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丰辉 《魅力中国》2014,(13):25-26
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是衡量现代民主政治发展水平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而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又始终离不开宪法和民主制度的进步。因此,在宪政理论的视域下探讨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与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无产阶级领导,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宪政是以新民主主义政权为体现的宪政模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政治建设的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3.
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过程.宪政在国家的政治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物权法历时13年才通过,是我国宪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因此,从宪政的视角看待物权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魏雪芳 《理论观察》2013,(11):27-29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继承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和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以及江泽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政思想的基础上,在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2004年通过的第四次宪法修正案中,首次将“人权”这一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要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宪政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随后又强调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越是繁重越要增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并且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中对民主的思想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发展.政治文明的提出,法治、民主、人权思想的发展使中国共产党的宪政思想不断地丰富.  相似文献   

5.
现代宪政所包含的民主、法治和人权的原则与理念 ,分别体现于正当法律程序的制度前提、机制保障、价值追求之中 ,三者共同构成了正当法律程序的宪政基础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时期治国方略、政治走向的依法治国 ,与宪政的各组成要素发生作用、产生联系 ,所以 ,“依法治国”将对宪政起到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监督能对确立良宪权威、发展和实施良宪、保障人权、建设民主法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并提高了宪政建设的公民参与度,且有利于宪政建设由政府推进型向自然演进型转换,由重视宪政建设的工具合理性向重视其价值合理性转化,凸显了网络充当推进宪政建设的工具的力量;也面临数字鸿沟现象存在等困境;为实现其宪政价值,需促进社会宪政建设力量的发展,加强网络空间建设,利用网络实现国家和社会在宪政建设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毛艳 《理论观察》2015,(2):76-78
西方宪政民主制度实践至今,已是弊端丛生,"金钱政治"就是其摆脱不了的痼疾之一。金钱政治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会带来诸多恶果:导致民主异化、容易滋生腐败、妨碍行政效率、有损社会公平、引发公众不满。认清西方宪政民主的金钱实质,有助于当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宪政是用宪法和法律来规范公共权力,其目的是规范公共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民主是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也是宪政的追求目标。协商民主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被认为是对自由民主理论和批判理论修正的一种民主形态。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其概念核心是公共协商,强调通过对话、讨论、辩论、审议与共识,达到保证公共理性和公共利益的实现,其完美性被认为是一种鸟托邦的政治理想。协商民主有良好的宪政基础,但是在我国的宪政实践中不能很好的运行,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的界定协商民主的概念。我们从宪政的角度来探讨协商民主的概念,以及通过对协商民主概念的界定、制度价值分析以及运行现状反思,以期构建在宪政轨道上的协商民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宪法是宪政在法律上的表现,宪政是完法的实质内容.制完权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抉择,选择了完政,则必须承认"有限政府原则"和"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原则".建立一个国家权力受到制约、人民权利受到切实保障的新型政治关系与社会形态,是对传统的、专制的、奴役的社会的否定,并在此否定下催生了新的社会形态,权力从此具有了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关于自由长久以来有着许许多多的解说,当代自由主义思想家柏林关于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两种自由概念的提出,无疑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分别回答了"谁治理我?"和"我被治理的程度如何?"这两个问题.①前者建立起民主政治,肯定政治权力来源于人民并必须受人民监督.后者则以个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为底线,对政治权力的范围作了限定.两种自由概念对立统一的关系对于宪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莎莎 《黑河学刊》2009,(6):112-114
法治被作为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目标确立以后,得到了中国社会的普遍认同。实现法治或进行法治建设,成为了我们极为重要的现实任务。法治是一个整体,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是社会改革发展的稳压器和助推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的主导性作用。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障是实行民主宪政。民主宪政追求的目标正是社会的和谐。实行民主宪政的基本要求是确立民主宪政观念,弘扬民主宪政精神,建立民主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13.
程蕊 《魅力中国》2013,(26):23-24
本文试图通过对近代中国宪政运动失败,反思宪政国家的生存土壤到底是什么,这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和近代民主法治建设的开拓者孙中山先生首创三民主义,并据此提出了民主宪政思想。文章阐述了孙中山宪政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分析其五权宪法思想的主要内容,探究他宪政思想的当代启迪。  相似文献   

15.
李光伟 《中国报道》2011,(10):24-27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抵制民主宪政的力量依然十分强大。残酷而客观的事实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议会政治的道路走不通,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能救中国。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妇女与宪政关系思想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的宪政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宪政思想的最集中的展示,其中关于妇女与宪政关系的探讨更是具有独到之处。它探讨了妇女是实现宪政的一支重要力量,没有妇女参与的宪政是不完整的;妇女参与宪政是男女平等的具体体现;民主革命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放妇女等问题,对妇女参政、妇女平等和妇女解放等系列问题都具有极大的思想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思思  钱子强 《魅力中国》2014,(16):302-302
近年来,一些新兴民主国家经历了深刺的宪政转型。在民主转型时期,转型宪政是政治民主化的基础,不仅能带来制度创新的可能性,也为下一步更深化的变革开辟道路。本文分析了转型宪政的内涵,以东中欧、南非和亚洲的新兴民主国家的特点为落脚点阐明转型宪政的三大特征,并提出了对制宪悖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城市农民工制度化政治参与具有鲜明的宪政特性,有助于保障农民工宪法权利的正常行使和推动国家权力的公正运行。实现城市农民工制度化政治参与应当从制度构建、救济方式等方面进行宪政完善。  相似文献   

19.
徐文峰 《魅力中国》2010,(23):169-169
近代中国有识之士为建立宪政国家而进行了种种努力。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对于国人宪政意识的唤醒,不能发动最广泛的人民一起为建立宪政国家而奋斗。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并不能自觉的产生宪政意识。可以说,近代中国宪政之所以失败在于未能唤起人们的宪政意识,即启蒙的失败。  相似文献   

20.
宪政民主虽然根植于西方文化的土壤,但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现代化的文明成果,经过人类在20世纪的不懈努力,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政治的普遍现象。近代中国被强力纳入世界体系之后,“宪政民主”就循着“西体中用”的思路成为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武器,并且逐渐上升为中国的“体”,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潮流和政治文化。由“用”而“体”,蕴含着由封建王朝体制到社会主义的人民宪政民主的“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这一历史巨变中,中国宪政民主政治发展的不成熟性和独创性相互交织。文章将近代中国宪政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概括为八个阶段,并总结出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而阐述中国宪政民主政治发展逻辑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