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9—2010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据中国经济增长与价格形成理论模型以及CMAFM计量模型,分析与预测2009—2010年间中国经济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支持下的复苏过程。本文认为,中国需求管理应该继续采取扩张性政策取向,完成中国经济景气从萧条到繁荣的周期形态转换,并且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模式相适应,形成以促进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的政策架构。  相似文献   

2.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5-2006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年中国经济向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预期方向稳定发展,继续呈现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良好配合态势。2006年乃至"十一五"期间,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保持其中性政策取向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在最高可持续增长率(HSGR)的需求管理最终政策目标指导下,建立价格、工资与汇率动态调整一致的政策目标体系,通过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积极操作,以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3.
我们认为,2007年宏观调控的主要着力点是抑制投资反弹、加强流动性管理、加快扩大内需、防止通货及资产价格膨胀,同时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亦是监管层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经济金融政策的要点是: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点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继续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着力促进各项调控政策的落实;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综合改革;切实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具体措施主要有:1.继续…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运用IS-LM图式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效力以及各自面临制约的分析,并考虑中长期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理论上讲都有失效的可能,但在中国均未成为现实;(2)目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面临制约,单独实施难以取得最佳政策效果;(3)为启动经济增长,短期内大可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结合起来考虑,而不应对立;(4)从中长期来看,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将不是需求管理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而是促进结构转换的供给政策,为此需要进一步明确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5.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配合是健全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基础条件。利用多元方向分位数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不同强度的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债务可控三大经济目标有效性的影响,以及财政政策结构变化对货币政策调控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下行时期,低强度的税收政策与宽松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协调组合能够快速地促进经济恢复,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目标;经济过热时期,高强度的税收政策与紧缩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协调能够有效地稳定物价水平,实现抑制通货膨胀目标;经济平稳时期,高强度的财政支出与紧缩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协调能够实现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和降低政府债务三大调控目标。因此,应根据不同经济时期的政策目标,调整财政货币政策组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持生产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合理比重,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以期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廓清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动态调控宏观经济的机理,揭示了两者协调影响经济的“黑箱”机制及其在经济不同阶段的搭配方式;运用中国2004—2019年的经济季度数据,构建TVP SV VAR模型探究两类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效应。研究发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共同把控流动性“闸门”实现互动协调;财政政策搭配货币政策具有时变性,在整体上“同向发力”推动经济发展;两类政策对产出的影响并非始终如理论一致,在结构层面仍有优化靶向性操作的余地。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财政投资的效率及其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但对民间投资和带动作用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受分配不公,宏观税负过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阻,国际需求振和体制性收缩等因素的影响。为支持经济增长,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率,必然调整财政政策并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8.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由于在终极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同属国家的需求管理政策,因此可以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的要求,进行合宜的搭配组合。本文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四个阶段,并总结政策组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经验启示的基础上,根据“十一五”新时期的时代背景要求,分析了如何实施稳健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双稳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等问题,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经济政策是指各级政府为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现各级经济调控目标而制定的各项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经济政策在我国主要有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国民收入分配政策、投资政策、工资政策及对外经济关系的政策等等。优化经济政策是政府调控经济活动的必要职能。加快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0.
逻辑分析和大萧条时期的经验都表明,货币政策在需求约束型的萧条经济中发挥启动作用是可能的,但要必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从金融角度观察,银行系统基本安全、货币有充分的供给弹性和证券市场正常运行;从总需求角度来看,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至少不被政策打压。美国在胡佛总统时期由于上述条件不存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样无效。罗斯福总统在修复经济机制的同时实施的国家干预政策不是经济调控手段的唯一选择,而是政治上的最佳选择。在供给约束型经济中,货币政策足以治理输入性的萧条。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1978—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并利用情景分析模拟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汇率政策的变动对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能抑制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对GDP、消费、投资和出口总额均有积极影响;提高人民币汇率,可促进经济增长,扩大投资和出口。  相似文献   

12.
我国扩大内需政策效应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1998年到2002年,我国围绕扩大内需实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是比较现实和正确的。在高投资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和增长时期。现在的问题是投资偏热,而消费偏冷,经济增长的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要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地均衡运行,应该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更多地依靠消费而不是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目前 ,我国扩大内需的最大障碍是有效需求不足 ,为此 ,中央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并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调控经济运行。但由于我国经济长期处于“短缺”状态 ,许多宏观政策包括税收政策 ,其目的是防止过渡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引起的通货膨胀。控制投资和消费 ,防止经济过热。本文分析了在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效果不够明显的背景下 ,提出了调整现行税收政策的建议 ,以适应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4—2005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4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良好配合格局,完成从经济萧条到经济繁荣的经济周期形态转换,但总体经济景气开始转折下行。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保持其政策取向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建立最高可持续增长率(HSGR)性质的需求管理政策目标,通过积极财政政策的成功转型和稳健货币政策的适度扩张性操作,形成以增加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的一致政策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5.
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我国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宏观调控政策也随之转变,货币政策由大规模刺激转为微刺激和定向调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更加灵活;财政政策的主基调转变为减轻企业税负,增加民生支出,完善社保体系;产业政策以淘汰落后产能、重组过剩产业和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为主。在对外经济政策方面,继续扩大开放,进行"一带一路"建设,发起设立国际金融机构,推动自贸区建设,从产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产业输出与产品输出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主导国际经济合作,带动各国经济共同繁荣。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表现出新特点:从需求管理为主转变为供给管理为主、需求管理为辅;政策将是连续和稳健的,不再大起大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改革和创新来激发市场经济主体活力;全新的国际经济战略将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相似文献   

16.
关于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市场竞争的强化、严重的重复建设、“软着陆”政策的影响 ,消费需求增长的放慢等几方面分析了我国通货紧缩形成的原因 ,并提出了几点政策思考 :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适度增发货币 ,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 ;妥善协调金融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短期看,投资是购买、是需求,而经济增长是供给、是销售。减少购买,减少需求就会抑制供给,压抑经济增长。适当增长购买、扩大需求,就可以刺激生产,增加供给,促进经济增长。当前国家采取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主要目的就是增加国内的有效需求,这其中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是一项主要政策。本文运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80-2004年的统计数据(表1所示),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GrangerCausality因果关系检验法和回归分析法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相关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固定资产投资对名义GDP的弹性系数进行测算。一…  相似文献   

18.
罗伟 《当代经济》2006,(17):97-98
从短期看,投资是购买、是需求,而经济增长是供给、是销售.减少购买,减少需求就会抑制供给,压抑经济增长.适当增长购买、扩大需求,就可以刺激生产,增加供给,促进经济增长.当前国家采取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主要目的就是增加国内的有效需求,这其中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是一项主要政策.本文运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80-2004年的统计数据(表1所示),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Granger Causality因果关系检验法和回归分析法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相关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固定资产投资对名义GDP的弹性系数进行测算.  相似文献   

19.
《现代财经》2015,(12):88-98
本文构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区制转移特征的DSGE模型,考察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在不同时期联合动态效应,回答我国财政政策在不同时期是否起到"自动稳定器"作用,并对我国在不同区制下静态和动态财政政策乘数进行测算,同时对我国2008—2010年的四万亿财政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1)区制转移模型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反应系数结果说明我国在经济高涨期和经济衰退期采用货币政策调控主要目标是产出,对通货膨胀容忍较高,我国财政政策对政府发行债券收入反应非常不敏感,税收与政府支出及产出间关系密切;(2)模型脉冲响应结果说明在不同体制下我国政府支出影响均衡的传导是相同的,我国财政政策实施能够使主要经济变量受到冲击后回到均衡状态;(3)对我国财政政策乘数测算结果小于以往学者测算结果,我国四万亿财政政策实施效果模拟显示政策拉动了产出,四万亿投资较好地熨平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意外冲击,对经济产生了积极的正向影响,负面效应则是同时挤出了私人消费,通货膨胀加剧。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国内生产总值适度增长,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改善,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 ●进入4月份以来,部分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增幅减缓,根本原因在于:由于投资、消费、出口增长速度放慢,需求拉力减弱。 ●针对经济运行增幅减缓的新动向,宏观调控要在着力改善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大投资和启动消费方面,实行“三个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