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次贷危机爆发近两年后.奥巴马政府于今年6月中旬发布了名为《金融监管改革——新基础:重建金融监管》的金融监管改革计划白皮书。这份长达88页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被认为是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涉及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对消费者与投资者的保护、创造政府管理危机的新工具以及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等五个方面.旨在吸取次贷危机的教训.建立一个更加稳定、有效和富有弹性的监管机制。目前.该法案正在国会讨论,奥巴马政府希望今年年底之前颁布实行。此次美国的国内金融监管改革会对国际金融体系带来深刻、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及其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方案及其实施效果,将是影响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国际金融体系重构等问题的主要因素,对21世纪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根源,揭示了以金融证券化与美国金融监管放松等为主要特征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在此次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中的作用;详细阐述了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并从金融监管框架、美联储职能以及金融业薪酬激励制度等层面,深入评价了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最后,从国内金融利益集团、国际金融监管竞争和现代金融发展模式等3个方面研究了美国进一步推行金融监管改革将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3.
蒋一玮 《首都经济》2011,(12):94-95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持续蔓延表明,金融监管机构未能及时识别和回应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框架出现了重大失误,金融监管在宏观管理、单个金融公司、消费者保护和市场监管等方面的一些根本性问题亟待解决,新的改革势在必行。当前,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防范,  相似文献   

4.
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政府提出对金融监管进行全面的改革。2009年6月提出金融改革方案,同年12月众议院通过金融改革的细化法案,对已有金融监管法案进行系统修订,并通过了增强金融稳定性法案,金融机构薪酬公平法案,OTC衍生品市场法案,消费者金融保护局法案等法律。本次金融监管改革是对2008年金融危机后关于监管的深刻反思,其对中国的金融监管同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深化和发展,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性逐步凸现。我国应该逐步建立有全局监管的混业监管体系,降低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强调消费者保护是金融监管的新方向 2008年3月,美国财政部发布了《睨代化金融监管体制蓝图》(Bluepnnt for Modernized Financial Regulatory Structure)(以下简称《蓝图》)。这是此次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在国际批评和内部压力下,尝试进行大范围改革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一系列举措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引发此次改革的直接动因是金融危机,但从更深的层次上看,  相似文献   

6.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内容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7月21日,经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正式生效。这项法案全名为《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是美国监管者和立法者对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全面反思的集中体现。综观法案全文洋洋30余万字,具体条款超过1600项,其对美国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监管部门的改革规定极为详尽,不愧被称为“推土机式”的金融监管改革。  相似文献   

7.
由于金融监管机构的公共部门属性,金融监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行政改革的影响.因此,使用行政学的理论方法和分析框架,对于我们研究金融监管的变革方向,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该文从研究行政改革对金融监管改革的影响效应出发,认为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进程中,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将呈现出多元主体的合作加强、公众参与治理程度提升、中央银行职能地位突显、地方政府监管责任更加明确和金融监管领域不断拓宽等趋势.据此提出,构建适应中国国情的金融监管体系,要兼顾好市场繁荣和金融稳定的双重目标,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强化中央银行的宏观审慎管理职能,更加重视对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8.
2007年美国次级债金融危机爆发并蔓延,逐渐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暴。此次景荣风暴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原因,深层分析它暴露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问题,本文指出我国金融危机的现状,和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在金融监管的方面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此次危机体现出了微观审慎监管对全面控制金融体系稳定运行存在的缺陷,还有各个金融监管机构相互竞争,所采取措施无法合理协调,面对紧急情况不能及时作出反应等问题。我国的金融管理体制与美国的监管体系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存在较大弊端。文章以金融危机为分界点,探讨了美国在金融监管制度方面的变革,并结合我国在金融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提出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深化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从根源上看,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全球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不力密切相关。本文从金融危机的成因及传递机制入手,对金融监管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并针对目前的金融危机,对改革金融监管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1.
黄萍 《发展》2010,(10):99-100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促成了世界各国对金融监管的普遍反思与有效查缺补漏。"现代金融监管架构改革蓝图"与"新金融监管计划"的推出,突现美国金融监管变革的新趋势。立足后危机时代,面对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反思美国金融监管的变革,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出美国旧的金融监管体制漏洞百出。由此,2009年6月奥巴马政府出台了美国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规模最大的金融改革方案。该方案不仅对于美国,而且对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将产生重大影响,其中一些建议和措施尤其值得理论界关注和思考。本文追溯了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历史变迁,考察了美国现有金融监管体制的特点和缺陷,并结合此次金融监管改革方案的内容,深入分析其特征及存疑之处,并得出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警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倩 《现代乡镇》2009,(8):20-23
在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上,我国与美国可以说是大相径庭:美国是“创新过度而监管不足”,我国是“监管较严而创新不足”,因此,从总体上看,我国还没有能力犯美国那样的高级错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金融监管完美无缺,更不意味着可以放松金融监管,因为我国金融业也处于快速发展之中。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给各国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冲击,在诸多针对危机动因的分析结论中,重要共识之一是金融监管体系严重滞后于金融发展。相对于欧美各国,中国经济与金融发展有其特殊性。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所受的冲击更多的是在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4.
金融监管主要有统一监管、分业监管、不完全统一监管三种模式。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都特别注重健全和完善本国金融监管体系,并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适应性变革。从长远看,中国应当走金融统一监管或综合监管之路,变分业监管为统一监管,建立统一监管、分工协作、伞形管理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宏观金融审慎监管、理顺协调沟通机制、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保护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权益、加强国际合作是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趋向。  相似文献   

15.
外国金融监管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晶  颜克高 《特区经济》2006,(6):162-163
金融监管是一个关系金融业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三国金融监管在机构设置、市场准入、风险控制、危机处理和存款保护等五个方面的比较,得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几点借鉴意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人们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刘月 《中国经贸》2010,(12):112-113
在后危机时代,有必要对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进行再思考。本文通过对日本金融监管改革的介绍,了解其主要的特征和发展方向,并结合我国金融监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日本金融监管改革对我国的启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金融危机后美国、英国、欧盟及金融峰会等国际组织对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分析,各国对金融监管的改革方案,鲒合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8.
美国次贷危机为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提供了反面的经验教训.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提高监管效率,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之时,人们认为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分散性,导致了美国金融监管不力,也是产生危机的制度性原因,因此,拟议中的美国新金融监管法案的主要特点是集中监管。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体制,规范金融监管机制,从而加强金融业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更应让我们反思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本文从分析次贷危机的成因入手,并指出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