了都市圈的基本特征.改革开放以来,苏锡常中心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空间不断扩张,城市空间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沿交通干线由团块状向带状转变,区域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则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苏锡常都市圈属于多核心的网络状空间结构,包括3个中心城市、9个次级城市和7个城镇发展轴.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演进、大规模的开发区建设、乡村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行政区划调整等促进了苏锡常都市圈空间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电子商务的兴起不仅冲击着传统商业,也重塑了购物设施间的互动关系。以南京主城区的快递网点和社区级零售商业设施为样本,基于POI的分析,从点、线、面揭示了二者空间服务能力的时空演变,然后判别其空间关联,最后探析了设施空间服务能力及其关联的影响因素,为优化城市商业空间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快递网点演变为“多核心”结构、网络内向关联趋向均质化、服务范围的局部差异增加;社区级零售商业设施演化为“圈层式”格局,网络内向关联呈圈层式递减、平均服务范围有所缩小。(2)主城区的设施空间服务能力关联以互替关系(电子商务占优势)居多,其次为互抑关系。(3)高等院校辐射范围和用地功能混合度均对设施空间服务能力及关联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型商业设施的商业发展模式与所在地区的发展定位、交通设施完备度、城市的扩张格局等密不可分。城市发展各类要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以北美地区为代表的散布式郊区型布局、以亚洲为代表的轨道交通多点式布局以及以欧洲和日本为代表的"中心+区域"二元式布局的模式,大型商业设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哺城市发展,代表城市商业发展活力。深入研究大型商业设施发展规律,对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探究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商业辐射及其对住宅的增值效应,既是城市商业设施规划布局的现实需要,也是协调城市商业与居住功能的理论需求。基于多重吸引力的哈夫模型刻画了杭州商圈空间分异与服务等级,并基于高德地图路径规划构建城市商圈对住宅增值效应的GWR模型,揭示其增值强度及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杭州城区中心综合体商圈交错分布,外围商圈规模较大。城区中心由黄龙体育中心、杭州大厦和湖滨银泰三大商圈构成,城市西部、北部商圈竞争激烈,格局分布散乱,而城东、滨江、城西南片区因大型商业综合体鲜有布局,商圈规模较大。(2)从服务等级来看,杭州商业综合体商圈的数量结构呈金字塔形,都市级向社区级数量逐渐增多。老城区都市级商圈商业规模有限且服务压力较大,而万达广场、丁兰广场等社区级商圈的商业综合体体量庞大但尚未构成服务体系,体现了杭州商圈商业规模与服务人口不匹配的现状。(3)杭州商业综合体对住宅增值梯度为每减少1分钟时耗增加191元/m2,增值梯度呈现城西南向东北递增趋势,最大为下沙高教园区、九堡镇,最小为城西南角。  相似文献   

11.
借助GIS技术揭示了新时期北京市商业土地出让的空间分布特征、动态演变,探讨了对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发展的影响。北京商业土地出让的分布由二环至四环逐步向五环外转移,城市功能拓展区出让数量减少,城市发展新区增加,旧城区分布一直比较集中。商业集聚区表现出旧城高集聚区面积增大、远郊新城中低集聚区数量增多、城郊大型居住区集中程度提高等特征。商业土地出让时空格局动态演变存在显著差异,东北方向扩展距离较远,波动大;西北与西南方向外延扩张典型,扩展距离远,年均速率大;东南方向空间扩展不显著。最后,探讨了商业土地出让时空格局演变在土地利用方式与效率、商业郊区化、功能疏解与职住分离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多维识别研究——以杭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中心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重要目标,在此目标驱动下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多中心结构投影到各类城市空间要素上,形成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等复杂的空间布局与交互模式,进而影响城市功能的良性发展。以杭州为例,从人口密度、土地价格、交通设施密度、夜间灯光强度等要素出发,利用GIS空间分析、剖面线分析等方法测度了不同时相下各要素的空间结构,以此反映城市多中心结构特征并揭示其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杭州的多中心结构表现出较为典型的"强主城,弱副城"的空间特征;各级中心分布内密外疏,不均衡,具有空间异质性;部分副中心的实际发展与规划设定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主中心与副中心之间、各副中心之间的功能性联系不强;制约多中心开发的主要因素是过于依赖规划和政府力量,内生驱动不足。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目前最大石油城市——大庆市为研究对象,选取1984、1995、2007年3个城市建设关键时间节点,以Landsat MSS、TM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GIS技术提取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形态、增长幅度、区位坐标等信息,计算城市空间扩张速度、强度、城市空间形态紧凑度、分维指数、城市增长理性程度等空间特征量,分析大庆市1984年以来城市空间扩张现象和特征,并结合经济社会统计相关数据及区域分析方法,探究其因果关系。研究认为,大庆市城市空间扩张与形态演化具有石油城市发展的典型性和一般规律,表现出建设用地总量大、扩张速度快、强度高、增量分布不均衡、空间形态不规则、紧凑度低、城市中心地迁移方向与用地扩张基本一致等特征。这些现象和特征的主要形成原因包括石油开发战略指向、自然环境约束、交通设施引导、城市规划调控、中心地功能变迁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经济地理》2012,32(6)
以我国目前最大石油城市——大庆市为研究对象,选取1984、1995、2007年3个城市建设关键时间节点,以Landsat MSS、TM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GIS技术提取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形态、增长幅度、区位坐标等信息,计算城市空间扩张速度、强度、城市空间形态紧凑度、分维指数、城市增长理性程度等空间特征量,分析大庆市1984年以来城市空间扩张现象和特征,并结合经济社会统计相关数据及区域分析方法,探究其因果关系。研究认为,大庆市城市空间扩张与形态演化具有石油城市发展的典型性和一般规律,表现出建设用地总量大、扩张速度快、强度高、增量分布不均衡、空间形态不规则、紧凑度低、城市中心地迁移方向与用地扩张基本一致等特征。这些现象和特征的主要形成原因包括石油开发战略指向、自然环境约束、交通设施引导、城市规划调控、中心地功能变迁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城市空间结构反映了城市的现实生活,也诠释着城市的演绎历史。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是优化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滨州作为黄蓝两区重要的节点城市,必须进一步放大空间位势,提升城市空间能级,进而优化城市功能。对滨州城市空间扩展进行探讨,有助于全面理解和把握滨州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规律,因地制宜地调整城市发展战略。影响空间结构的除城市发展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如城市品牌建设和人口规模等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龙岗区中心组团为例,理论结合实际,由区域角度出发,从城镇功能性质、产业布局、城镇规模、用地布局、道路交通、大型配套设施的布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城镇体系、城镇地域空间结构的合理构建,促进城镇职能分工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张文霞 《经济师》2022,(7):116-118
山西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城镇空间结构演变呈现出区域性特征,城镇化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网络不断拓展,但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还需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强区域轴带牵引功能、促进城市组群协同发展、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网络化空间结构发展等,持续优化城镇空间结构,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从发生学角度应用定量统计方法分析了青岛城市地域拓展和空间结构调整的历史过程,探讨了青岛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的内在机制,构建了城市空间结构耦合模型和空间结构演进机制模型;对青岛拥湾发展战略进行评析,分析海底隧道、跨海大桥及地铁建设对青岛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的影响;提出了青岛城市空间结构重组方略及政策措施:胶州湾岸线和黄海岸线要进行生产、生活功能的合理分工;建设黄岛、胶州和城阳新城,构建具有生态镶嵌结构的网络城市;推进产业地域分工,实现产业空间整合;推进城市土地置换,嵌入式发展"斑块经济";对历史街区进行"拼贴式"改造,促进城市功能转型;整合推进城市外部空间拓展与郊区城镇化;调整行政区划,优化都市圈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9.
大型商业设施是北京商业发展的重要一极,围绕北京最新的城市总规的战略定位,大型商业设施不断演进与发展。本文通过对北京大型商业设施的发展现状的深度调研,重点分析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对大型商业设施发展演进的影响,并研判北京大型商业设施发展演进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今年要增强商业网点规划的强制力,积极参与城市规划与建设,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加快各级城市商业中心的形成,逐步建立起空间结构合理、商业功能完善、零售业态多样的城市商业网点格局,提升城市品位。加大商贸流通领域科技投入,整合提升商贸流通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