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中国会展客流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大众点评网络平台的会展大数据挖掘,运用GIS空间分析、复杂网络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会展客流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中国会展客源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少数大城市,在空间上呈"东多、西少""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特征,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地区是中国会展客源市场的三大集聚区。②中国会展客流形成了以上海、北京、广深、成渝为中心的菱形空间结构,会展客流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距离衰减特征,82.05%的游客流动距离集中在0~50 km范围内。③中国会展客流网络呈现出以上海为核心,以北京、杭州、深圳为次核心的层级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小世界效应。④会展发展水平、会展发展规模、商业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中国会展客流空间的主要因素,其中,会展发展水平是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4.
以湖南省前五批658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使用三维数字地球(LocaSpace Viewer)确定经纬度与高程等基本地理信息。运用空间分析方法,从宏观层面综合分析得出: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格局以聚集态为主、分散状为辅、地区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分布于湘西与湘南地区,同时沿流域呈多带状分布,且在这两方面存在空间指向的一致性。从地形、坡向、河流、社会经济、交通等因素分析对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程度。采用特征类型分析法综合提出湖南省传统村落的3种保护模式:产业展示、区域聚合与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5.
6.
7.
《经济地理》2017,(6)
以江苏省县域为研究对象,借助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了2001—2013年各县域工业生产效率,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揭示了其空间格局的演化特征,并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了空间格局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1—2013年江苏省县域工业生产效率有所提升,但整体水平不高,总体差异较大,相对差异逐年缩小,效率值的空间聚类呈"南高北低"的梯度变化特征;县域工业生产效率的空间关联格局保持相对稳定,高、低值集聚的区域差异不断缩小;效率重心的跃迁过程可分为"2001—2007年西北迁移阶段"和"2007—2013年东北迁移阶段"。江苏省县域工业生产效率空间格局的演化特征是在地区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结构因素、交通条件和信息化水平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结合国内外城市住宿业空间分布的研究成果,通过ArcGIS软件与次序多元logit模型,研究北京住宿业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并与英国Ashworth模型进行对比,讨论北京作为发展中国家首都城市表现出的异同性,同时反映出新时代下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发现:①北京市住宿业空间结构呈集聚分布模式,分布模式包括8种区位类型,其中4种为新型区位,体现出经典理论的适用性与北京的特殊性;②酒店可达性、基本地价、空间集聚是影响住宿业分布最显著的因素,同类因素对不同类型酒店影响程度也表现出差异性;③住宿业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塑造力量之一;④北京市城市空间异质性与复杂性增强,但多中心结构不发育,全球化与信息化使得城市中出现比CBD范围更大的国际化区域。 相似文献
9.
基于ESDA的中国人口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ESDA技术,基于GIS平台对2005年中国人口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发现2005年全国县域人口密度不仅数值差距较大,基尼系数达0.55,而且空间自相关性较强,Mom's I指数为0.42.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四川盆地、东北经济带仍是全国人口最密集地区.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四川盆地是高高型人口集聚区.哈尔滨、长春、银川、昆明等城市地区是高低集聚区.低高型区域集中在高高型区域四周.西北干旱区、内蒙古北部、东北北部山区属于低低集聚区.将人口密度分为五级,通过人口重心观察,以及将人口密度与自然和经济因素叠加,发现气候和海拔高度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和交通对全国人口格局影响显著.自然因素不同的组合形式将对人口格局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气候和地形因素长期稳定地影响人口空间格局,但其对人口空间分布的约束力将随着技术进步而降低.经济因素是人口空间格局短期变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利用Arcgis分析工具对我国软件产业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我国软件产业以东部地区为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集聚了软件骨干企业的绝大部分,软件出口具有较强的基地指向性。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统计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外向度、政府政策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基础要素供给能力是目前影响我国软件产业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由于软件产业唯一依赖的人力资本具有可移动性,地区的人力资本产出能力对软件产业地区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在全国层面,软件产业向低劳动力成本地区转移的倾向较小,软件产业分布与软件行业平均工资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选取北安市2009年和2013年基准地价数据,对其进行定量化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影响其基准地价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北安市各类用地的基准地价均呈上升趋势,并且同级各类用地地价遵循商业>住宅>工业的规律.该研究为北安政府管理城市地价提供依据,也能为以后基准地价的更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人口视角下黄河流域城市收缩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全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黄河流域不同级别的行政单元为对象,对城市收缩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黄河流域地级行政单元中有17座地级市出现收缩现象,占城市总量的18.68%;23个市辖区处于收缩状态,占市辖区总量的11.79%;231个市辖县处于收缩状态,占市辖县总量的42.46%。②城市收缩可划分为孤点式收缩、连绵式收缩和交错式收缩三种类型,其中孤点式收缩主要包括青海、山东和山西省部分市辖区县,连绵式收缩主要包括甘肃、内蒙古和河南省部分市辖区县,交错式收缩主要包括宁夏和陕西省部分市辖区县。③自然生态条件和政府特殊政策、产业结构转变中人口供给侧不足、人口龄级结构和家庭结构改变、中心城市发育不足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等因素共同导致了黄河流域部分城市收缩,但其内部仍存在典型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以江苏省典型区域的小城镇体系为样本、以城镇平均地价为指标,对江苏省小城镇体系地价进行地统计研究,分析发现江苏省小城镇体系地价表现出明显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①小城镇体系地价从中心城市到行政区边缘的变化具有明显阶段性,且不同城镇体系表现出差异特征;②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小城镇地价结构体系存在较大差异;③小城镇间相互联系强度的不同造成不同地区城镇体系地价的相互关联性表现迥异;④江苏省区域小城镇体系地价总体存在南—北向空间变化趋势。最后,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揭示出:区别于大中城市地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集聚规模,小城镇地价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空间区位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黄河流域旅游经济空间分异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以黄河流域91个地市(州、盟)为研究单元,选取2005、2009、2013、2017年截面数据,采用ESDA、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探究黄河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异格局,并结合最小二乘法(OLS)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定量分析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呈现H-H和L-L集聚分布的空间态势,其中L-L集聚区范围不断缩小,H-H集聚区从黄河下游地区向黄河中游地区逐渐延伸;②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差异不断缩小,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不断增强,东-西向成为其旅游经济空间分异的主要方向;③交通区位条件、旅游服务设施、旅游资源禀赋是影响黄河流域各地市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且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性。 相似文献
17.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康养旅游地建设是旅游科学研究和实践的重点问题。文章运用平均最近邻、核密度分析法分析我国康养旅游地空间布局,进而结合熵值赋权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索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从全国尺度看,康养旅游地呈现以长三角城市群、太行山豫晋冀边区和喀斯特高原贵渝川边区为核心的三足鼎立局面和"沿线、环城、傍景"的分布规律与大集中、小分散的空间特征;②从省域尺度看,除贵、琼、苏三省为稠密均匀型,其他省份康养旅游地分布多呈稠密集聚型和一般均匀型;③康养旅游地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的解释力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交通运输能力、自然资源禀赋、潜在康养人口、环境质量状况、旅游投资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其中,旅游投资水平在各因素合力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表明我国康养旅游业还处于靠投资拉动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8.
19.
20.
宁波市物流企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地理》2015,(10)
基于宁波市2004、2009、2014年物流企业数据,以街道为研究的空间单元,探讨了宁波市物流企业空间分布及其演化特征。研究进一步应用负二项回归模型,验证宁波物流企业空间分布及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了其对物流企业、运输型物流企业、非运输型物流企业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宁波市物流企业主要集中在距离市中心30km的范围内;集聚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北仑区的戚家山街道、新碶街道、霞浦街道、大碶街道、小港街道;非运输型物流企业已经形成以北仑区为集聚中心的空间发展格局,运输型物流企业的集聚中心正逐渐显现。负二项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区位通达度、集聚要素、政府政策是宁波市物流企业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区位通达度对非运输型物流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作用要高于运输型物流企业,而政府政策对运输型物流企业的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