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省各行业的收敛性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志刚 《改革与战略》2009,25(8):108-110
文章从部门这个新角度分析了广东省经济增长和差异问题。分析表明,工业和其他三产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高达64%。运用新古典收敛模型检验各部门之间是收敛还是发散,结果表明,部门之间存在很大的异质性。交通运输业是显著发散的,其他三产也显示出了微弱的发散,农业、批零贸易餐饮业则是显著收敛的,建筑业收敛但不显著。对劳动生产率差距的分解表明,广东省劳动生产率的增长,95%左右来源于增长效应,其余5%来源于份额效应。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区差距:度量与成因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是对有关中国地区差距度量和成因研究的一个评述 ,分别综述和评论了通过不平等指数对地区差距进行描述和分解的研究 ,以及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框架中检验各地区经济增长经历是否满足收敛假说的研究 ,进而讨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对地区差距的描述表明 ,改革以来地区差距总体上呈现出短暂小幅下降然后持续上升的趋势 ;对地区差距的分解发现 ,更多的地区差距源于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差距 ,就三大产业来说 ,第二产业对地区差距的贡献最大。各地区的经济增长经历并没有呈现出绝对收敛的倾向 ,但是具有不同人均产出水平的“俱乐部”内部有收敛趋势 ;条件收敛分析表明 ,各省在地理因素、经济结构、政策和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有重要影响。未来研究需要阐释清楚各类因素导致地区差距扩大的内在机制 ,同时需要加强缩小地区差距的政策建议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区增长是否存在收敛?——随机框架下的再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军 《南方经济》2008,(5):23-31
针对单个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具有多种可能含义的问题,本文基于多种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以及验证分析(confirmatory analysis)的思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随机收敛特性进行了再检验。结果发现,全国范围内并不存在全局性的随机收敛,借助序贯分类方法,我们发现相对于全国水平的随机收敛只出现在六个省区。进一步检验也未发现存在俱乐部式随机收敛的证据。发展失衡已经成为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显著特征,推动地区发展重回均衡应成为经济政策的重要核心。本文研究还表明在对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进行解释时需要谨慎。  相似文献   

4.
运用2000—2019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检验发现,我国存在着明显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对外开放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劳动力流动减缓了经济收敛的速度,且对区域间经济差距的缩小并没有促进作用。同时,这一发现也证实了东中西地区差异缩小而南北地区差异扩大的结论:东部地区呈现“收敛—收敛”趋势,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呈现“发散—收敛”趋势;对于南北地区,北方地区表现出“发散—收敛”的趋势,南方地区则一直是发散趋势;此外,劳动力流动率对主要劳动力流入地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对劳动力流出地的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地区经济收敛及其作用机制:1993~2006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非参数DEA分析方法,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分解为物质资本积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入等四部分,利用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技术,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了长三角经济增长与这四类因素的收敛效应。结果表明,物质资本所贡献的经济增长主导着长三角各县市区的实际经济增长;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这种空间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产生明显影响;物质资本积累是惟一使得长三角地区间差距缩小的因素,主导着长三角地区经济收敛的方向;人力资本、效率改善与技术进步等使得长三角经济增长趋异,对长三角的经济差距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假设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是两者之间人均GDP差异的函数,然后在加入了地区和时间虚拟变量后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使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1991~2005年10个发展中国家和10个发达国家进行实证估计。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第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人均GDP差异存在收敛,随着人均GDP的收敛,两者之间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也是收敛的,并且收敛的速度快于人均GDP的收敛速度。第二,所选取的这10个发展中国家在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异过程中,其能源使用效率都在提高,但仍然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其能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2003—2020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城市的数据,采用传统收敛和空间收敛两种模型探讨了对外开放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经济总体上趋于绝对收敛,并且在空间关联作用下开放兼具促进经济增长和加快经济收敛的效应,有效缩小了地区经济差距;对外开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空异质性,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在全面扩大开放的同时,既要实施差异化开放策略,又要强化开放联动,才能更好地助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动态收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昱  肖红姗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2):41-43,69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60个县(不包括区)1998—2009年间的人均GDP数据为基础,首先采用标准差系数和锡尔系数分析该地区内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水平现状,然后根据经济增长收敛理论进一步对其动态收敛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差异在1998—2009年间逐渐增大,并且基本不存在动态收敛的趋势,仅部分地区内县域经济存在俱乐部收敛。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初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   总被引:146,自引:0,他引:146  
探讨长期内决定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绩效的因素是经济增长分析的一个基本立足点。本文结合增长理论既有的一些研究经验 ,对中国经济在近 2 0年来的高速增长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解释。我们通过经验分析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绩效的主要因素 ;不同的省份或地区之间 ,是否存在“增长收敛”的现象及“增长收敛”现象中存在的时域和地域特性 ;同一区域内部 (特别是城乡之间 )出现人均收入水平发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β-收敛法来测算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发现从长期趋势和整体上来看,我国各省之间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收敛的特征.在中国省际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中,财政支出作为控制变量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的收敛,加速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发散.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整体及分区域生态效率进行计算与分析,发现整体生态效率偏低,但下游区域的效率值明显高于中上游区域;为了进一步探究其地区差异的演化特征,又对长江经济带进行了分区生态效率收敛检验,结果并未出现明显的收敛态势,但不同区域的表现不同。提醒我们在注重提升生态效率较低区域的整体效率的同时,缩小生态效率较高地区的内部差别。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地区经济体之间经济增长的差异一直是经济增长理论所关心的问题,也是政策制定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80~2001年间的多个经济指标对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在80年代后经历了一个收敛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空间panel data模型和空间矩阵的非嵌套检验方法,对于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三大区域内部各个城市之间,在1990-2006年间的"经济增长收敛性"、"区域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空间效应"三个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从研究方法上弥补了已有的文献中"缺乏对于空间panel data模型的应用"以及"缺乏对于空间结构以及空间模型的设定与甄别"的不足.研究发现,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在1990-1998年间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情况,"产业发展战略向着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方向进行调整",是实现区域内部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原因.同时,本文指出,三大区域各城市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区域内部条件相似的城市之间其经济增长过程具有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收集1985—2006年中国28个省市数据验证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条件β收敛和绝对β收敛,然后运用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来分析造成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原因。实证结果显示,我国自1985年来区域经济增长没有表现出收敛性。当我们将全国划分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后,我们发现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不收敛。Blinder—Oaxaca分解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最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实物资本投资不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商直接投资和开放程度在地区差距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教育和地理位置的优惠政策的作用则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5.
居民消费水平的空间相关性与地区收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消费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为基础.运用1994-2006年中国省级区域全体居民消费水平数据,对我国31个省域的消费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和地区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发现:省级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存在着全域正相关性和低值集聚现象;对地区消费水平的绝对β收敛模型进行空间计量实证分析显示,省级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即使在考虑空间因素的情况下,绝对β收敛也不明显,通过进一步控制人均收入,发现存在条件β收敛,地理效应对收敛产生正向效应.本文认为,在依靠消费边际倾向的内在动力的同时,政府应制定地理空间协调政策,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以便实现地区消费水平收敛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李子成  王珏 《科技和产业》2024,24(2):91-101
中国政府提出的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推进新型工业化,而提高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工业化发展效率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2005—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ML模型、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以及收敛模型对新型工业化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动态演变趋势和收敛特征。结果表明,新型工业化发展效率总体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增长动力主要来自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新型工业化发展效率差异总体在缩小,区域间差异是效率差异的主要部分;新型工业化发展效率的空间差距在逐步扩大,存在多级分化现象;四大规模城市均存在收敛和收敛,收敛速度呈I型城市、II型城市、特大城市、长三角城市群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17.
使用1991-2011年的人均收入和CPI数据,文章对中国西部地区各省的城乡收入进行了β和σ收敛分析,结果表明:1991-2011年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在收入增长率上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在收入水平上也存在σ收敛;农村居民在收入增长率上不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在收入水平也不存在σ收敛;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因农村收入差距加大而逐步扩大;各个省份的城乡收入差距对西部地区整体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等,以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的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两种生产边界方法将中国30个省19782003年的劳均GDP增长分解为物质资本积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入所贡献的经济增长,然后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了这四个因素的收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地区差距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效率改善是唯一使得地区间差距趋于缩小的因素,但是其作用随时间推移逐步减小。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经济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考察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的初始条件,经济收敛模型分析表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西部各地区经济增长由收敛转为发散。这缘于改革由技术效率主导阶段步入配置效率主导阶段。西部经济合作将呈现“多赢与发散并存”的态势,长期而言趋于收敛。  相似文献   

20.
以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通过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江西省11市经济收敛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表明:江西省11地市之间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但不存在σ收敛;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政府支出和工业产值增加都对经济的增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