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云霞 《商》2013,(15):204-204
关于国际私法性质的问题,在法学界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其中以国际法学派、国际法学派和二元论学派更为受法学研究者的支持。本文将通过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和法律渊源等方面来论证国际法学说的合理性,以便我们能够更好的进行国际私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杨杨 《商》2014,(2):251-251
本文通过从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的国际性、法律渊源的国际性、法律作用的国际性、基本原则的国际性四方面来浅谈国际私法的国际性。  相似文献   

3.
宋敏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2):102-102
国际私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国际私法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国际私法的理论学说与法律制度交相辉映,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世界贸易组织法律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世界贸易组织法律的渊源,一直有争论。WTO一揽子协议是WTO法律渊源的根基,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至于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报告能否成为WTO法律渊源,一些学者主张纳入。笔者认为这将可能损害WTO法律体系的稳定性,因此主张不宜纳入。另外,参照国际法的渊源,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均有可能成为WTO法律的渊源,但权威国际法学者的学说,是不能作为WTO法律的渊源的。  相似文献   

5.
《商》2015,(7)
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导致具有涉外因素的法律关系不断增多与复杂。为了更好的调整和规范具有涉外因素的法律关系,对国际私法进行法典化是个恰当的选择。本文从国际私法法典化的相关概述及其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现状来阐述国际私法的法典化。  相似文献   

6.
朱佳瑞 《消费导刊》2009,(11):128-128
最密切联系原则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冲突法革命中逐渐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学说。随着其不断的发展,最密切联系原则已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较为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国际私法的立法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纳了这一原则,一些国际条约也受其影响。本文试从该原则的渊源入手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一国两制的提出与港澳相继回归中国,中国国内的区际法律冲突及其解决途径已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中国法学界面前。中国区际法律冲突不仅是不同法系间不同法域的法律冲突,也是不同社会制度下不同法域的法律冲突,还是在国内没有统一的最高司法机关加以协调的法律冲突。解决中国区际法律冲突有立法、司法,沿用国际私法以及国际条约,平等协商签订区际法律协议等途径。  相似文献   

8.
朱义亭 《商业时代》2012,(8):110-111
国际私法体系应当是法律体系意义上的体系,国际私法的范围因其概念的不确定性和富有争议性,需要以国际私法的体系取代之。分散的国际私法规范不能直接构成国际私法体系,国际私法体系有两个主要子系统,一是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二是涉外商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相似文献   

9.
反致与转致制度能在一定条件下达到传统国际私法所追求的主要目的—寻求判决的一致外,还可以为法院提供法律选择的回旋空间,在有特别需要时又可以扩大内国法的适用范围,在国际私法中应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从反致制度的产生入手,列举反致的分类,分析反致制度在我国的法律适用,最后提出个人对反致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何溢 《北方经贸》2012,(6):38-39,42
习惯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交往逐步形成的被人们普遍认可而用以规范人们行动的智慧结晶。法律规范则是为了解决日常纠纷,被权力机关引用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在我国,习惯并未成为通常意义上的法律渊源,然而其可以成为权威的判案理由和可论证的实质规范,因而,习惯具有法律渊源的地位。在制定法盛行的法治国家,习惯从未也不可能成为法律渊源的主流,但其作为法律渊源必不可少的支流,对司法判决有不可忽视的现实作用,它填补了法律渊源的空缺,与其他法律渊源共同推进法制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谢宇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3):209-2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我国国际私法界来说,无疑令人为之欢欣鼓舞,成为一座新的里程碑。试图从之前的法律规定与《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之间的差异入手,探讨其进步之处。  相似文献   

12.
《商》2015,(20)
公证制度,作为法律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是一种有专门机关和专职人员所进行的一种专业的司法证明活动。基于历史传统、法律文化以及社会管理机制的不同,世界上逐渐形成了两大不同的公证体系,即英美法系公证制度和大陆法系公证制度,本文在对比二者不同的基础上,就大陆法系国家公证制度的渊源、特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李建省 《商》2013,(6):145-145,131
国际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最早确立于合同领域,但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以及从国际立法发展趋势来看,新近的国际私法立法中,意思自治原则已大大跃出合同领域延伸到侵权、婚姻家庭、继承等传统冲突法严禁意思自治的领域。本文以法律适用法中关于赋予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相关条款及意思自治原则的基本原理,参照外国之规定,从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意思自治原则与一般民事意思自治原则的异同以及法律适用法中意思自治原则适用的限制等方面,对于我国法律适用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变换,传统的国际私法在向现代国际私法转变,冲突规范是国际私法的核心,它也正经历了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的主旨转变,这种变化反映了法律时代精神和内在价值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商》2015,(51)
新近的国际私法国际立法和各国国内立法纷纷在其立法中确立了保护弱者权益原则。与此同时,社会的进步和国际私法立法的发展,也推动着国际化法的宗旨悄然地发生变化,即传统国际私法追求判决结果一-致为宗旨逐额地被现代国际私法追求判决结果的公正和合理为宗旨所取代。而要实现判决结果的公正和合理,势必要对弱者权益给予特殊保护。我国的国际私法立法虽然规定了诸多保护弱者合法权益的条款,但并未将保护弱者权益原则明确界定为我国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不仅如此,我国国际私法关于保护弱者合法权益的规定,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国际私法的相关规定相比尚不充分和科学。此外,近些年来,我国学界对国际私法保护弱者权益原则虽然有所研讨,但更多地是关注该原则的历史演进和表现形式,而对该原则的理论基础和完善举措等问题的研究尚欠深入。基于此,有必要对国际私法保护弱者权益原则作进一步研究,并希望能对我国国际私法保护弱者权益原则的完善有所婢益。  相似文献   

16.
外国法的查明是正确适用外国法的前提。但是作为国际私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外国法的查明在我国经常被忽视,立法及司法实践在此问题上均暴露出不足与混乱;①无法查明时"适用与外国法律类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这一规定不慎妥当。②外国法查明的责任归属问题。③查明的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确定。④外国法查明能否当事人主动提供外国法内容。  相似文献   

17.
《商》2015,(50)
在国际私法制度中,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可谓历史悠久。由于该制度本身的特点所致,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国际私法中经常被援引,但是各个国家援引的情况不尽相同,本文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针对我国对于该制度的司法现状,来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国的运用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周娟平 《消费导刊》2014,(11):237-237
本文主要从国际私法的角度切入,通过对网络侵权含义的介绍、网络侵权中法律冲突产生的原因的论述,最后为我国的立法及司法实践提出了在笔者看来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传统原则 传统的国际私法中确定准据法的法律适用原则主要有:  相似文献   

20.
赵婷婷  王玉杰 《商》2014,(28):169-169
目前,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在国际民商事的交往中不平等的现象也愈加严重。在国际私法立法中应当重视弱者保护原则,世界上也有很多的国家重视弱者保护原则,我国目前已经颁布了《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作为唯一一部法律有关弱者保护原则,是极大的进步。然而,《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于弱者的保护仍不足够,也并不能够证明我国在国私法立法中已经确立了弱者保护的原则。至此,我国实践中对于弱者的保护从立法与实践方面仍有不足并须运步完善,在社会中重视对于弱者权利的保护,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弱者保护的机制。由于以上原因,弱者保护应当被重视起来,在我国能够得到确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