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爱英 《经济师》2007,22(4):85-86
民营化基金是国外民营化过程中重要金融中介机构。文章在简要回顾国外民营化基金经验的基础上,介绍当前我国民营化基金的主要盈利模式,分析其主要发展机遇,并指出民营化基金是解决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两大难题——国企改革和金融改革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
陈爱贞 《当代财经》2005,(12):14-18
在席卷全球的经济管制改革中,国有企业的民营化和产权多元化也成为我国经济管制改革中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形式,但由于我国市场化程度低和管制框架不完善等原因,出现了产权改革与引入市场竞争之间的悖论现象。基于我国经济管制改革的特殊性,我国在构建产权改革基础的同时,必须把握产权改革的“度”。其中对“广度”的把握应以保护社会公众利益为基准;对“深度”的把握应以引入市场竞争为基准。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讲的民营是指政府所有权和控制权之外的所企业,目前国有中小企业的“民营化”改革,是推动企业从“官营”变为“民营”,是使政府对企业的控制权和所有权逐步转移到非国有的或非政府的经济实体的以和所有权的过程,一是政府产权从国有中小企业中退出,由民营企业的产权主体取而代之;二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政府产权置换的力度;三是中国的改革是政论主导型的改革,政府的主动性是目前国有中小企业民营化进程的主要推动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过去的需求侧改革难以为继,供给侧结构存在低端无效供给过剩、中高端有效供给不足的局面.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成为促进国企转型创新的新引擎.本文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层层论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深化国企改革、促进国企转型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国企产权主体虚位的问题 ,使国企人不尽责 ,资源浪费 ,成本不降 ,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亏损面过大 ,造成国企改革步履艰难 ,成为改革中的“老大难”问题 ,拖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因此 ,国企改革必须产权主体到位 ,建立劳资共有经济与按全要素分配的制度 ,实施股份制。通过多元成份化管理 ,使企业高层、中层、基层股份及合理公平的激励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国企产权的“主人”方能到位 ,国企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6.
产权切换并非国企实现扭亏增盈的契机,产权改革过程中的非规范性以及附随的非理性行为,使得“产权效应”依附于沉重的磨擦成本,而且表现出时间上的滞后性。所以,国企改革的核心在于产权机制与竞争机制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经济转型国家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案:一、努力寻求有发展前途的所有者;二、企业内部人拥有产权;三、实施大规模私有券方案。本文主要对这三种方案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国企改革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处于转轨中的新兴市场国家,渐进式的改革路线帮助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使大量改革措施带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但众多研究我国民营化效应的文献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因素对产权效率的影响,这与民营化效应息息相关。已有文献关注内部公司治理对民营化效应的影响,但忽略了我国独特外部制度环境的作用。本文则重点考察外部制度环境因素与民营化效应之间的相关性,即在什么样的制度环境下私有产权具有更高的效率,民营化行为更能够提升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9.
进一步规范产权改革行为,从而达到兼顾公平和效益,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侵害,是当前继续深化改革的重大目标。从对“郎顾之争”的认识提出国企改革中的公正问题,建议引入民意和学者咨询机构来进一步规范产权改革行为,以促进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0.
“中等收入陷阱”还是“转型陷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现在需要警惕的不是所谓“中等收入陷阱”,而是“转型陷阱”。“转型陷阱”指的是,在改革和转型过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阻止进一步变革的过程,要求维持现状,希望将某些具有过渡性特征的体制因素定型化,形成最有利于其利益最大化的“混合型体制”,并由此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畸形化和经济社会问题的不断积累。“中等收入陷阱”的突出表现是原有支撑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耗尽而形成的经济停滞,而“转型陷阱”的主要表现则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畸形化。我们现在所处的状态既不是改革处于胶着状态,也不是改革受挫,也不是改革处于停滞状态,甚至也不是向旧体制倒退,而是将转型中某一特殊“过渡形态”定型化,形成以维护既得利益为主要目标的混合型体制。现在中国问题的关键是要打破“转型陷阱”的逻辑,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重新凝聚改革共识,坚定不移地走向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1.
国企改革几个重要理论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企结构改革成功不能代替企业制度改革。要警惕各类“消解论”企图消除全民所有制的主张。国企改革的根本问题是所有权制度,我国国有企业产权问题的特殊性所有权本身的制度安排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2.
1.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合法性问题 谈到国资流失的问题,就不能不谈国企改革中的产权改革问题。关键是如何看待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与国有资产流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郎张之争”为其代表的学界关于MBO争论的实质是国企改革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是不能停下的,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方向也是历史的必然。本文从MBO的基本内涵出发,分析其基本特征、实施所必需的条件等因素,试图探索MBO在我国“异化”的深层次原因,即MBO在中国表现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代表(地方政府)与经理层之间或者经理层自己定价、自己收购的“内部交易”,并分析其成因,从而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提供对策———创造实施MBO“外部交易”所需的一切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西方国家民营化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营化改革是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政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本文从民营化概念的基本内涵入手,在对西方民营化改革原因、条件和特点以及我国的民营化改革实践及其障碍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西方民营化改革对于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转型时期民营经济融资困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我国转型时期民营经济融资现状目前,我国还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方式上,我国采取的是渐进式改革战略,而现有的改革实践已基本证明我国既有的渐进式改革是较为成功的,其中一个关键就是实现了所谓的“增长衔接”(张杰,1999)。改革初期,国家通过价格双轨制、金融补贴以及强有力的金融控制,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稳步下降。而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被视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产权改革是国企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备受社会公众和理论界的关注.从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年里,国企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改革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转型国家创建有效的公司治理制度是“后华盛顿共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成为转型国家制度改革的关键内容。本文对东欧转型国家公司治理的发展进程进行了梳理,特别关注产权变革、股权结构演进以及制度环境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并探讨了东欧转型国家公司治理的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18.
国企产权改革应做到三个坚定不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国企改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开始拉开了序幕,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一步一步地向前进。目前国企改革已进入攻坚战阶段,遇到了一个最大的也是核心的问题,那就是当前引起理论界和社会广泛关注的国企产权改革问题,这个问题聚焦在是否要进行产权改革以及怎样改革。大论战后,冷静思考国企产权改革,我认为国企改革应做到三个坚定不移。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背景下,我国于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由“生产型增值税”转型的“消费型增值税”。增值税转型改革是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最重要的内容。在介绍增值税转型的含义和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增值税转型对我国企业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国企内博弈格局变迁与“经营者控制”风险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内博弈格局决定了企业行为特点,我国转型时期由于融资、产权结构及改革舆论等方面的影响,国有企业内博弈格局严重失衡并现实地体现了“经营者控制”风险。“经营者控制”导致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扭曲,要素所有者收益分配不均衡,降低了国有资产的收益率,已成为改革的重大挑战。国企改革必须着眼于企业内博弈格局再塑,加快经营者市场及企业信息的规模披露,强化外部监管,推动企业各要素所有者收益分配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