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西部大开发的大潮中,在四川省实施水电产业化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原国家电力公司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促成,将龚嘴水力发电总厂资产重组,于2000年11月16日组建了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业》2003,(9):38-38
大渡河系长江流域岷江水系最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境内,分东、西两源,东源为足木足河,西源为绰斯甲河,以东源为主源。东、西两源于双江口汇台后,向南流经金川、丹巴、泸定等地,于石棉折向东流,再经汉源、乌斯河、峨边、沙湾等城镇,在草鞋渡纳入青衣江后,于四川省乐山市汇入岷江。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总经理周大兵8月6日下午在成都与四川省省委书记张学忠,省委副书记、省长张中伟,省委常委甘道明,副省长王怀臣等进行了会谈,就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在四川开发大渡河水电资源和加快火电建设等相关事宜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4.
坚定水电开发的信心,直接关系到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为大渡河水电开发公司确立的“装机一千五、流域统调度、沿江一条路、两岸共致富”这一迈向2020年流域开发战略目标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优化火电结构、积极发展水电、适当发展核电"的电力建设方针,水电将成为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重点。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的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之路,给其他的流域水电开发公司带来了有益的借鉴,对于推动整个水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化我国的能源电力结构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期间。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和大渡河公司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其主要缘于三大方面:能源资源紧缺和环保压力日益增大,迫切要求国家把清洁、可再生的水电资源开发摆到重要位置;中国国电集团公司“1691”发展战略,奠定了大渡河水电开发的龙头地位;四川省“工业强省、工业兴省、工业富省”战略,明确了水电开发为重要支柱产业。 面对新的机遇。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已从战略上做好了准备,“加快发展,全力推进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将是公司2006年和“十一五”期间的根本性任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2001年7月。四川省将水电产业列为全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支柱产业。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关于加快水电支柱产业发展的意见》,为四川水电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随后,在国家电力体制改革中成立的国电、华能、华电、大唐等发电集团和省内的川投集团、二滩公司等加大了对四川水电开发的投入,瀑布沟、深溪沟、大岗山、锦屏、溪落渡、向家坝等一批大型、特大型、巨型电站建设摆上了重要日程,水电开发呈现风起云涌、波澜壮阔之势。  相似文献   

8.
一条江从远古走来,千古如斯地流过高山峡谷,流过曾经的蛮荒与贫穷。 历史跨入了新世纪。随着漫湾、小湾、景洪等一座座电站的投产或建设,这条沉睡千古的巨龙已经醒来。  相似文献   

9.
10.
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2000年11月16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成立,注册资金22.3亿元,现有员工1500余人,固定资产71亿元。公司的使命是以大渡河上已建成的龚嘴、铜街子电站为"母体",对大渡河流域水电资源实施全面开发。大渡河干流规划3库22级电站,总装机容量2340万千瓦,在国家规划的12大水电基地中排名第5。公司目前下辖龚嘴水力发电总厂,负责已建成的龚嘴(70万千瓦)、铜街子(60万千瓦)电站运营。在建项目有瀑布沟水电站(330万千瓦)。并正积极开展深溪沟、大岗山、猴子岩、金川、巴底、双江口等水电站前期工作。控股成立了大金源实业有限…  相似文献   

11.
12.
13.
2007年对龙滩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一方面是龙滩水电工程实现投产发电重大里程碑目标最为关键的一年,另一方面也是龙滩公司由基建转向生产的起步之年。在中国大唐集团公司2008年工作会议上,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波的发言令人振奋。会议间隙,记者采访了戴波。  相似文献   

14.
易雷 《中国电业》2007,(7):28-29
创新与变革就是要突破陈规。尽管创新、变革在某种程度已经成为世面上流行的“口头语”。成为“狂热的变革者”挂在嘴边的外在包装,但是它从经营管理者的口中说出来,仍然让人感到沉甸甸的分量,因为它包含着实实在在的组织行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易雷  顾龙 《中国电业》2007,(6):42-43
2005年2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乌江索风营电站建设工地视察,在听取了乌江水电开发规划和索风营水电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后,十分高兴地说:“我在贵州当省委书记时,就考虑整个乌江要综合开发。现在贵州境内8个点都已开发、开工了,到2010年几个点就将基本开发结束了,但是你们乌江的事业没结束,将来下一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阜新市,这个昔日“煤电之都”因为过度开发而资源枯竭。然而,它并没有像一些能源枯竭城市一样变得满目疮痍,而是正努力进行向“风电之城”这样的新型能源基地转型。[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