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主题,又是中国当前急需大力推进的一个重大课题。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不断完善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的规模逐步扩大,同就地发展乡镇企业并驾齐驱,成为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两种主要形式,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及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城乡之间劳动力合理流动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利用1999—2013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土地财政和住房价格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财政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产生倒U型的动态影响效应,而房价则抑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并且房价部分中介了土地财政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地财政和房价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和阶段异质性,土地财政显著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但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2004年以后,随着土地财政收入的快速增加,土地财政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促进作用大幅增强。  相似文献   

3.
加快苏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北地区属江苏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技能素质普遍较低。本文在论述加快苏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加速苏北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的基础上,对制约苏北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转移几点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从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及加大政府调控力度等几个方面进行思索并提出建议,使苏北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苏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实现全面经济发展的关键,而我国目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样化、不平衡的状态,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我国目前国情,阐述了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并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提出实现农村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同其他经济资源相比,劳动力资源是相对过剩的。目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总数约达1.5亿人左右。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会演化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的供给的可持续性增长与劳动力需求的有限增长的不平衡造成的。这种不平衡长期存在,只不过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劳动力被限制在农村,问题没有表现出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问题便暴露出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短缺经济现状得到改变,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问题暴露得更为明显。它不仅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制约了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如果处理不当,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当前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有两个:一是控制农业劳动力的增长速度;二是加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第一个途径是在农村地区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速度;第二个途径是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中,农户是最基本的经济单位,要求劳动力转移的效益最大化;农村基层政府所要求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美国和日本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各国经济发展初期的普遍现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由于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背景的不同,各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别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本文分析了美国和日本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些成功经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求对合理引导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变化必行。经济在区域之间梯度型变迁,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其重要的作用。借此机会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当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可能。我国各地区和地区内部发展不平衡,因此当前的产业转移不像国际产业转移具有规律性。从东、中部产业转移和承接现状分析看中西部承接具有内步性、长期性,应作为中西部发展的次要战略。  相似文献   

8.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星 《企业经济》2008,(3):171-173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经济发展阶段。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曾有过不平衡发展和不同程度的地区差距问题。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应实施以财税政策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伴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的转移,城镇化的建设脚步在不断加快,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以此来看,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二者之间的关系应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本文以我国局部二元经济结构尚不完善的城乡为例进行分析,在城镇化水平略低的情况下列举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局限性,并提出有效的整治措施,以期促进这部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劳动力的剩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转移的过渡时期出现的一种必然结果。农业劳动力比重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实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本文主要对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进行砑究,其选题具有时代性和重要应用价值。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的合理开发,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还有利于河北省主导产业的长远发展,对于河北省的城市建设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劳务输出大省不断向沿海发达地区转移,但农民工长期的漂泊生活给家庭生活、留守儿童、当地经济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农民工利用外出务工的资本、技术返乡创业正成为流动的新现象。这些企业多选择离家近的小城镇,组织形式多为个体户和合伙企业。农民工回流创业有利于吸引人才改变家乡面貌,推进小城镇发展,解决留守问题。为此,农民工自身要在打工中不断有意识地历练创业资本、培育创业技能。同时,政府要及时因势利导营造创业氛围,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创业辅导,从而使得劳务输出大省获得新的发展良机。  相似文献   

12.
王妍妍  李亚民 《价值工程》2010,29(16):138-139
目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问题是黑龙江省面临的重要问题。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要将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合理和科学地转移与配置,不仅有利于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对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建立了一个包含金融发展的更广泛要素的农业投入产出函数基础上,使用面板单位根和面板协整技术分析得出: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农业的持续发展依赖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国家的投入和农村金融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由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完成;农村金融发展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于农业经济增长具有强劲推动作用并且能够缩小金融的二元结构,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国际贸易的比较尤势和绝对优势理论可以应用到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和增长方面.因此,对于具有不同优势的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和巩固优势,切不可盲目模仿和复制,这样做将增加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从乡村振兴的视角看,人才振兴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起到了稳定农民生活水平、支撑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贡献。在实践中,农村劳动力培育面临着以下困难:区域经济差异直接影响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效,培训目标人群与参与人群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当地培训资源有限导致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足。为此提议:将农村劳动力培育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开展规划设计,加大资源投入,促成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加大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尽快缩短劳动力资源水平的城乡差异,为乡村振兴筑牢根基。  相似文献   

15.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2000年,攸县跻身湖南省第一批小康县。文章从劳务输出角度,分析攸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劳务经济的发展状况,提出加强劳务开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While it is known that agricultural expansion is critical to growth in nonfarm sectors of rural regions, the extent and mechanisms of economic interdependency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other sectors remains an inadequately understood aspect of the rural-urban economic growth dynamic. Least well understood are the linkages between household farm income and development of town economies. This paper presents findings from rural-urban exchange research in rural regions of Kenya and Somalia that provide insights into relationships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the nonfarm economy, and offers conclusions for rural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分析城市扩张、土地财政依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制,并针对中国28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GMM估计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考察城市扩张和土地财政依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城市扩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主要呈现推动作用,且可能表现出倒U型趋势。以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工资水平作为门槛变量,城市扩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土地财政依赖则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且城市扩张与土地财政依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同时,城市扩张与土地财政依赖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在与土地财政互动的过程中,城市扩张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效用被不断削弱。  相似文献   

18.
以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探讨数字经济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并采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可以有效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且在东部地区的积极效应更突出;基于门槛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呈现出典型的双重门槛特征,当数字经济指数位于第一、二门槛值之间时,其对城乡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促进地区创业,进而驱动城乡协调发展。因此,新发展阶段应该积极推动数字经济深度改革,在扩张规模的同时注意防范化解潜在风险,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以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展劳务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作为农业第一大省,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发展劳务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劳务经济对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等具有积极作用。文章针对河南省劳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六大问题,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户籍制度、发展城镇经济、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改革土地制度、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和以品牌战略拓展劳务输出空间的发展对策,促进农民有效增收。  相似文献   

20.
钱黎阳  楼旭明 《价值工程》2011,30(18):311-313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关系到农民增收,也是实现社会稳定的一个基本前提。本文以西部省份--陕西省为例,从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入手,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应面向工业部门,而且还应依托本地特色优势实现内部转移,其转移的具体方式为发展有特色的劳务输出、特色林业、特色旅游业和相关的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