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间收敛视角下中国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收敛模型对中国大陆30个省区2006—2016年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空间差异的演进特征进行定量刻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启示。结果表明:(1)无论是全国层面、区域层面,还是省域层面,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在研究期内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2)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层面和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出σ收敛特征,σ系数在考察期内都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域间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总体差异逐渐缩小。同时,全国层面和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地区分布还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东北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但不存在条件β收敛;(3)土地资源禀赋、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主要因素,但不同变量对不同区域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空间收敛过程的影响程度并不一致;(4)应该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确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重要参照,通过规划约束、市场引导等抑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无序扩张。同时探索城市存量土地资源价值核算理论和方法,指导城市用地结构调整及新增建设用地空间配置。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秦贤宏  段学军  李慧  田方 《经济地理》2008,28(5):779-783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从要素和资本投入推进转变为知识创新推进,人口文化素质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因此,研究我其空间格局及其演变对实现各地区人口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人均受教育年限为切入点,以省级行政区为单元,从地理学的视角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结果显示:①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格局为:东北高、西南低,并依次呈现出高、中、低三级阶梯.②我国31省市人口文化素质分布的标准差、级差和基尼系数都是先略有缩小后扩大,表面整体差异将继续存在;人口文化素质重心在研究期间一直往地理中心方向移动,表明东北部与西南部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空间自相关性呈微弱波动起伏,表明宏观格局基本稳定.③人口文化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分为四类,分别是良好促进、严重制约、微弱促进和微弱制约.  相似文献   

3.
分别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三个维度及其相关关系出发,构建城镇化发展评价体系,选取山东省2006、2013年截面数据,运用均方差赋权法、耦合度分析法、Jenks自然最佳断裂点分级法,比较分析了人口、经济、空间城镇化程度及其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山东省近年来城镇化水平有了较快提高,但当前仍是以人口城镇化为主导的初级阶段,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程度增大,但整体耦合水平仍然不高,处于中水平耦合阶段,趋于协调发展。各地市之间存在较大发展差距,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发展程度较高,且子系统之间耦合协调程度比较高,多数地市处在中高水平耦合阶段;鲁西南各地市的发展水平、子系统之间的耦合程度与东部各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4.
肯尼亚是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覆盖区域。自1963年独立以来,肯尼亚的城市体系不断演变。随着中—肯投资合作的不断深入,肯尼亚的城市化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文章基于肯尼亚1969—2019年的人口普查资料和人口密度栅格数据,对肯尼亚的人口分布特征和城市体系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城市体系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划分。结果表明:(1)肯尼亚人口分布整体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格局,近20年来,人口重心持续西移。(2)肯尼亚城市体系规模较为集中,城市首位度过高。(3)肯尼亚城市体系中的节点城市空间分布不均,北部是人口的主要流出地缺少增长极核,城市空间联系松散。(4)城市发展受交通廊道驱动作用显著,南部地区已形成了蒙巴萨—内罗毕—基苏木东西向的城市发展轴线。文章还对种族隔离制度、“城市至上”发展理念和交通基础设建设等因素对肯尼亚不同时期城市体系演变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结合我国“一带一路”在非投资项目特点,提出了优化肯尼亚城市体系格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乃全  耿文才 《财经研究》2015,41(2):99-110
文章基于现有关于城市病研究中忽视人口分布影响因素并缺乏实证分析的现实背景,以2005-2012年上海市的区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空间经济的视角对其人口分布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上海市人口的确已出现明显的郊区化趋势,且其人口分布的演变存在明显的空间排斥效应;(2)在考虑人口分布存在空间效应后,发现产业布局调整和收入水平的提高都加快了上海市人口的郊区化趋势,而交通设施、基础教育质量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作用由于地域分布的差异则正好相反;(3)房价对上海市人口分布合理化的自主调节基本无效;(4)产业布局调整是加快上海市人口分布合理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可以通过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强化郊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措施来实现上海市中心城区人口向郊区的有序分流.  相似文献   

6.
人口视角下黄河流域城市收缩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全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黄河流域不同级别的行政单元为对象,对城市收缩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黄河流域地级行政单元中有17座地级市出现收缩现象,占城市总量的18.68%;23个市辖区处于收缩状态,占市辖区总量的11.79%;231个市辖县处于收缩状态,占市辖县总量的42.46%。②城市收缩可划分为孤点式收缩、连绵式收缩和交错式收缩三种类型,其中孤点式收缩主要包括青海、山东和山西省部分市辖区县,连绵式收缩主要包括甘肃、内蒙古和河南省部分市辖区县,交错式收缩主要包括宁夏和陕西省部分市辖区县。③自然生态条件和政府特殊政策、产业结构转变中人口供给侧不足、人口龄级结构和家庭结构改变、中心城市发育不足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等因素共同导致了黄河流域部分城市收缩,但其内部仍存在典型异质性。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人口控制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梳理。以制度变迁理论为视角,分析了这一政策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发展趋势及演变原因。立足于社会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对人口转变新阶段生育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及其原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9.
双维视角下苏州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影响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0、2000、2010和2017年4个时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运用分形理论和空间句法分析苏州城市外部和内部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并揭示其影响机理。结果显示:①从城市外部形态演变来看,苏州城市外部用地扩展经历"低强高速"、"中强中速"和"高强低速"3个发展阶段。②从苏州城市内部形态演变来看,全局集成核规模不断扩大且集成核形态逐渐完善,由树状单中心集成核向轮状多中心集成核转变。③苏州城市内外部形态演变具有一定规律性,基于道路交通系统和用地扩展的城市内外部空间形态演变呈同步性;外部和内部维度均凸显出城市形态呈"条带状多核"→"组团状行政型多核"→"组团状功能型多核"演变趋势。④自然因素、经济因素、交通因素和政策因素是导致苏州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土地人口承载能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廖金风 《经济地理》1998,18(1):75-79
土地与人日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随着人口的骤增、土地资源与人口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是不同时段一个国或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联合国粮农组织对117个发展中国家土地资源人口承载能力的研究指出、到本世纪末.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全部可垦土地将只能勉强养活预期人口、其中无法靠本国土地资源供养预期人口的国家将不少于64个、这一结论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纷纷呼吁人类社会尽快采取必要的对策。我国…  相似文献   

11.
1997年、2002年和2007年九华山国内客源市场调研资料表明,九华山国内客源市场呈现出分布广泛、地理集中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客源以近程为主但中远程市场份额在逐步增加、国内旅游流强度符合距离衰减原理等演变特征。基于九华山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演变特征,在开发国内客源市场空间战略方面,九华山应该积极巩固传统市场,大力拓展中程市场,适度开发潜在市场;在支撑国内旅游市场开拓方面,应该进一步提高知名度,突出产品特色,加强区域合作,提高景区内部通达性等。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集中指数、人口重心迁移和ESDA分析方法,对2003—2014年东北三省36个地级市的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以来,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增长速度大大减缓,多数地区年均增长量出现负值;人口重心由东北向西南方向移动;人口分布呈不均衡态势,且人口集中指数在不断增大;人口分布存在较强的正的空间关联性,但这种态势有所弱化。在研究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时,引入空间计量模型,经判别检验后,确立SLM为最优模型,SLM的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第二、三产业比重,基础教育质量,医疗服务水平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产生正效应,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产生负效应。因此,要想促进东北地区人口合理分布,必须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二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培育配套的第三产业,实现就业需求大增;加大对基础教育与医疗卫生服务等领域的投资;在增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提升市场化程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旅游资源多元丰富而独特,伴随旅游产业的大发展,旅游人口相应实现快速增长,并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特点。分析影响旅游人口变化的正反两方面因素,认为未来甘肃省旅游人口增速将呈倒“U”型走势。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求下,应充分考虑旅游人口发展变化趋势,理顺规划体系和管理体制,明确全省旅游业发展定位,确定旅游用地规模结构和功能分区,优化旅游关联产业空间布局,构建通畅可达快捷的多层次交通网,提升以旅游服务设施空间优化为支撑的综合接待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政策下,我国人口迁移较之前有了很大变化,促进经济发展,各地区人民交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空间分析方法,计算了京津冀地区2000—2014年人口与各产业重心的变动,以及2014年人口与各产业的局部空间自相关状况;使用人口产业弹性系数的概念及方法,对京津冀各地区的该系数值做了分析与评价。研究结论表明,京津冀地区人口分布与第三产业的分布状况最为接近,北京人口分布与第三产业密切相关;由于京津地区人口产业弹性较河北地区更低,表明产业疏解所带动的人口疏解效果较为有限。研究结论的启示是,北京市人口调控应将产业疏解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并与其他措施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6.
要想识别土地开发整理的环境影响,必须分析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目标,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增加有效地耕地面积、扩展利用空间,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现代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人们根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制定的目标、布局、土地整理项目等实施该规划后,必然对规划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观念,将经济发展与我国的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有效限制生态悬化,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绿化经济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土地资潭作为我国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正面临着短缺的形式.针对这一点,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形势下如何开展上地开发工作,旨在合理地开发土地,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观念,将经济发展与我国的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有效限制生态恶化,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绿化经济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土地资源作为我国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正面临着短缺的形式.针对这一点,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形势下如何开展土地开发工作,旨在合理地开发土地,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河南省人口总体以及各地市数据为基础,采用Arc?GIS从空间演化的角度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人口整体逐年增加,呈"中心性"趋势,但增长速率放缓,人口分布非均衡性和空间集中性呈现不断增强趋势;高人口密度地市逐渐增多,低人口密度地市的范围逐渐变小,各个地市之间人口密度呈现显著性差异,地市的人口密度大于河南省总体的人口密度;而人口在空间分布的不平衡,主要受制于自然、历史、经济和政策等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可从构建多中心区域结构、调整区域产业空间布局、平衡区域资源配置以及优化基础设施的区域差异方面入手,从而保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地学视角下的中国县级行政区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发现:1中国县级行政区重心变化在封建社会主要以向西移动为主,封建社会以后开始向东移动。分地区研究表明,西部地区县级行政区重心主要向西北方向移动,北方地区其重心主要向东北方向移动,南方地区则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即封建社会以前主要向西南方向移动,封建社会以后开始向东移动;2从标准差椭圆分析来看,县级行政区在整个研究区以及分区均表现出不断分散趋势,从县级行政区分布的主方向来看,全国及北方地区主要呈现出东北—西南格局,西部地区以及南方地区分别呈现出西北—东南以及偏南—偏北格局;3从县级行政区空间密度格局来看,其空间连续性和自组织性不断加强且由空间相关性引起的结构性变异处于显著状态。从方向上来看,在全方向上的均质化程度总体下降,但新中国以后略有上升,东南—西北方向各朝县级行政区均质化程度相对较好,空间差异最小,而东—西方向差异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