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韩两国于1992年8月正式建交,同年9月两国签署了贸易协定。目前,中国已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而韩国也已成为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国。2012年5月2日,中韩两国共同  相似文献   

2.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对韩进出口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韩国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地。本文分析了韩国在华直接投资对中韩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式的影响;同时运用协整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1992-2006年韩国在华外商直接投资与中韩贸易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韩国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对韩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韩国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对韩出口贸易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很快。因此,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促进中韩产业内贸易、产品内贸易和公司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首先测算了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G-L指数,结果显示,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较高。其次,实证分析中韩人均GDP差异、规模经济、贸易失衡、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均GDP差异、贸易失衡与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规模经济与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呈正相关关系,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的24年来,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逐年向好。特别是近几年,对于韩国来说,中国已经成为了其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对于中国而言,韩国也是其在全球当中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因此,中韩贸易不仅是中国也是韩国的对外贸易当中重要的一环。为此,先是对中韩贸易的历史进行简要回顾,并且分析了中韩贸易之所以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最后对中韩贸易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重新审视,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研究了韩国贸易政策,对韩国贸易政策在中韩贸易历史中的不同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韩国贸易政策对中韩贸易合作进程的影响,并对我国针对韩国贸易政策的演变提出了建议。例如以政府为主导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对外资在华投资和企业科技创新的环境进行优化,培植大批的跨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希望为我国对外贸易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韩贸易协定下的关税持续降低进一步促进了两国贸易规模增长的速度,但随着两国贸易的纵深发展,中韩两国以环境标准为依托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本文结合中韩两国贸易结构的互补性特征,利用改进的对称智猪博弈模型对中韩两国贸易中的环境标准策略选择的博弈过程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博弈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韩国作为我国重要的邻国,中韩贸易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韩贸易结构优化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研究的新课题。文章从中韩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入手,着重分析了影响中韩贸易结构的因素,探索了中韩贸易结构优化的策略,以促进中韩贸易的发展。实现中韩的经济共赢。  相似文献   

8.
中韩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中韩建交以来两国贸易规模不断增长,但增速放缓,呈周期性波动;中韩贸易逆差不断增加,增速也呈周期性波动;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影响中韩贸易的主要原因是两国经济的差异性、中国进出口结构不合理;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贸易保护政策。发展中韩贸易应改善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加大鼓励出口力度,创造良好的出口环境;合理有效利用韩国直接投资;加快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自与韩国建交以来,我国对韩国贸易呈现持续逆差。中韩贸易关系在得到不断改进的同时,双方贸易逆差连年扩大。据海关统计,2005年中韩贸易中,中方逆差400.11亿美元,同比增长16.46%。截至2005年底,中韩贸易中,中方逆差累计已达1714亿美元。2005年中韩贸易额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在中国贸易伙伴中,韩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成为第三大贸易国,但韩国同时又是第二大贸易逆差来源地。  相似文献   

10.
韩国是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第六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中韩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可是中韩贸易商品结构.中存在着中国向韩国出口的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中国出口产品增长潜力不大等问题,给中韩贸易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中国应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强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扩大服务贸易出口,进行战略性贸易合作等调整对韩贸易的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11.
2002~2013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对中韩双边产品贸易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使用统计比较和GMM估计发现:(1)美元弱势调整下中国没有呈现向韩国出口产品偏转,而韩国明显增加了对中国出口产品份额。美元走弱下中国与韩国呈现较高的产品贸易互补性和较低的产品贸易竞争性。(2)美元走弱下韩元兑人民币产品实际贬值不利于中国对韩国出口产品,并没有引致中国从韩国实际进口增加。同期,美元兑人民币实际贬值既不利于中国对美国出口,也没有呈现中国向韩国出口产品偏转,并减少中国从韩国进口产品。实际汇率波动上升显著不利于中国对韩国进出口贸易,而中韩经济增长会显著地增进双边贸易。据此,建立和深化中韩自贸区来拓展贸易市场是重要的,借此扩大两国货币互换规模、创新金融工具来消减汇率风险,将会极大地提升中韩双边贸易。  相似文献   

12.
中韩贸易关系前景与展望田夫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后,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中韩贸易在各自的对外贸易中己占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国是韩国第三大贸易伙伴,韩国是中国的第七大贸易伙伴.两国在贸易、投资和劳务合作上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中韩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韩国自古以来就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而在中韩双边贸易中,机电产品有着其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性。同时产业内贸易也成为经济学家关注的重点,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针对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讨论。使用2011—2017年样本数据,探索了中韩两国间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相关状况,发现中韩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不仅仅是垂直型的,还存在水平型的,但主导型贸易仍是垂直型,最后总结中韩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并从企业和国家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韩建交以来,黑龙江省与韩国的经贸往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双方的贸易投资合作不断扩大,呈上升趋势。在蓬勃发展的中韩经济伙伴关系下,黑龙江省与韩国经贸合作的潜力巨大。总结以往经验、教训,面向未来,黑龙江省对韩国贸易投资将取得更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韩国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中韩农产品贸易壁垒的中韩双方面的原因以及中韩农产品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直接的贸易方面的影响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孙亚君 《对外经贸》2016,(11):17-23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积极运筹对外经贸关系,实现对外贸易战略目标的重要策略与手段。在考察中韩两国双边贸易额、贸易结构和贸易依存度的基础上,采用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对影响贸易流量的因素以及贸易潜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乘积、两国人口乘积、加入APEC对中韩两国的出口都有正面影响;而国家之间的距离以及国土面积对出口都有制约作用。利用引力模型预测的贸易潜力表明,2000—2014年,中国对韩国的出口从潜力巨大型逐渐转化为潜力开拓型,而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则基本属于潜力再造型。从长远来看,双方需要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才能促进双边贸易的长远发展,而中韩自贸区的正式建立必将成为促进中韩贸易长远增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东北亚地区有必要建立区域经济体以顺应潮流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中韩农产品贸易现状的分析,提出绿色壁垒的问题及其对中韩两国建立FTA带来的影响:农产品贸易问题会成为中韩FTA谈判过程中的一大障碍。本文最后分别就我国与韩国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措施及其模型。  相似文献   

18.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下简称“蓝区”)屿韩国经贸往来十分密切,在中韩正在积极推进中韩自贸区建设的大背景下,“蓝区”选择重点区域和关键领域与韩国就自贸区建设开展先行先试,对于中韩自贸区建设将会产生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可发挥中韩自贸区谈判先于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优势,进一步强化中国在亚太地区经贸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正>中韩建交以来,两国间的经贸合作与交流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中国已成为韩国的第三大贸易国,第二大出口市场,而韩国也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国。与此同时,中国也成为韩国最大的投资市场,2005年韩国已经跃居成为中国的第四大投资方。与之相对应,中韩农产品贸易也发生了较快的增长,中韩农产品贸易在我国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中韩两国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贸易模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中韩两国双边贸易的重要模式。本文选取1992-2013年中韩两国双边贸易数据,在对中韩两国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现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对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选取中韩两国贸易不平衡程度、人均GDP差距、韩国对中国的FDI三方面因素对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进行实证研究,据此提出提高中韩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