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社交媒体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其网络属性也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因而众多企业开始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品牌宣传。其中,尤以国际化企业更热衷于运用社交媒体进行跨文化推广。为了解网络时代下,企业跨文化传播的风险,选取典型的案例——某D品牌"起筷吃饭"视频营销事件用于分析。研究发现,跨文化传播需要充分的调研,并针对受众群体进行本土化改进。观众在社交媒体上拥有发声的权利,态度也更主动。网络跨文化的品牌传播难度大,跨国企业需要注意对本土文化的正确认知,严格跟进网络舆论走向,才能提升品牌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品牌》2020,(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交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传播信息这一渠道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并伴随各个品牌的大力运作和广泛传播,也使得其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升级。本文将对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进行深入地分析,进而比较其各自优势和不足,藉此以分析和探讨社交媒体对品牌传播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探索出在社交媒体大环境下的品牌传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多屏时代,受众的注意力在屏间流转,社交媒体作为枢纽,易于与其他平台联动,是实现全方位立体化营销中重要的一环。随着社交媒体的深入发展,社交营销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其背后的营销逻辑与形式的创新为品牌传播开辟了新道路。从上一期封面文章中可以看出,如果说四年前的世界杯以受众兴趣为驱动的社交媒体还仅是牛刀小试,那么这次真正的"移动世界杯"中社交媒体在营销上的表现则渐入佳境。微博始终走在  相似文献   

4.
正几乎没有企业能够忽略社交媒体的重要性。只是不知道该如何玩转这个新的传播工具。在着手你的社交策略前,你需要清楚掌握自己品牌的定位,核心传播概念为何?接着明白社交媒体的重心为何?《成功营销》上一期《颠覆快消解构品牌新闻室模型》这篇文章中,四个国际快消品牌所做的,就是掌握"人性",他们转化的做法则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5.
《商》2015,(51)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分析时尚腕表品牌Daniel Wellington在微博上的品牌传播策略,总结出其以"意见领袖"为主的微博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再通过调查法检验其品牌传播的效果,希望对品牌的社交媒体传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肖实 《商》2014,(12):77-77,72
社会化媒体即社交媒体。它的产生依赖的是WEB2.0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人际社会传播的网络化。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移动平台下的社交媒体近几年的流行,催生出了一种新的营销传播模式,即通过社交媒体的沟通功能来进行公共服务或者营销。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在社会化媒体上进行营销活动,通过社会化内容与受众达到精准沟通,从而产生与一般整合营销传播不同的机制。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内容任然是吸引受众最关键的环节,但是光有好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内容如何产生传播效应,精准传达给目标消费者?如何有效地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到社会化媒体营销传播中来?如何构建品牌社会化媒体形象,让消费者能够系统地认识和了解品牌,而不是只看到品牌的某个活动宣传?从一系列社会化媒体的特点和受众分析去整合当前营销模式,从而探讨一个可行的营销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7.
社交媒体时代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赋予品牌营销新的涵义。文章通过分析社交媒体的特点及其发展,指出了消费者的行为模式从传统的"AIDMA"模式向现代的"AISAS"模式转变,并提出了在社交媒体极具动态性与互动性的环境中,品牌营销从"对立"走向"融合"的新逻辑。  相似文献   

8.
社交网站(SNS)深刻改变了传媒机构和受众群的交流方式,并已经成为传媒机构塑造和推广品牌的新平台和新渠道。本文试图分析社交网络给媒体机构品牌推介带来的机遇,并探讨媒体机构在这一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社交网站(SNS)深刻改变了传媒机构和受众群的交流方式,并已经成为传媒机构塑造和推广品牌的新平台和新渠道.本文试图分析社交网络给媒体机构品牌推介带来的机遇,并探讨媒体机构在这一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诞生宣告了媒介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web2.0技术的支持下,博客、播客、SNS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等各种网络媒介形式层出不穷,在这个"全民发声"、"人人都是代言者"的自媒体时代,微信自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品牌传播模式正依托互联网迅速发展,如何应对媒介技术更新带来的挑战,与消费者进行深入的互动和沟通,是摆在品牌所有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以企业自媒体中的微信公众号为例,对企业自媒体品牌传播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成功营销》2011,(1):96
上期回顾快速壮大的用户规模背后,社交媒体对品牌营销来说到底弊利几何?最近美国知名市场调查公司eMarketer对美国国内的公司品牌管理者做了一项调查,想了解社交媒体对企业做营销是否产生了本质性影响,调查结果显示,40%的品牌管理者认为,因为社交媒体上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对信息的控制难度加大,给他们做品牌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牛琼 《商场现代化》2014,(25):90-91
文章以初探式研究入手,通过对移动社交媒体环境和时下品牌传播活动的分析,尝试归纳并探究移动社交媒体平台的利用方式以及品牌个性化塑造的具体理念策略,希望能为品牌经营者和移动媒体开发人员的研究提供开创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李光斗 《中国广告》2014,(5):125-126
正互联网传播正在颠覆各行各业的传统思维模式,传统的营销工具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营销经典"整合营销传播"当然首当其冲。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IMC)在上个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后曾风靡一时,整合营销传播强调的就是多种媒体只传播一个声音,以加强品牌的识别度,但在移动互联和社交媒体新浪潮的冲击下,自媒体兴起,信息碎片化、媒体渠道多元化、消费者兴趣点分散等等都对整  相似文献   

14.
《成功营销》2014,(3):4-5
正读过2月刊封面文章,我对封面文章中的《"社交潜力"解析》这一篇感触较深。社会化营销的兴起在于企业看到了社交网络的价值,即紧密捆绑的真实用户关系。很多企业在营销过程中找到了受众用户,实现了品牌及产品信息的传播扩散,却依然无法评估传播是否有效,是否带动了产品销量的提升。这时,一些企业开始在营销手段上推陈出新,充分利用社交媒体中所呈现的互动和参与属性,让从"营"到"销"的探索成为可能。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商平台与社交平台的相互渗透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导致了消费者在互联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不断有新的社交媒体出现在公众视野,如微博、论坛、微信等,凭借独特的优势获得了一大批忠实用户。同时,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也为企业开展品牌营销提供的新途径。为此,本文在阐述社交媒体以及社交媒体营销的基本内涵基础上,结合现阶段企业品牌社交媒体营销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针对社交媒体时代下的企业品牌营销策略提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谢园 《成功营销》2014,(12):74-75
正了解了使用社交媒体背后的原因,营销人员就可以让品牌在消费者生活中的角色更加"透明"。对于任何想要吸引中国消费者的企业来说,了解中国的社交媒体很重要,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社交媒体市场规模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现有的社交媒体调研中,往往研究的是消费者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或社交内容,为什么消费者会有这些习惯,背后的动机和触发点是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网络社交媒体传播已成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手段而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使用。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为我国农产品传播在时间与空间上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网络社交媒体所具备的社交属性推动了信息从传统的单一化传播转换成为现实中的多向化传播,而且还持续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从而实现了和用户之间的进一步融合。本文论述了网络社交媒体对推动农产品传播的作用,分析了网络社交媒体影响下农产品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利用网络社交媒体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传播模式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营销者说没有社交,移动缺少内容支撑;没有移动,社交的内容与传播又无处投射。借助社交移动终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有了更广阔的传播场景与更个性化的沟通语境。2013年,"移动"成为社交营销领域的最大变量。让这场变革愈演愈烈的诱因,恰恰是人——尤以年轻社交用户最为突出。借助社交移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有了更广阔的传播场景与更个性化的沟通语境。为了更好地糅合社交与移动,2013年,人人公司发布了多款基于手机客户端的创新移动广告形式——移动端活动站,借助html5技术降低用户参与门槛,在社交环境内与品牌直接互动;移动语音新鲜事,令品牌真正倾听消费者"声音",消费者为品牌贡献传播内  相似文献   

19.
一款洗脸刷品牌引发的善因营销,提示品牌在物色完美合作对象的同时,还可以借助社交媒体提升传播力度。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微博营销的不断成熟,品牌广告主的诉求也愈发清晰:如何在微博等社交媒体营销中更好地体现品牌的理念及独有优势?如何让微博营销信息产生裂变式传播,传播效率更快?如何在用户浏览信息流时软性植入一些营销内容,达到不干扰用户又起到营销目的的双赢效果?社交媒体的商业化走向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信息流广告算是有益的尝试之一。在国际市场,随着信息流广告的体验不断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