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最理想的消毒剂应该是杀菌谱广;有效浓度低;作用速度快;性质稳定;易溶于水;不易受有机物、酸、碱及其他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对物品无腐蚀性;无色、无味、无臭,消毒后易除去残留药物;毒性低,不易燃易爆,使用无危险;可以在低温下使用;价格低廉、便于运输,可以大量供应。目前,化学消毒剂  相似文献   

2.
一、数学模型的建立 为了用数学模型研究农村产业结构和布局,对我市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分别设置变量,确定了447个参数。 种植业:设8个变量,宏观控制粮、油、菜的产量。X1——玉米种植面积;X2——水稻种植面积;X3——高梁种植面积;X4——大豆种植面积;X5——商品菜种植面积;X6——花生种植面程;X7——西瓜种植面积;X8——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江汉平原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其焚烧秸秆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特别是秋收季节,对当地大气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调查江汉平原农户焚烧秸秆的行为,旨在了解农户焚烧秸秆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方法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在荆州市荆州区、沙市区、公安县、监利县等县市的13个村随机选取了320名农户作为调查样本,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且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农户秸秆焚烧行为受到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其中农户年龄、文化程度、政府提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导、宣传力度与监察力度的大小均对农户焚烧秸秆决策行为有显著影响,是影响秸秆焚烧行为产生的关键因素(P<0.05);(2)年龄、文化程度、政府提供技术指导、禁烧政策宣传力度和政府监察力度均与农户焚烧秸秆决策行为呈负相关关系(B<0)。结论 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越不易焚烧秸秆,政府禁烧政策宣传力度越大、监察力度越大、对农户提供的技术指导越多,农户们越不易对秸秆进行焚烧,可为相关部门在制定秸秆禁烧政策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析山西省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及粮食供需结构现状。方法 文章选取2010—2019年山西省粮食生产和消费数据,借助ArcGIS10.2软件、EXCEL软件,采用重心研究模型和粮食安全贡献度模型,综合探析近年来山西省粮食供需变化及粮食安全现状。结果 (1)2001—2019年山西省粮食面积和产量整体稳中有增;种植结构以玉米、小麦为主,谷子、大豆、马铃薯为辅,以及高粱、燕麦、荞麦等小杂粮类;10年来,粮食生产变化表现为以增加玉米,减少小麦和杂粮生产为特点。(2)2010—2019年大豆、燕麦和小麦的产量重心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转移,其他种类均呈现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转移;种植结构变化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马铃薯>荞麦>大豆>高粱>燕麦>玉米>谷子>小麦。(3)2011—2019年全省粮食产量稳定情况下,以2014年为转折点粮食需求量先降低再增加,调出量先增加再减少,至2018全省粮食调出量减少为负值;粮食需求结构中,口粮占53.65%,饲料用粮占比29.68%,工业用量仅占13.53%。运城市的粮食安全贡献度最大,其次为临汾市、忻州市、朔州市和晋中市较高,长治市、大同市、吕梁市和晋城市较低;太原市和阳泉市最低,为负值。结论 山西省粮食生产表现为总体平衡,种植优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转移的趋势,且各作物种植时空变化规律性不强;种植结构尚未形成区域特色产业,粮食需求量仍有逐年递增的趋势,粮食安全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在纯净空气与H2O/ CO2污染空气来流对比试验结果基础上,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和化学动力学方法,研究了H2O和CO2污染组分对煤油燃料超声速燃烧的影响,获得了试验手段难以得到的燃烧室流场参数和性能数据。完成了相应的煤油燃料超声速燃烧室二维数值计算,其中匹配了进口总温、总压、马赫数、氧气摩尔分数和工作当量油气比。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相应试验测量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燃烧室流场数据、性能参数分析了H2O和CO2污染的动力学影响、以及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1)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总体上吻合,两种手段均体现了纯净空气来流时不同煤油当量油气比的燃烧室性能,并反映了一致的“污染效应”影响趋势;(2) H2O污染、H2O+ CO2污染的存在降低了煤油燃料超声速燃烧室性能,体现在燃烧诱导压升、燃烧效率、流向冲量增量的下降,而且随着污染组分含量的增加,燃烧室性能下降越加显著。 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是实现耕地科学管护的重要前提。方法 文章以河南省安阳县为研究区,依据“状态—压力—响应(PSR)”框架,构建遥感数据辅助下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分析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和障碍因素。结果 研究区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呈现出聚集性和空间变异性交错耦合的分布特征,耕地质量由东向西逐渐降低,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耕地质量分别占比7.45%、12.34%、17.83%、33.40%、28.89%;有机质、碱解氮、NDVIDRY为研究区耕地质量主要障碍因子;随着耕地质量等级的升高,不同等级中小麦产量的均值也随着逐渐升高,说明耕地质量越好,耕地小麦产量越高。结论 遥感数据辅助下的县域耕地质量评价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安阳县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在于提升丘陵地区土壤肥力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各地在坚持民主自愿和集体财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原则的基础上,以经管站为依托建立代理机构,代理村集体资金。村级委托代管的集体资金包括:村级组织运转办公经费;上级部门专项拨款;扶贫、救灾资金及捐赠款;村级经营、资产拍卖、出租及发包收入;村民"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退耕还林集体收入;收缴的往来款;代收、借贷款;其他收入等。对于村集体委托给代理机构的资金,乡镇经管站应当在  相似文献   

8.
汉代河西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粟、大麦、小麦、穬麦、青稞、黍、糜、、豆等。其中谷是粮食的总称;粟又称禾,即谷子,去壳后为小米;粱既可指好米,亦可代指好粟。麦有大麦、小麦之别,河西汉简中的麦主要是指小麦;穬麦是一种抗寒抗旱能力较强的作物,但并非青稞;稷就是粟而非穄;黍、糜、、穄皆同物异名,俗称糜子,其籽实去壳后为黄米;可能也是穄的另一种称谓;青黍即青稞;豆(胡豆)即今之豌豆。它们既是河西民众和边塞吏卒的日常食物,也被用作家畜家禽的饲料,有的还可酿酒。  相似文献   

9.
浅析乡村景观建设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乡村景观建设是一项诸多要素交融的系统性建设工程,涵盖多学科、涉及多领域。在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加强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并将乡土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景观的建设之中,对于建设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具有重要的作用。方法 文章运用案例法,以安吉县为例,结合永嘉模式、高淳模式、江宁模式,分析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建筑物、构筑物和铺装等景观要素的乡土文化元素与景观设计价值。结果 要因地制宜,从完善基础设施、挖掘农耕文化、整治人居环境等方面,将当地的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方式等因素与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相结合,突出特色景观设计与文化传承功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结论 传统乡土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得美丽乡村建设与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方式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0.
九门食客     
这不是一副完整的麻将,却有了七张最具代表性的“牌“--东、南、西、北、中、发、白.东,是城东食尚之地;南,是城南食事之说;西,是城西精品之味;北,是城北新贵之店;中,要中看又中吃的食店;发,要发现一家新店;白,则要白得些实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发展已取得很大成就,表现为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成绩突出、初步形成学科体系、取得大批研究成果.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础理论研究欠缺、独特的土地科学研究方法体系尚未形成、研究角度单一、学术交流质量不高和学科带头人的影响力不足.土地科学学科发展目前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应明确土地科学学科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及2010-2020年的主要建设任务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The right to water has been adopted as a human right in General Comment 15 by the Committee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It provides a new framework for law and policy supplanting the Dublin Principles that have too often been understood in the African context to mean water with the ‘right’ price. Does a human rights approach to water, especially in rural contexts, speak to the multiple ways in which men and women share and manage water? How are water tenure and land tenure linked in Zimbabwe's rural areas? We examine if and how local norms and practices include water within a broader right to livelihood. Substantial field research in Zimbabwe including ours demonstrates the existence of a right to water and livelihood, which can be responsive to gender and poverty. We suggest the incorporation of local norms and practices within water management laws and policies at regional, national and local levels.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is a sequel to one providing a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the economic and soil-erosion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crop rotational systems involving corn on southern Ontario cash-cropping farms. A multi-period linear programming (MPLP) model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impact on rational crop rotational choices, fam-level profitability and soil-erosion rates of having different values for the more important economic variables. The variables examined are relative cash-crop prices, fossil fuel energy-related production costs, discount rates, and values attached to soil lost through erosion. The MPLP model is solved in turn for each of a range of values for one of the economic variables at a time, the selection of values being based upon recent historical experience. Where no change in rotational system is prompted within the range, the MPLP model is used to find the value of each economic variable that would be required to trigger the choice of some alternative rotational system. Each of these model runs is performed for the case where yields of all crops over a 20-year time horizon are firstly assumed constant, and secondly assumed to suffer a cumulative decline. Cet article fait suite à une étude méthodologique dont le but a été d'valuer les effets économiques et érosifs de systémes de production produisant essentiellement du maïs en rotation avec d'autres cultures. Cette méthode d'analyse est appliquée à des exploitations agricoles localisées dans le Sud de I'Ontario et specialisées dans les cultures commerciales. Pour ce faire, un modéle linéaire multi-période (MPLP) est utilisé pour estimer I'impact d'un changement dans les principales variables économiques sur le choix des rotations culturales, le niveau de rentabilité des systémes de production et les taux d'érosion des sols. Les variables économiques prises en compte sont les prix relatifs des cultures commerciales, les coûts de production associés à la consommation d'énergie fossile, les taux d'actualisation et les pertes absolues en sol dues à l'érosion. Le modéle linéaire (MPLP) est de nouveaurésolu pour chaque variable économique en les paramétrisant sur un intervalle de valeurs selectionnées à partir de donntes historiques récentes. Lorsqu'il n'y a aucun changement dans la rotation culturale, le modéle détermine le niveau de chaque variable qui entrainerait la prise en considération d'une rotation culturale alternative. Toutes les simulations ont été effectuées sur une période de vingt ans en adoptant deux variantes sur I'tvolution des ren-dements des cultures commerciales: premierèment, les rendements restent constants durant toute la période, et deuxiémement, les rendements décroissent de maniére cumulative.  相似文献   

14.
高地价对中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冲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目的:分析并解释高位运行的城市土地价格对我国土地储备形成冲击的表现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高位运行的土地价格引发开发商、政府和城市居民等主体行为变异,从而对土地储备制度产生冲击。研究结论:从引导需求、规范行为、加强监管、完善制度本身建设等方面着手,抑制地价过度上涨,发挥土地储备制度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城市位序 — 规模规律的演化和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同城市规模关系的变化,预测未来城镇化发展占用耕地情况,提出基于耕地保护的中国城镇化发展对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回归分析法和函数模型预测法。研究结果:中国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随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而增加,但正在快速下降,中国城镇化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研究结论:为更加有效地保护耕地,中国应加快制定以发展大城市为主导,各级城市城镇全面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推行高人口密度的城镇化发展政策措施,走紧凑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经济地理学视角的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影响因素及其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从经济地理学角度研究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方法:空间密度分析、空间相关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根据自然禀赋、集聚经济和政策制度三个维度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分析,自然资源禀赋总体上呈正向效应,但中西部城市与东部相比更偏向于依赖初始禀赋;在当前的产业集聚初步阶段,产业多样性比专业化更有利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提高;城市交通成本降低、消费多样性和高人力资源素质有利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对于东部城市的影响效应要高于中西部城市;经济开放政策呈明显的正向效应;目前土地市场化政策对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论:经济地理学中的重要因素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有着显著的影响效应,但不同因素的影响对不同地域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差异性很大;以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合理配置城市土地开发的功能结构、完善区域内外部交通系统、引导人口与人才集聚、深化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等方面 为引导方向的城市土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制度和战略创新,将有利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业务流程管理、传统绩效评价和人工神经网络等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SOM网络的企业绩效评价模型,解决了模型构建的4个基本问题:输出层设计、权值初始化、优胜邻域设计和学习率设计;并在流程仿真的基础上对所构建的评价模型进行验证。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对林业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的运行状态进行聚类,并根据聚类结果,对林业企业的运行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证明:应用这一评价方法可以方便地、动态地、有效地对林业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江苏、上海、浙江三省市的地勘单位自开展地质大调查以来 ,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防治、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地面沉降防治、地下水资源评价等公益性地质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及社会效益 ,并得出了对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四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循环经济的概念特征,以及国内外推行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和主要措施,阐述了在城市化进程中推行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推行循环经济提出三方面的对策建议:①调整城市及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执行环境政策;②加快城市工业生态系统建设;③部署系统性的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DEM的森林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Arcgis及其3D和空间分析扩展模块的支持下,计算并探讨武夷山森林主要树种(杉木、松木、阔叶树)在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各梯度级的分布比重,采用三雏立体林相透视图表达森林的地形分布特征,并对其分布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地带性植被阔叶树由于受人为干扰趋向分布于高海拔、坡度陡的山地;杉木林在长年人工经营的过程中,逐渐占据林分的首要地位且主要分布在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松木适生性较广,明显倾向分布于(半)阳坡;人们对森林资源的经营和管理,也对森林的空间分布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