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士兵突击》用最接近生活原生态的人物表现方式,触动了人们心灵深处的感动和坚持。回归了传统文化中的崇高精神,传递了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做人做事的原则,以此来完成人生的突击。用沉重的笔调来抒写生命中钝的质感,突击中烈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实属不易,但只要我们抓住"人性的弱点",有的放矢,教子有方,就一定能成为一个人人喜欢而敬重的老师。 相似文献
3.
人性与社会制度的内在联系如何?这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同我国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具体地说,究竟为什么过份依靠集中的国家权力,就会压抑各方面的积极性;又为什么实行改革开放,就能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呢?无论是从发展经济学,还是从发展社会学来看,这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深层次的实际问题,也是一个多方面的学术难题.…… 相似文献
4.
电影《一九四二》记录了1942年发生在河南的一场饥荒,影片再现了灾难中最真实的人性。通过无数的细节来展现人性中的“善”与“恶”,尊严与存活的抗争,以及政治表象下人性的“伪善”。影片中黑色幽默产生的戏剧张力更是引发了人们对于历史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雇佣人生》展示了一个男子从早上起床到上班的整个过程。无论从故事情节、美术色彩还是动作设计,都显得朴实无华,但是平淡的故事展开申.却有着令人震惊的寓意。尤其是故事的结尾,有无数人为之服务的主人公,其职业也不过是块门口的脚垫而已。这虽然略显残酷,却不能不说就是社会的大多数生活的本质,也透露出社会本质与人性的弱点。 相似文献
6.
依据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目标,从人性--制度视角分析,当代大学生可分为感性人性类型、理性人性类型、感性制度化类型、理性制度化类型四种类型.应对大学生进行理性制度化培养,使大学生能正确解读政策,理性认知社会,并运用自己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从英汉比较研究的角度,文章分析了笔者在翻译《兰亭集序)中运用的译法及其原因。在翻译过程中笔者通过句式变化、名词化等手段努力再现了原文情感基调的变化;考虑到英汉两种语言句法上的差异,译文中加入关系词、连接词、介词等形式连接手段,做到语言转抉的顺利衔接。 相似文献
8.
《原野》中的人物形象普遍发生了人性的扭曲,几乎人人头上都背着某个人性的枷锁。另一方面,在森林、铁轨等极具象征意义的意象背后,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是对于整个封建文明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严歌苓在充满动荡的北美社会里对普遍的人性和人类生存状态进行透视与思考。《风筝歌》和《乖乖贝比(A)》两篇小说分别以少女和幼女为主人公,从女性经验出发,以一种理性的升华来表现对人性的宽宥。严歌苓提供给我们的东西,既有性别的,更有超性别的,归根到底是在揭示人性,而且揭示的相当深刻、感人。严歌苓的才华使她的作品完全可以凭借文学性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人性的张扬与放纵——从《大淖记事》与《红高粱》的比较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淖记事》与《红高粱》作为上世纪80年代两篇重要的力作,虽然在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上有所不同,却在人性的展示上有着共同之处:游离于世俗礼教,崇尚自由。但因两位作者生存经历及时代背景的不同,在人性的审美观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为蓝本,试图全面深入地分析格林短篇小说反复出现的主题之一——童年,进而了解格林对人性的态度。他的短篇小说《破坏者》中特雷弗的悲剧弱点——暴力使之成为经典的亚里士多德式英雄的变体,而从天真到经验完成了灵魂净化之旅,从而揭示了格林对人性和生命的怀疑和悲观。 相似文献
12.
该文着重从作品的场景描写、小说内容构成的社会现象、创作心理与思维方面考察辨析其中蕴涵着的深刻的思想意义和情感内涵。进而在同一和差异的互动中,尽可能从某些方面认知、阐释和把握鲁迅和沈从文小说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3.
余华在小说《兄弟》中,以超然的姿态,理智的态度,从现实到反讽,以黑色幽默透荒诞,通过平凡人的琐碎生活和悲剧的极端人生,把一个在时代胁迫下挣扎的悲悯人性主题表达的淋漓尽致,通过表面的诙谐甚至荒诞来反讽性的暗示道德的沦丧和人性的退化。兄弟是全篇的线索,也是人性努力挣扎、悲与情的残酷表现。 相似文献
14.
德国作家贝哈德·施林克的<朗读者>,写了一段不伦之恋,但却让人觉得理所当然,令人感动,引人思考.在爱情与历史的交织中,作家对伦理与历史有其独特的思考,叙事技巧上更有其独特的运用,尤其是在情节设置与人物塑造方面.全书贯穿着对二战历史、人性与存在的深度发问与反思,表现出了施林克既是一个职业法学家,也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作家的品质,[1]因此在他的作品里,除了正义,还有人性与人道,直接与人类的心房对话.体现了他在思辨明晰的同时,对于人性与存在的深度把握,独立思考的态度与勇气. 相似文献
15.
亨利·詹姆斯的作品和创作理念对后期很多现代主义作家的创作思想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以《黛西·米勒》为例,在他的作品中,对人物刻画的细腻性,对心理意识描写的生动性,对人物呈现关系把握的准确性,对一件事情叙述的准确性,无不淋漓尽致地展现着亨利·詹姆斯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16.
《道德经》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精髓,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着重要的文学意义。它的内容和语言不仅富含儒家的哲学思想,同时还包含文学艺术。本文针对《道德经》的英译进行赏析。探讨不同译者的闪亮之处,就不同译文的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出赵彦眷的翻译更为贴切。符合原著本身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将小说《蝇王》的普遍意义归结于人性善恶论,认为人性善恶的理性辩思是文学创作的永恒追求。文学创作中的性别意识与文本诠释是文学评论的价值主旨。因此,自然孕育与自然型塑是《蝇王》人性创作的基本价值导向。同时,它将使我们对当今世界人类的状况再次产生一种警醒的认识,从而真切体会到自然界的平衡规律和人类维护自然界规律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安娜·卡列尼娜》为例,以译者性别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从女性外貌、心理、语气差异、词汇选择及女性称谓等角度对草婴和谢素台两版译本进行对比,讨论译者性别对原著翻译的影响及文本处理的差异,从而体现出译者性别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9.
20.
余华的短篇小说<我没有自己的名字>是一篇深刻揭示人性的作品.作品讲述了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傻子采发受人欺负和侮辱并与一条黄狗相依为命的故事,众人对来发野蛮残忍的态度与黄狗和来发的相依为命、黄狗对来发的忠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引发了我们对人性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