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山东省莒南县供销合作社在实现日用品、农资、再生资源、烟花爆竹农村经营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着力加强新型基层供销社建设.加快实施“双联两带”工程,即基层供销合作社和农村党支部、村委双向联合,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双向带动.全力推进基层组织体系和经营体系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县域经济发展显得愈来愈重要。各级供销社特别是站在为“三农”服务第一线的县级供销社,应该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这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进一步振兴和繁荣供销社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对新疆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时新疆供销合作社系统在新农村建设发展中的经营模式进行研究,力求为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探索一条更为有效的经营模式,以引导农村经济的发展朝着健康良性循环的道路上前进.文章主要从如何建立需求导向下的农产品“新网工程”、如何走出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的误区、供销社如何减少农产品各流通环节成本的这三个角度对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新经营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甘肃天水市供销社奋力拼搏,锐意改革,在开拓经营,创新体制,探索发展路子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围绕当前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总体要求,供销社要继续深化改革,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创新上发挥优势,承担起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寒亭区针对本地农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区供销社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模式.积极探索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新途径,开展了土地托管服务,走出了一条服务“三农”、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指导下,全省供销社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不断发挥供销社系统优势,在保障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搞活农产品流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活跃农村市场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全省供销社以“职工转变身份、企业转换体制”为重点,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中介组织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有机结合.实施一体化经营的农业经营方式。一体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点,它是一种经营模式,包括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作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供销社,有责任和义务组织分散的农民.形成共同体,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扩大农民经营的规模效应,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农民经营农产品的附加值.引导和帮助农民走上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企业化经营道路,从而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益.促使农业形成自我积累机制、增强农业的自身发展能力。这是时代赋予供销社的使命.也是提高供销社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延安南区供销社在市场经济中走人低谷,1995年.换了新班子后.调整经营思路,理清发展理念.打黄金地段牌,树老南区社旗,走新南区社路,“立足农村,服务城市.兴社富民,再创辉煌。”在农村建立商品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办法.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步伐。发展了特种玉米基地.与农民签定连片种植合同,在逐年发展的基础上,组建了“特种玉米专业合作社”.人户社员42户.每年种植50亩.每亩农民收入达600元,被农民接受.并达到了农民增收、供销社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重庆南川市供销社在上级领导的精心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真正办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大力发展“两社两化”,夯实助农增收基础.构建新型经营体系。在推进“两社两化”中抢回农村市场阵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构建供销社新型经营体系,在劲农增收中盘大做强自身实力。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合作经济》2014,(11):25-25
基本情况 湖南网上供销社成立于2009年5月,通过对农村电子商务5年的探索,已形成以下三块主体业务:1.以运营淘宝网“特色中国·湖南馆”和自有网上供销商城为主的农产品全网营销业务(及农产品进城B2C、C2B)。  相似文献   

11.
陈秉谱  张宇  杨清 《发展》2009,(3):54-55
一、历史简单回顾 始于1978年的中国农村改革,已经走过30年的光荣历程。而这一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入手,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间经历人民公社解体、家庭承包经营制、农产品贸易市场化、乡(镇)企业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区域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试验、农业税费改革及农业税的取消和对农业生产补贴等一系列变迁,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二)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我国两亿多农户的分散经营方式,导致农民难以保护自身利益,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难以有效衔接,农业服务成本难以降低。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把家庭分散经营的优势与统一经营和服务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有活力的农村经营体制,这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农业经营方式的“两个转变”,  相似文献   

13.
供销社是农村商业流通的主渠道,是沟通城乡商品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过去的几十年里,供销社在组织城乡商品交流,繁荣和稳定城乡市场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初步建立起一整套具有城乡结合、购销结合,经营与服务结合的综合性流通网络,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疲软,流通受阻。供销社原有的经营格局已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自立忱在全国供销总社三届三次理事会上提出的“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造基层社、以实行产权多元化改造社有企业、以社企分开和开放办社改造联合社、以现代经营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简称“四项改造”),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两个5号文件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根据当时全国供销社的实际而提出的战略部署,为新时期供销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经过几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不仅是对我国合作经济理论的一个贡献,而且是打开锈锁的一把钥匙,体制机制创新的法宝,更是供销社发展振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我与山西省发改委经济流通处副处长栾速建同志、省社财务处副处长吴鲁平同志一起,分别在临汾市供销社及吉县、乡宁、曲沃县供销社就国债资金项目的建设与资金使用情况、“十一五”农产品物流配送规划、供销社基层经营网点连锁改造等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我们欣喜的看到,近几年全省各级供销社按照省社刘向东主任提出的“新老三大工程”和以“基层社改造网络化、市场建设规模化”为重点的“六化工程”的建设思路与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从一个农家店的兴办看农村超市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全国总社提出了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供销社的传统经营网络,2005年,国家商务部又推出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促进农村流通体系的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生产和生活消费的安全。各级供销社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积极行动起来,利用供销社的经营网络,改造和兴建农村超市,给农村商品流通带来一缕缕现代化的新风,农村超市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面对这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怎样把农村超市办成既有现代气息又符合农村、农民需要,并且有长久生命力、竞争力的超市,值得我们从事推动这项工作的同志们研究和思考,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红塔供销社况营村超市的兴办,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为创新农村经营机制、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谷城县坚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积极探索“土地返租——连片开发——规模经营”的流转经营新机制。使土地向种养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使农民加快向工人、向市民转变。截止目前,已多种形式地盘活耕地和“四荒”资源20多万亩.  相似文献   

18.
《中国合作经济》2013,(3):28-29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要求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财政部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财政部农业司有关负责人就《意见》有关问题回答提问,  相似文献   

19.
日前,记者从重庆市供销合作社获悉,重庆农村中已经有近两成农户加入了各类专业合作社(协会)和综合服务社,带动了139.9万户农民从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特色产业中受益。  相似文献   

20.
山东供销社注重以县域为基础,发挥基层供销社系统的作用,发展新型业态,创新流通方式,逐渐构建了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扩大了农村消费市场。本文建议:要充分发挥供销社系统在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中的作用,加快建设农产品输出网络建设,完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建设具有社会性、公益性和服务性,要制定扶持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