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郭明月  彭双 《中国市场》2015,(12):132-135
针对我国老年人存在的"房产富人,现金穷人"的现象,"以房养老"作为一种舶来品,为我国养老提供了新思路。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以房养老"的实施背景,阐述了其概念、发展历程及优越性,研究发现我国实施"以房养老"存在着传统观念的束缚、土地产权的制约、法律制度的空白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提出加强教育宣传、开征遗产税、实施医疗保险优惠、延长土地使用年限、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对策,以期对以房养老的实施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内主要的"以房养老"实践进行剖析,总结出我国"以房养老"实施中面临的现实困境;通过总结国外"以房养老"的主要模式,得到如下重要启示:合理的、多层次的产品设计是基础,政府担保和监管是关键,法律健全是保障;最后提出加强"以房养老"的关联性研究、加强"以房养老"的市场环境的建设、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探索与完善、积极探索有针对性的"以房养老"试点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房养老"实质上是一种能够发挥养老功能的金融保险产品。从"以房养老"运行实践看,它在养老保障选择中起着补充作用,在金融保险市场亦属"小众产品"。我国试行"以房养老",应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性地借鉴经验,探索推进"以房养老"。  相似文献   

4.
郭卫 《商》2014,(24):214-214
中国社会养老压力不断增大,以房养老作为缓解养老压力新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学者瞩目。本文从中国拟实施以房养老制度可能出现的问题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提出我国解决以房养老问题的对策及建议,为以房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燕进保 《商》2014,(7):185-185
养老问题是关系社会稳定的重要领域,以房养老模式的推行,对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以房养老模式进行简单阐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以房养老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完善以房养老制度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老龄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以房养老政策可以缓解养老风险,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传统思想阻碍和制度门槛过高等限制,在试点城市中难以推行。因独生子女政策形成的倒金字塔结构的"四二一"家庭具有大多居住在城市、拥有独立房屋产权等特点,这些特点为突破以房养老政策以往的瓶颈提供了可行性,缓解了"四二一"家庭所面临的经济负担重、未来不确定性、亲情疏远等养老风险。  相似文献   

7.
蒯会敏 《商》2014,(40):63-63
在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需求多元化、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保障体制改革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使得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老年人养老的现实需求。因此,本文立足于我国部分地市对于以房养老制度试点的实证考察,并通过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以房养老”制度的比较法研究,总结相关经验与教训,旨在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房养老制度,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房养老模式作为基本养老模式的有效补充,在满足老年人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生命周期—持久收入理论对南昌市实施以房养老模式分析发现,传统观念、政府机构、参与机构、市场风险等因素阻碍着以房养老模式的发展。本文以南昌市为例,探索完善以房养老模式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住房养老抵押贷款提供了"以房养老"的新途径,对我国开发养老市场、促进资本流动、发挥养老抵押的投资属性意义重大。当前在我国推行住房养老抵押的困难在于:分业经营的限制、国家政策的缺失、养老观念的阻碍。以此为基础,对该"以房养老"新模式的推行提出若干建议,以促进我国住房养老抵押贷款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商》2015,(4):237-238
作为以房养老的两大形式,将抵押贷款业务与养老目的相结合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模式与将信托制度运用于养老事业以房养老信托模式,均旨在通过金融服务的方式挖掘老年人拥有所有权或处分权的房屋价值以保障其老年生活。但两者基于不同的运作原理,在房屋的保值增值、老年人权益保障、风险规制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且都存在着不可规避、不可化解的运作风险。  相似文献   

11.
杨丽姣 《商》2014,(36):86-86
本文认为"以房养老"不是政府的强制养老政策,而是国家推行、金融机构提供的一种适合部分老人的金融产品。这种金融产品能够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年轻一代的养老压力,增加居民的可支配资金,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本文提出从普及"以房养老"知识、丰富"以房养老"形式、注重利益分配公平和优化"以房养老"消费环境四个方面来提高居民对"以房养老"的消费力。  相似文献   

12.
在"未富先老"的社会格局下,以房养老开启中国养老新模式。商业银行积极开展住房抵押贷款养老模式不仅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可以拓宽金融投资渠道。但是由于我国住房产权政策不清晰、房屋价值波动大以此缺乏细则性操作规范,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以房养老业务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从商业银行视角对推行住房养老抵押贷款模式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指出阻碍商业银行开展住房抵押贷款养老模式的因素,并提出构建住房抵押贷款养老模式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房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房养老"模式是建立在金融保险工具和手段的基础上一种新的养老基金来源模式,在国外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成熟的融资途径和有效的养老方式。集中探讨了以房养老模式的特征、在我国推行的背景和适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房养老”模式的国情分析及其实施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着越来越沉重的负担.笔者认为,以房齐老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将会对我国的养老问题产生积极影响.本文介绍了国外实施以房养老的经验,阐述了我国实行以房养老的宏观环境,并结合实地调查的结果分析了其可行性,最后提出了一种将"以房养老"和"异地养老"相结合的新的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迫近,"以房养老"话题再次成了舆论的关注焦点,各方动作频频,也增加了民众对这一新型养老模式的期待。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所限——比如"倒按揭"对中国传统养老观念的冲击、房屋70年产权限制等,造成这一模式久推不进。专家指出,要真正走出"以房养老"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政策     
《信息与经营》2013,(10):26-27
中央国务院:"以房养老"具体政策明年有望出台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中国将有规划地试点"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具体操作办法和实施计划,有望于明年一季度出台。此次国务院《意见》首提发展"以房养老"试点,意味着国外已很成熟的"以房养老"模式,将有规划地在国内规范发展;"养老金"的筹集渠道有望拓宽,不再仅依靠存款和退休金。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家老龄化标准,金华市60岁以上老龄人口也已经占全市人口19%,代表金华市已步入严重老龄化社会阶段。面对"四二一"家庭的困境,如何解决养老问题,如何开辟新路径对现有的养老政策进行补充。本文将从以房养老模式的内涵出发,提出以房养老模式在金华推行的对策路径,并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王利军 《商》2014,(32):64-64
以房养老模式的出现为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问题解决提供了多样化选择,但在试点地区的制度运行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探讨了我国目前以房养老的困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周兰 《华商》2008,(8):93-9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受老龄化的冲击和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影响,农村老年人口急剧增加,伴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和养老观念的变化,"养儿防老"模式受到冲击,同时,"土地养老"模式因为诸多原因也难以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因此,依法建立有效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唐心仪 《北方经贸》2014,(4):119-12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发展趋势以及家庭规模格局的转变,我国传统的养老体系遭到了极大的冲击与威胁,然而针对老年客户的金融服务却十分匮乏。本文通过资料收集和调查访谈结合的方式,寻求现代老年人的金融服务需求与实际供给之间的差距,在国外老年金融服务的经验借鉴下,试就我国即将实行的"以房养老"试点建设、"以人为本"的金融服务理念树立、社区银行的综合一体化的建设构想、老年金融服务的科技革新方向和保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律制度等等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