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产生邻避现象的数量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邻避现象产生一系列法律问题也随之增多。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邻避建设引起的邻避冲突越来越多,最终会造成邻避事件,甚至破坏公共财产,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秩序。相关规定的法律法规虽然数量众多,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对邻避现象的概念、特征、分类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确立了邻避现象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对象,对邻避现象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研究,试图寻找引发邻避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国外有关邻避冲突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邻避现象的相关概念和分类、邻避抗争的合理性、邻避冲突的影响因素等研究主题上,为我国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性框架。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存在分歧,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内容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扩大和人口增加,邻避设施必将由于其承担的重要公共服务职能而成为未来发展的必要选择。同时,邻避设施的负面性又会令设施选址地的居民因恐惧而引发邻避冲突事件。未来,嘉兴邻避事件的预防和生态环境的治理能够从台湾经验中获得三点启示:(1)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合理考虑每个群体的利益;(2)创新建设方式,调动民众参与;(3)重视可持续发展,建设永续发展共同体。只要做好监督规范以及补偿机制,对民众进行科普教育,邻避设施也有可能成为邻睦友好的设施。  相似文献   

4.
邻避冲突是由于垃圾场、高速公路、殡仪馆等公益性设施的修建所引发的、设施周边居民基于邻避情结、旨在阻挠设施修建的抗争。基于邻避决策的现状,邻避冲突的困境通常体现为非理性的邻避诉求与政府"非邻避化"的处置方式。政府与居民的互动实践表明,政治体制吸纳邻避冲突与邻避冲突的制度嵌入将有助于邻避冲突的困境化解。  相似文献   

5.
邓自芬 《全国商情》2012,(22):95-96
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案件发生日益频繁,但因法制不健全,导致公共利益得不到保障。本文从案例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现有法律对民事公益诉讼中当事人问题的限制和障碍,提出了扩张原告资格、扩大被告范围和适当引入第三人的建议,为我国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中存在着诸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的严重错位、补偿方式、范围与标准不合理以及补偿程序不健全等问题.对此,必须正确界定"公共利益"范围、实现补偿方式、范围与标准的合理化、明确政府的角色与定位和加强司法救济,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7.
必须以公共利益和市场失灵两个要点来界定政府社会职能的范围。我国政府履行社会职能的改革模式应该是“政府购买划桨人”。  相似文献   

8.
公共利益是一定范围内的多数社会成员享有的利益,其主体的范围和利益的内容随着情形的变化而不同,因此,准确界定公共利益的概念是很困难的,应该把着力点放在保证公共利益目的的实现上。《行政许可法》中涉及公共利益的条款共有五类,其具体含义和实现公共利益目的的方法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国际反倾销法中的公共利益原则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倾销损害是反倾销的最直接目的.但随着其使用频率的提高、范围的扩大,反倾销的合理性也越来越受到质疑,因为其在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同时,却损害了社会的整体利益.鉴于此,有些国家或地区已经或正在考虑将公共利益原则引入反倾销立法中.研究"公共利益"这一新的重要课题,对我们在立法和实践中完善我国的反倾销法律制度,保护国家的整体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必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不完善,存在征地范围过宽,公共利益界定模糊,补偿标准过低和补偿方式单一,征收程序缺乏有效监督和公平裁决的机制,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土地产权关系模糊等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严格界定和控制公共利益的范围,扩大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完善征地程序、确保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明确集体土地产权、在法律上赋予其与国有土地平等的产权地位.  相似文献   

11.
公共利益:公共治理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政治学理论认为,政府是社会利益的代表,其行政行为的价值取向应当是社会公共利益。然而,关于公共利益是否存在、公共利益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公共利益等问题,学术界依然存有分歧。文章通过梳理公共利益理论的研究脉络来探讨多元主体的公共治理境域中的公共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重庆"钉子户"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该事件的产生涉及若干《物权法》上的问题,也反映了目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存在的缺陷。弥补这些缺陷应在《物权法》中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确定拆迁补偿的规则,从而进一步完善《物权法》中的征收制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权益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在司法实践中,虽说有检察机关针对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提起民事诉讼的成功案例,但是对于人民检察院针对侵害公民重要权利的案件提起民事诉讼却无人问津。作为民事检察监督的一部分,检察机关在特殊民事案件中的起诉资格问题至今未能解决。这个问题既是理论问题,更是立法及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经营权与劳动权的冲突是竞业限制制度所面临的核心问题,而权利的冲突需要通过合理的限制契约自由来加以化解。因此,对离职竞业限制的范围进行合理性审查具有法理基础和现实意义。基于我国《劳动合同法》第24条,通过对相关法理、学理以及司法实践进行分析,文章总结了我国离职竞业限制行业范围以及地域范围的几种审查标准。同时,我们认为竞争法下相关市场概念的引入能够对竞业限制的范围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建议在合理性审查过程中要树立平等保护理念,权衡相关原则以及考量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5.
对于我国土地征收(用)中的公共利益问题,我国相关法律均未作出明确界定,使得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被泛化,严重侵害了征收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明确界定和合理把握公共利益问题,必须建立相应程序、遵循相应的原则和标准。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司法》第213条与215条在公法领域上规制了公司从事违法经营活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成为《公司法》第5条第一款的配套设计,但是其在私法领域上存在民事救济赔偿不足的缺陷,因此引入公司设立无效宣告制度谓之必要。该制度一方面解决了上述立法缺陷的问题,完善了《公司法》第5条在私法责任上的配套制度设计,另一方面也维护了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及健康的市场经济秩序和公司发展。虽然公司设立无效宣告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公司独立人格、有限责任的理念,但是基于对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法益衡量,在立法层面可以有效地平衡价值取向。例如,该制度适用的追责对象范围限定应当包括实际违法经营者及明知或者故意放任其实施的发起人或股东,适用情形上应当仅限定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定,以公司的名义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经营活动这三类情形。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专利法》第六十三条关于先用权的条款,有时难以有效保障在先实施人的利益,同时有损社会公众利益,要在时间、范围、使用条件、权利内容和权利客体等方面加以调整,在保护专利权人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为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提起民事诉讼的制度,在当代绝大部分国家都有相关的规定。我国目前没有这样的制度,但是国家的社会公共利益不断受到侵害的现实说明在我国建立这一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从民事公诉权现实需要入手,提出我国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如何构建弱势群体公共利益的表达机制,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主政治进步过程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我国目前弱势群体公共利益表达问题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从政府理念、监督机制、教育等方面入手,提出构建弱势群体公共利益表达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法是用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优先作为法律的核心精神,它专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本文阐述了经济法对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意义,分析了经济法中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