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态     
全球动向美国房地产市场复苏前景依然疲弱互联网泡沫崩溃之后,房地产特别是次级房地产市场成为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次贷泡沫崩溃后,美国房地产市场复苏依然缓慢。美国商务部2014年9月发布的8月美国新房销量数据,环比大涨18%,按年率计算为50.4万套,为2008年5月份以来最高  相似文献   

2.
观点     
《证券导刊》2012,(4):11-11
谢国忠:中国楼市泡沫已经破裂 很多专家学者预计,今年上半年房价稳中有降,下半年房价基本平稳,但特立独行的经济学家谢国忠,依然坚持他的观点:中国楼市泡沫已经破裂,今年房地产市场会崩盘,未来三年内房价跌幅可能达到50%!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泡沫和金融风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喆 《青海金融》2008,(6):17-19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又是金融泡沫和经济泡沫的主要载体之一。研究和关注房地产泡沫和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不仅对于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房地产泡沫成因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房地产泡沫与金融风险之间的联系,提出防范房地产引致的金融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已经持续多年了。北京市二环内的住房在十几年时间里由3000元左右上涨N6万元以上,上涨幅度20倍以上。在世界房地产市场发展史上,这些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即使是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灭,2008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灭,与当前中国房地产泡沫相比,仍然是小巫见大巫。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金融》2006,(3):45-45
《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第1期刊登谢国忠的文章《货币紧缩和全球房地产泡沫》认为,目前世界房地产泡沫的规模大概有15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三分之一以上。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大规模的房地产泡沫,而且房地产泡沫从来没有全球化过。如今的房地产泡沫全球化跟金融全球化相关,全球化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幅度发展,也带来了泡沫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6.
代进 《时代金融》2013,(8):25+29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房地产行业泡沫凸显。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然而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市"特征依然十分明显。本文在分析房地产价格与政策协调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房地产调控长效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眼下,国内房地产市场非但没.有经历有效调整,反而走人了更深的房地产泡沫陷阱。根据发改委和统计局的最新调查显示,7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依然在上涨。确实,自今年以来,国内房价特别是东部地区城市的房价呈快速上涨趋势。如北京、深圳、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房价都在快速飙升,土地价格也随之上涨,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快速泛起。  相似文献   

8.
虽然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依然是局部的,但是泡沫正在向更多的城市蔓延。我们复查的12个城市的购房资金成本/租金比率在2006年初依然略大于1,但这一比率比2005年初上升了11%,表明房地产的总体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某些2005年初房价泡沫现象已经比较严重的城市(如杭州和上海)的购房资金成杉租金比率和月供/租金比率继续攀升,买房越来越不如租房。在购房资金成本/租金比率去年明显小于1的城市中,这一比率一年之内大幅上升(如北京、苏州、沈阳),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说明房地产“泡沫”正在向这些地区蔓延。前瞻地看,我们认为2006年政府出台全国性的新政策抑制房价上涨的可能性较小。按揭贷款利率将保持不变,政府可能力图加强现有税收政策的执行力度抑制短期炒作、鼓励自住,以期拉动相关消费。我们判断除了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之外,2006年房地产价格仍将继续上涨。购房资金成杉租金比率和月供/租金比率将继续攀升。上海地区的住宅价格将继续下跌,而北京和珠三角地区房价仍将上涨。  相似文献   

9.
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年来,对我国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一直存在争论。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关于房地产价格的主要观点,然后分析了房地价格上升的原因和背景,在考察房地产价格、需求和供给指标的基础上肯定地指出我国房地产市场上存在泡沫,最后就如何遏制泡沫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地产开发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并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同时,也为各地房地产开发带来的严峻的挑战。本文主要从房地产具体产业的主要特征为出发点,合理的解释了造成房地长泡沫形成的具体机理,并且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来得出当前国内房地产经济泡沫的具体特点,从而方便政府对房地产泡沫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加强政策相关干预,最终促进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事件 继荷兰的“郁金香事件”、“洋水仙事件”,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和美国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经济泡沫之后,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出现了房地产泡沫。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原因,并且泡沫给日本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房地产业是否出现泡沫,房地产泡沫是否引发金融泡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剖析了房地产泡沫引发金融泡沫的主要机理,同时从金融泡沫的角度出发,通过条件假设,简化推导出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借贷市场失衡的房地产泡沫率临界值,进而以现实泡沫率与泡沫率临界值的比较分析,判定房地产泡沫引发金融泡沫的可能性,并针对其中最具影响的关键因素提出了防范房地产泡沫引发金融泡沫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不仅造成金融危机,而且影响国民经济长期的发展,所以研究我国房地产泡沫的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日本房地产泡沫原因深入的剖析和对影响我国房地产泡沫因素的比较,认为我国目前整体存在泡沫风险,并且局部地区已出现泡沫.通过对我国房地产泡沫问题的探讨,借鉴日本房地产泡沫的教训,可以为进一步防范我国房地产...  相似文献   

14.
日本房地产泡沫已经过去15年,但它给日本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至今依然明显,而最近几年我国的房地产价格增长明显过快,因此本文从利率政策、信贷政策、本币升值和政府调控四方面与当年的日本进行了比较,进一步得出了本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是中国房地产的政策年,同时也是北京房地产市场上争议最多的一年,围绕“地产泡沫”争论不休,国外投资机构公布研究结果说“北京房产泡沫严重”,地产大腕根据自己的经验断言“房地产还要再好20年”,相关专家也出来说“北京房价符合价值规律”等等,一时间,房地产地产市场莫衷一是。但是,在北京房地产市场“泡沫之争”中,有两个重要力量是缺位的,一个是政府,控制着房地产最上游的资源——土地;另一个就是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方——购房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山州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房地产开发的迅速升温,不少人士认为应“控制房地产贷款,防止房地产泡沫”。那么,山州城镇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现状如何?房地产泡沫离我们还有多远?金融业如何支持山州的城市进程?针对上述问题,人民银行山州中心支行组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泡沫:形成、吸收与转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首先对比分析了房地产泡沫评估的收益还原法及其问题,然后提出了“市场修正法”的评估思路和基本的分析框架。与收益还原法相比较,“市场修正法”计量泡沫更能反映泡沫的实质内容,其结论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更具有解释力。进一步提出并界别了房地产吸收与转化的概念,以此阐明市场修正法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定量分析为主,辅以定性分析,旨在通过对房地产泡沫分析测度,及时把握当前福建省房地产泡沫状况,为房地产经济宏观调控提供决策参考。作者认为当前福建省房地产泡沫明显,局部类型商品房价格泡沫比较严重;房地产市场供求比例失衡,需求快速下滑,观望气氛浓厚,房价缺乏需求支撑面临下跌,泡沫破灭的前兆已显露。提出为防范房地产泡沫破灭,当前房地产经济宏观调控应着力维持市场价格稳定。  相似文献   

19.
基于SSpace模型的中国房地产泡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房地产基础价值看作一种状态变量,借助于协整理论,建立基于房地产供求的SSpaee模型,并利用卡尔曼(Kalman)滤波进行参数估计,对中国1995~2007年间的全国性房地产进行了基础价值测度,阐明了全国性房地产泡沫的周期性特征。研究表明:中国的全国性房地产泡沫已经出现,但是平均泡沫程度并不高;2005年以后,全国性房地产泡沫迅速膨胀,2005~2007年泡沫程度平均高达10.96%,并呈现不断放大趋势。房地产泡沫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高速增长和房地产投资增长过快过猛,房地产泡沫反过来还会拉动房地产投资增长。目前的全国性房地产价格正处于房地产实际价格和房地产基础价值相互抬升的加速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房地产泡沫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当今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升,人们对房地产泡沫问题的讨论也日渐升温,但对当今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众说纷纭;经济学术界以往也对房地产泡沫问题有过大量研究,主要是根据房地产的数据与宏观经济的一些比较,而得到房地产是否产生泡沫,本文通过对世界和中国的具体数据和更微观层次的分析,得到房地产泡沫的具体模型,对房地产的升温具有更佳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