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剥削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往往被人们从政治、道德的角度去解读和评判。文章从生产力发展、经济的视角对剥削的含义及其实质进行分析,还原与其在生产力发展中的本来面目,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对非公经济的认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剥削”观与我国现实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来,理论界在讨论劳动价值理论问题中。涉及到“剥削”问题。见解很不一致,有人说:剥削“指的是一种应当否定的负面社会现象,尤其是在我国,确认某人存在剥削,几乎等于宣判了该人政治上的死刑”。有人说:过去认为“一切非劳动的报酬都是对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剥削,因而是不道德的,应当受到谴责。可是按照生产要素创造价值论,就不能说存在剥削”。有的虽承认剥削,只是指在劳动力价值以下给付工资或以其他非法手段获取收入。有的学者持相反意见。讨论中事实上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怎样看待“剥削”问题和怎样认识我国现实经济中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发展的源泉动力———科学技术孟海贵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极其缓慢,几百年甚而上千年没有明显的变化,古人不能认识生产力在社会中的地位。到了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明显化,在此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论...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社会主义”探析——兼论“生产关系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比较 ,深入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两种不同效果的根本原因 ,提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认识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6.
对“剥削有功论”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必然涉及我国现阶段的剩余劳动和剥削问题。过去我们对刘少奇“剥削有功论”的批判是完全错误的,当时的资本主义剥削在我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进步性,资本家组织生产、发展生产的确有功,剥削对工人阶级也有利,剥削关系不能让资本家个人负责。我们现在引进外来资本主义的剥削,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本国私营经济中存在按资分配和剩余索取,但本质上不是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离开生产力的发展谈消灭剥削,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空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许成安同志《对“价值”和“剥削”范畴内涵的探讨》一文的主要观点提出了质疑:一是许文在“价值”的内涵方面要人们“温习”所谓的马恩的两段话,一段根本不是马克思的话,而是被马克思批判的阿·瓦格纳的话,一段虽是恩格斯的话,但其本人后来已多次作了自我否定。许文提出这两段话表现出了调和不同价值概念的倾向,显然无助于“深化价值理论研究”。二是许文对“剥削”范畴的理解偏于文化、道德、法律乃至“词性”,而未作为经济学范畴来认识,同时对剥削在今天的历史正当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9.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实现与自然界和谐健康协调有序地发展.但我国现行的政治经济学教材把"生产力"的概念定义为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这个定义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无视自然界固有的规律性.人类如果过分滥用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人和自然关系的不协调乃至严重冲突."生产力"概念的定义应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0.
对“价值”和“剥削”范畴内涵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理论研究的前提是对价值范畴进行定义。经济学说史上的四大价值理论对价值范畴内涵的解释是不同的。深化价值理论研究应该重视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价值是从一种比较中或关系中得出来的”思想的研究。而允许并鼓励私营经济发展,则需要对剥削范畴的词义性质进行界定,无论从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是从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出发点来看,剥削都是非正当的和值得谴责的。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市场,拉开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帷幕.但是中国近代经济始终没有发生质的飞跃,究其原因根本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匹配.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之所以能够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人们征服、改造和利用自然界的一定生产劳动能力和力量,作为一种集体合力,从根本上决定了人们发挥这种能力和力量的社会形式.生产关系作为一定生产组织中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形式,必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生产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以及物的作用的发挥,由此从整体上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之所以能够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人们征服、改造和利用自然界的一定生产劳动能力和力量,作为一种集体合力,从根本上决定了人们发挥这种能力和力量的社会形式。生产关系作为一定生产组织中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形式,必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生产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以及物的作用的发挥,由此从整体上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舒解生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4(4):83-84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是依靠外力的推动,而是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自己运动”的结果。在人类社会这个充满着错综复杂矛盾和斗争的有机系统中,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其基本表现形态不外乎生存的需要,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力和精神力等几个方面。本通过对诸种矛盾的层次分析,可以看到,在诸种矛盾因素组合而成的动力系统中,生产力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然而它的作用又只有在整个动力系统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判断社会进步与判断社会性质是两个标准,不是一个标准。所有制的不同性质和形式,不能成为判断社会进步的标准。“解放生产方,发展生产力”,不能成为判断社会性质的标准。把它作为判断社会主义性质的“本质的枝心”、“本质的首要特征”并与资本主义相区别,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6.
17.
作者从五个方面阐明了剥削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剥削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剥削是资本主义生产正常进行的内在因素,剥削是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提高的物质力量,剥削是促进资本主义社会文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剥削是改变社会私有制结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毛泽东、邓小平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思想进行了对比研究 ,阐明了毛泽东、邓小平在这一问题上的共同认识和存在的差异 ,并就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
在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状态下生产资料所有者能够获得消费者剩余,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形式导致贫富差距。在劳动力市场均衡状态下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消费者剩余消失,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形式并不必然导致生产资料所有者占有劳动剩余产品。劳动产品在劳动者之间分配的合理性和生产资料计划配置的合理性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两个假设前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