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大萧条"以来的百年金融史看今天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大危机"也是原有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平衡被打破的产物,它既意味着旧的平衡格局难以为继,也预示着新的平衡格局会不断形成。 相似文献
2.
3.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否是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的原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现行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下的国际收支问题。分析表明,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不仅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过去30年间频繁发生的众多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在该体系安排下,汇率调整很难解决储备货币发行国国际收支赤字和全球失衡问题;无论储备货币国选择国际收支盈余、赤字还是平衡的政策,都难以避免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和不稳定。因此,缓解全球失衡、防范和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显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4.
全球金融危机下对深化东亚金融合作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东亚金融合作的历程看,东亚金融合作是在东亚金融危机中诞生,又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不断发展的。尽管东亚金融合作已经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不少实质性的进展,但此次金融危机对金融全球化下东亚各国如何进一步推进区域金融合作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在分析东亚金融合作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如何推动亚洲债券市场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全球金融动荡环境下的东亚金融合作:政策选择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急剧动荡的外部金融环境下,东亚地区的金融合作进程应如何进一步推进?一、制度化的汇率合作机制应当缓行,汇率政策协调需要加强;二、加强各经济体金融市场的相互开放和区域债券市场的建设;三、在东亚区域储备合作方面,将多边化CMI机制建设为多国合作的金融投资基金。 相似文献
6.
从应对全球经济失衡视角看东亚经济金融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常项目收支失衡加剧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以美国为一极的发达国家经常项目逆差急剧膨胀;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常项目顺差不断扩张。由于经常项目赤字滚雪球般地急剧膨胀,加上美国储蓄率过低、财政赤字高涨,导致了美国对国际资本的巨大需求。而东亚地区由于汇率体制和对美经济依存等原因,被动地持有大量美元资产并向美国提供大量资金。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不断向主要几个国家和地区集中,从中长期来看这种不均衡现象是不可持续的,东亚国家面临极大的风险。这一背景下,加强东亚区域经济金融合作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货币博弈的强与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本位下,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有助于一国积累黄金储备,维持本币与黄金挂钩及其国际影响力。但在信用货币本位和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综合国力尤其是金融实力显得更为重要。美国凭借强大的金融实力,在国际分工和货币博弈中占尽优势。许多发展中国家为防范资本流动冲击,被迫积累贸易顺差,将大量外汇储备投向美国,维护美元的地位。金融危机后,金融全球化步伐放慢,但很难逆转。美国经济金融调整较快,虽然美元面临贬值压力,但其地位不会受到很大冲击。中国实力相对上升,但仍是美元区的一部分;国际收支顺差仍很大,中国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依赖,可能超过美国对中国资金的需求,这将削弱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博弈中的地位。人民币要真正走向国际化,需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为此,必须加快建设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完善货币调控和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金融合作:东亚应对全球失衡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长期来看,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不断向主要几个国家和地区集中是不可持续的,东亚国家面临极大的风险。这一背景下,加强东亚区域经济金融合作是必然的选择。东亚国家和地区应完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加强区域货币和贸易投资合作,并进一步促进亚洲债券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9.
引言:新的平衡格局是否正在形成从“大萧条”以来的80年金融史看今天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大危机”也是原有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平衡被打破的产物。因此,危机本身具有两面性,它既意味着旧的平衡格局难以为继,也预示着新的平衡格局会不断形成,而目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的反复与动荡则说明了市场正在试图寻找新的平衡点。对于美围等西方发达国家而言,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一直为减少其对美元的依赖而持续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中国的努力或许能促使新国际货币和金融秩序的形成。中国对现存货币和金融规则的挑战的战略出发点是减少其对美元的依赖。最终的目的是国家目标的达成:解决12亿人口的生计问题以及保持8%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速。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视以美元为国际中心货币的全球现有金融结构为过去时。而全球现有金融机构对达成中国的国家目标是不利的。如果IMF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越发重要的地位根据2007年的三年期央行调查(Triennial Central Bank Survey),在美国次贷危机前,同时也是希腊发生债务危机的两年前,外汇市场上的日均总成交量中美元的单边交易占到了85.6%,是运用最广泛的贸易通货。相比之下,欧元占到了37%,作为第二贸易通货,却被美元远远甩开。同样的标准下,人民币仅仅占到0.5%,位列第20。到2013年4月,美元的占比上升至87%,欧元下降至33.4%, 相似文献
12.
13.
一场由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正在席卷全球,并已经危及到实体经济,被波及的经济体占全球产出的一半以上。这场金融海啸的高潮是2008年9月15日爆发的,迄今约100天,区区百日,竟然演变成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重大的危机。 相似文献
14.
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和中国的应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去年爆发美国次贷危机波及面广,影响程度深,已经逐渐演变为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大海啸。根据本文的分析,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纸币制度下的流动性泛滥。考虑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的格局仍然将是以美国为主导的,所以中国应对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以及保持日后经济高速增长的政策取向应以重新盯住美元为主。 相似文献
15.
一、金融霸权主义是造成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近几十年来,美国在全球大量地寻求国际借贷,引起了世界主要经济区域之间国际资本运动分配的深刻变化,而且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目睹了金融全球化过程的出现。20世纪60-70年代国际资本主要以南北为轴心流动, 相似文献
16.
碳金融能否成为全球货币金融新体系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各国正在寻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转型之路。由发展“低碳经济”引发的“碳减排”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声势浩大地展开。事实上,各国想借发展低碳经济,通过能源产业转型和新能源产业革命的方式再造经济增长,并试图再次争夺全球经济的制高点。一场没有硝烟的全球“绿色战役”已经打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经济转轨国家、发展中大国,或是中小国家,都将围绕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而产生新的冲突与博弈。 相似文献
17.
2015年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权重为10.92%,排在美元41.73%和欧元30.93%之后、日元8.33%和英镑8.09%之前。此决定将于2016年10月1日生效。这无疑是中国经济的里程碑事件。人民币国际化的历程SDR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可作国际储备。SDR货币篮子每五年由IMF根据各货币在国际贸易、金融市场上的地位决定是否需要加入新货币,同时调整篮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