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美国房地产价格泡沫破裂引起的次贷危机,不仅引发了美国金融系统的全面危机,也严重影响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全球的经济发展。这场金融危机反映出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之间的矛盾:正是金融监管没有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在金融产品创新的监管和金融系统的风险防范上出现了漏洞。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美国次贷危机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索;二是次贷危机与美国房市泡沫破裂有着直接关系:三是寅吃卯粮的消费文化是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基点;四是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五是美国金融监管缺失。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体制,规范金融监管机制,从而加强金融业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更应让我们反思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本文从分析次贷危机的成因入手,并指出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金融产业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构成,在保证经济发展活力以及促进社会发展方面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金融产业以资本作为服务对象,因此使得其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导致华尔街在内的多家金融巨头破产,以美国为起点,逐渐形成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这次次贷危机也导致了实体经济受损严重,对美国和对我国都造成了巨大影响。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较为复杂,涉及到诸多领域以及经济部门,但是从结果来看,次贷危机的出现其与金融监管体系的不完善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文章从背景原因着手分析,研究此次次贷危机凸显出来的金融监管法制缺陷,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法制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次贷危机背景下对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相互制约、相互促进,金融监管诱发了金融创新,没有金融监管制约的金融创新将影响金融安全。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与房地产金融在缺乏有效监管下的无节制创新密切相关。我国应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遵循审慎监管的原则,正确处理创新与监管的关系,采取规制性监管与原则性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金融监管的跨业合作以及国际协调,构建更加稳健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6.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和政界是-众说纷纭的话题.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全球金融危机重新引起了人们对其关注,并推向了新的高潮.本文先简要阐述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然后重新审视我困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现状,试图通过分析我国金融创新与监管的问题与不足,结合我国金融业和经济发展环境提出了相应的现实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7.
次贷危机中的中国:看到危险,更要看到机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贷危机正在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这是全球经济结构失衡以及金融监管不能适应金融模式创新导致的一次真正的全球化时代的金融危机.其对中国而言,既是危机,也是机遇.全球经济危机无疑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强烈的冲击,但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已经积累相当的经济实力,只要宏观政策应对得当,就可以将危机转化为中国崛起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美国次贷危机原因分析及其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红军 《魅力中国》2009,(1):101-10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迅速向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实体经济蔓延,包括美国通用汽车在内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面临破产压力,我国的外贸出口形势也相当严峻。因此,研究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及建立完备的金融监管体系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去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对金融危机的反思中,有识之士达成了一个共识:在金融监管能力和风险识别技术不足的情况下,过度的金融创新往往导致过度的金融风险。如果这种风险得不到及时和有效控制,往往将引发危机,有时这种危机是灾难性的。因而,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价值在这种反思中得到了重新审视。为提升零售网点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危机背后暴露出来的是创新与监管严重失调。本质上这不是金融创新本身的问题,而是监管的问题。本文分析欧美监管体系监管缺位的原因,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加强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警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倩 《现代乡镇》2009,(8):20-23
在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上,我国与美国可以说是大相径庭:美国是“创新过度而监管不足”,我国是“监管较严而创新不足”,因此,从总体上看,我国还没有能力犯美国那样的高级错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金融监管完美无缺,更不意味着可以放松金融监管,因为我国金融业也处于快速发展之中。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给各国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冲击,在诸多针对危机动因的分析结论中,重要共识之一是金融监管体系严重滞后于金融发展。相对于欧美各国,中国经济与金融发展有其特殊性。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所受的冲击更多的是在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2.
当前金融危机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辑 《改革与战略》2009,25(11):163-16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与20世纪末泰铢贬值导致的亚洲金融危机比较,二者在爆发的背景、导火索、作用机理与监管安排上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的地方,其区别则主要表现在由策源地经济规模及货币的国际地位所决定的爆发模式与影响范围。要有效地化解危机的不利影响并避免我国重蹈类似的覆辙,就需要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以及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上寻找政策出口。  相似文献   

13.
宋昭 《特区经济》2010,(2):100-102
美国次贷危机更多的是美国人的,但是经济的全球化以及金融自由化浪潮使世界与美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从随后危机的演变及事态的发展可知,各国并不可能在此次次贷危机中独善其身,也就不能作壁上观。笔者从金融监管的角度,分析了应对次贷危机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张细松 《山东经济》2011,(4):112-116
围绕次贷危机,从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以及金融规制的角度作出一种解释。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中,资产证券化是危机爆发的一个引子,包含资产证券化在内的大量金融创新强化了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使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性下降,是次贷危机的真正根源之一。金融规制的缺失对次贷危机的全面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为有效防范金融危机,必须正确引导资产证券化,合理控制金融创新风险,尤其大力加强金融规制。  相似文献   

15.
黄萍 《发展》2010,(10):99-100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促成了世界各国对金融监管的普遍反思与有效查缺补漏。"现代金融监管架构改革蓝图"与"新金融监管计划"的推出,突现美国金融监管变革的新趋势。立足后危机时代,面对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反思美国金融监管的变革,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伟翔 《特区经济》2011,(4):299-30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有关国家和地区频繁发生金融危机,这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乃至政治的稳定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2007年4月2日开始的次贷危机,次贷危机还导致全球经济处于低迷状态,冰岛政府甚至为之破产,可谓损失惨重。次贷危机造成的惨痛代价与美国政府金融监管不力有极大的关系。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监管的作用,其次,从多个方面就次贷危机视角下如何加强我国金融监管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暴风骤雨般席卷全球,对世界主要经济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虽然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一个经济问题,是由于金融监管不力和金融产品本身缺陷造成的。然而文章却认为:此次危机是世界经济功能失衡的结果;是世界经济体之间冲突、各经济部门之间及社会冲突的结果;是美国超前消费文化长期积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次贷危机已经演变为美国金融史甚至全球金融吏上最深重的危机之一.这场危机可能将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拖入衰退的深渊,它也因此引起了各国对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反思.美国政府应对次贷危机的表现与美国在全球所推行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背道而驰,这对美国政府的信誉构成了严重打击.次贷危机也将对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格局构成冲击,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在危机中不可能全身而退.且看本文对危机深层次影响的剖析.  相似文献   

19.
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导发的金融危机自美国本土向全球蔓延,严重危害着全世界的金融安全和稳定,对全球经济也造成不可估计的损伤。然而这次金融危机的出现从深层暴露了美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和松乱,其直接原因还是要归咎于美国金融政策的过度宽松和监管体系散漫。鉴于这次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金融危机的损害,我国理当有所借鉴,有所警惕,以此为例检测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法规体系,以期达到完善法律、稳定市场。  相似文献   

20.
2007年美国次级债金融危机爆发并蔓延,逐渐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暴。此次景荣风暴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原因,深层分析它暴露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问题,本文指出我国金融危机的现状,和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