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民营企业劳资关系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针对我国民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现状,深入研究了民营企业劳资矛盾的理论根源,进而从中得到启示: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如何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接着阐述了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劳资冲突的表现形式,然后分析了在民营企业产生劳资冲突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如何在民营企业中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论述了在生产、交换与分配领域中劳动与资本的必然对立与冲突,同时,马克思看到在劳资对立关系中,也蕴含着一定条件下劳动与资本合作的可能。对马克思劳资冲突必然性与劳资合作重要性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更为分析现阶段民营企业劳资冲突以及如何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提供一种方向性视角。因此,全面解析马克思劳资关系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营企业在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许多民营企业存在经营行为、用工行为不规范的问题,民营企业劳资关系中的矛盾与争议不断增多,一部分已经演变成劳资冲突,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我国劳资冲突日益尖锐的现状与失衡的劳资关系显著相关,因此研究怎样平衡劳资关系是劳资领域的重点。演化博弈为研究劳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工具。劳资关系演化模型模拟了平衡的劳资关系的演化过程,演化结果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劳资冲突演变为劳资合作,证明了平衡的劳资关系是促进劳资合作的关键,并为研究劳资关系平衡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平衡劳资关系有两条演化路径,一条是由劳资自主演化,这条路径充满劳资冲突,是劳资双方不断找平衡的过程;另一条路径是由政府介入劳资博弈,不仅可以缩短劳资冲突过程,并且还能加速进入劳资关系平衡阶段。我国劳资关系在沿着第一路径演化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政府构建平衡劳资关系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6.
张鑫 《经济研究导刊》2012,(18):282-283
高校餐饮劳资关系存在着劳动者工作时间长,劳动者工资报酬普遍偏低等劳资矛盾,针对以上矛盾探讨了和谐劳资关系建立的几种办法以及和谐劳资关系建立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梁继先 《经济师》2006,(8):58-59
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劳资关系问题也凸现出来。劳资矛盾突出表现在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和劳动保护三个方面。调整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劳资关系主要从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三方入手。  相似文献   

8.
构建新时期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协调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我国劳资关系总体上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由此引发了私营企业劳资矛盾频发,劳工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日益增多,成为制约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调整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关键是劳资关系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劳资关系问题比较突出,而且由于劳工的弱势地位、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管理水平的落后以及缺乏工会维权和政府劳动管理的有效约束等原因,中小企业的劳资矛盾不能被纳入制度化的管理和协调体系。有效地解决当前中小企业劳资关系中的难点问题,有赖于在政府劳资关系管理、工会职能的发挥、及雇主的组织建设等方面作出实质性改进。  相似文献   

10.
劳资关系中政府介入行为的边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惊波 《经济论坛》2007,(11):7-8,32
改革开放后,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劳动关系已成为我国多种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近年来,随着收入分配差距的逐渐扩大,一些企业中劳动的合法权益受侵害的事件频繁出现以及这些事件的社会影响,使得劳资关系问题成为社会与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劳资关系中的核心问题是劳资双方权益的矛盾和冲突问题.政府作为第三方,在协调处理劳资矛盾和冲突时应如何作为,是劳资关系问题的讨论焦点之一.本文拟从劳资关系的本质及劳动者的特殊性,从政府介入劳资关系的目的、原则与方式等方面,来探讨政府介入劳资关系的行为边界.  相似文献   

11.
转轨经济中构建劳资合作制度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向阳 《当代财经》2007,(10):11-15
近年来,我国转轨经济中劳资双方矛盾日益增多,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说明劳资不合作的原因,并探求建立劳资合作制度的途径.如果把劳资关系看作是一种制度安排,就可以使用博弈论的方法来研究劳资合作制度的形成.研究发现,第一,在劳资双方是平等参与者的博弈中,有可能形成合作性的劳资关系,这被称为劳资合作的平等性定理;第二,在长期博弈中,利益冲突的劳资双方可以形成合作性制度安排,这被称为劳资合作的长期性定理;第三,劳资双方在多个领域同时进行多个博弈造成的制度嵌入性,可以促使劳资双方形成合作性制度,这被称为劳资合作的嵌入性定理.当前我国可以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促使劳资双方形成合作性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罗宁  李萍 《当代财经》2011,(4):120-128
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发展方式的多重转型,中国已经逐渐步入现代社会发展的高风险阶段。而劳资关系在社会经济结构变迁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在风险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作用,使相关主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问题成为了当前最为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之一。为有效协调劳资关系、控制社会风险、构建和谐社会,有必要对国内外劳资关系研究的主要理论成果进行回溯检视。本文分别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三个不同的学科领域梳理分析了国外劳资关系研究的理论脉络,其中,着力解析和阐发了马克思经典的劳资关系理论;归纳提炼了国内学者对我国劳资关系的特征、劳资冲突形成的原因、劳资关系中政府行为问题以及工会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劳资关系理论研究及未来趋势进行了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主要呈现出如下特征:一是劳资关系的历史性和暂时性,二是劳资关系在交换领域形式上的平等性和实质上的不平等性,三是劳资关系在生产领域的对立统一性。上述特征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劳资关系及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是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经济劳资关系存在的必然性,二是正视劳资关系双方地位和权利的不平等性,三是全面了解和归纳劳资矛盾和冲突的各种表现,四是承认劳资关系和谐发展的可能并寻求劳资关系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制度不但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而且还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结构,当代中国已经进入社会阶级分化的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劳动力成为商品,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劳资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阶级和谐的重要性,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劳资矛盾乃至阶级和谐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我们必须深化改革在法律上建立劳资平等协商对话机制,才能保障和推进中国劳资关系和谐乃至社会阶级和谐。  相似文献   

15.
劳资关系是基本的经济社会关系与企业管理关系。劳资关系协调与否对宏观经济的发展、企业成长和社会和谐稳定是有重要意义的。以建筑业为例,分别从其管理效率和体制、进入一退出成本、工人就业特点和环境及其维权意识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建筑业劳资关系的现状,阐述了劳资矛盾不断恶化的深刻原因,最后提出了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以富士康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典型事件的发生说明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存在问题。用工制度落后,相关法律法规建尚不完善,拖欠员工工资、不给员工缴纳保险,甚至不和员工签定劳动合同等现象随处可见,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尽快减少劳资间的矛盾,构建和谐的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外资企业劳资关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资本的流入,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劳资矛盾日益激化,劳资关系的剧烈冲突将成为不争的事实。现阶段我国劳资关系紧张现状不容忽视,从外资企业在华的劳工工资、福利保障待遇等问题出发,研究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的政策建议。解决劳资双方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完善制度、健全组织、加强教育、严格执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劳资关系的结构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发生剧烈变化,劳资冲突频繁爆发,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劳资冲突,它们带来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后果不容乐观。本文基于结合劳资冲突的产生根源,探讨了解决劳资冲突,使劳资关系能够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晓黎  魏嫚 《当代经济》2016,(31):96-97
党中央一直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就社会经济层面来说,创建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企业为实现长远发展目标也需要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本文从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通过探讨广东劳资冲突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杜绝劳资冲突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劳资关系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中的一种基本社会关系,由此而引起的劳资矛盾以及劳动者权益的保护问题,在我国正处于一种令人很不乐观的状况。在许多以蓝领体力劳动者为主的制造企业中,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健康状况、人身安全、工作条件、社会保障等严重违反了《劳动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