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北     
<正>河北省粮食局组织了爱粮节粮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开展世界粮食日和爱粮节粮活动的重要意义。10月19日,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宇出席在河北工业大学举办的以粮食安全为主题的报告会,开展爱粮节粮宣传教育活动。张宇从粮食生产、消费、进口等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了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解析了粮食安全的近忧远虑,提出了解决粮食安全的途径。张宇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当代大学  相似文献   

2.
<正>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节粮减损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山东省德州市委、市政府对全链条节粮减损工作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力争打造全国领先水平的节粮减损示范区。  相似文献   

3.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然而粮食产后损失浪费却威胁着粮食安全.这些浪费究竟有多少?节粮减损的空间有多大?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前夕,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接受了采访. 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每年至少700亿斤,接近年总产量的6% “我国粮食连年丰产,市场供应充足,当前粮食安全形势好,但我们要居安思危,丰收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  相似文献   

4.
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是经济社会发展之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步增强.但是,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淡水资源紧缺和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呈加剧趋势.同时,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环节存在大量损失浪费现象,每年损失浪费的粮食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必须坚决刹住.值此2014年世界粮食日和爱粮节粮宣传周之际,我们向全社会倡议:从我做起,节约一粒粮.  相似文献   

5.
<正>节粮减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特别是近段时间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反食品浪费法》和《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等,坚持营养均衡、适度加工、节粮减损原则,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经济》2022,(11):29-30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建立健全粮食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促进全链条节粮减损,贵州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开展2022年“世界粮食日”暨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努力营造重粮兴粮、爱粮节粮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7.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柴米油盐,关系大局.粮食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当前,无论是世界还是我国,粮食损失浪费现象都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进程中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如何节粮减损,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话题. 今年我国夏粮生产已经实现十一连增,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逐年增强,目前全国的粮食库存充裕,市场供应也非常充足,我们的粮食库存消费比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18%的水平.在如此背景下,为什么还要一再强调节粮减损呢?  相似文献   

8.
正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课题。我国是粮食生产消费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既要开源,又要节流。我国在节粮减损方面取得哪些成效?如何创新举措继续加以推动?本期专题,让我们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粮食紧张,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为此专门成立了“粮食安全特别应急小组”,温家宝总理也在近期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积极提倡节油、节电、节粮,反对浪费。全国政协提案也呼吁要充分利用每年“世界粮食日”和我国的“爱粮节粮宣传周”纪念活动,大力倡导浪费粮食可耻、节约粮食光荣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4—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涉及的“粮食安全”相关内容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运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政策内容包含3个方面(耕地资源、技术体系、藏粮能力),6个范畴(耕地、人才、技术、资金、流通、储存),涵盖18个主题和58个现象,各概念和范畴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中耕地资源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保证,是“藏粮于地”之“地”;人才、资金和技术是粮食安全保障的关键举措,是“藏粮于技”之“技”;流通和储存是粮食安全保障的重点内容,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之“藏”,三者共同构筑了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结构体系。进而提出提升耕地质量与加强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和农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快构建节粮减损长效机制等举措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经济》2023,(1):18-20
<正>2022年,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安全战略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江苏省情,着力聚焦建立节粮长效机制、提升储粮质效水平、推动减损科技研发、营造爱粮节粮浓厚氛围,力争通过绿色储粮、科技兴粮进一步推动全链条节粮减损取得更大实效。  相似文献   

12.
第一条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是每个粮油企业和职工应尽的社会责任和光荣义务。为强化爱粮节粮意识,树立爱粮节粮风尚,促进爱粮节粮工作,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制定本公约。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新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基本要求,这是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政策的战略定位和基本遵循。过去10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由于需求刚性增长,且相对于供给增长增速更快,粮食供求紧平衡已成为常态。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一方面必须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生产,千方百计增加产量,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减损节粮。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节粮并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粮食经济》2021,(2):50-51
近年来,安徽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深刻领会节粮减损核心要义,聚焦粮食流通全过程和各环节,不断创新落实节粮举措,聚力在更高层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在粮油加工和消费领域存在的浪费粮食的现象,为加强行业自律,强化爱粮节粮意识,树立爱粮节粮风尚,促进爱粮节粮工作,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于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公开发布《粮食行业爱粮节粮自律公约》,并号召全行业企业和职工积极响应、自觉履行。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在粮油加工和消费领域存在的浪费粮食的现象,为加强行业自律,强化爱粮节粮意识,树立爱粮节粮风尚,促进爱粮节粮工作,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于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公开发布《粮食行业爱粮节粮自律公约》,并号召全行业企业和职工积极响应、自觉履行。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问题关乎着我国的民生以及社会的稳定,所以粮食问题是安邦治国的头等大事,有粮则稳,无粮则乱,粮食安全不能出现任何闪失。本文立足我国农业生产大国的具体国情,从人均耕地资源、自然气候条件、农业生产基础、农业科技发展、种粮比较收益等五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指出了当前我国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富有参考性和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粮食经济》2013,(6):15-16
今年以来,"节约粮食"成为粮食部门乃至全社会的热门话题。5月15日,国家粮食局发出了《关于粮食行业带头爱粮节粮反对浪费的指导意见》,5月份举行的粮食科技活动周也以"科学节粮减损,保障粮食安全"为主题。节约粮食,粮食部门首先要行动起来,同时带动全社会每个人的共同参与。本期专题,让我们共话"节约粮食"。  相似文献   

19.
关于有效提升国家粮食安全能力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9月至今,国际粮价飙升、国内粮价持续大幅上涨.带动了新一轮的价格普涨,日益严峻的“粮荒”使许多贫穷国家民众面临饥饿威胁.不少国家也因此面临社会动荡的风险,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粮食安全问题再一次成为了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话题。事实再一次充分证明了“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稳天下安”的重要性、正确性、长久性。因此,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粮情出发,对待国家的粮食安全,一定要居安思危,处丰虑歉,保持清醒头脑,怀有忧患意识,这绝不是把粮食安全问题扩大化,而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必须长期正视的困难与挑战。当前,粮食安全面临新的变化、存在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冷静思考、重新审势,积极探索新对策,才能有效提升国家粮食安全能力,确保粮油流通规范有序、宏观调控有力、市场保障有效,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20.
孙薇 《现代食品》2023,(12):1-3
近年,随着国家不断强化对粮食收储的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等赋能节粮减损环节日益显著,探究粮食收储中的节粮减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挖掘造成粮食收储工作中产生损耗的成因,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优化粮食收储环节管理工作的方法以及节粮减损的改进措施,旨在为加快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