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个人财产日渐增多,不少家庭中夫妻的财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的理财观念不再局限过去那种共同生活、共同支配收入的框框,个人财产和夫妻财产、家庭财产有了明显的划分,夫妻财产约定制应运而生,而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越来越成为人们明确财产权,预防财产纠纷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农村家庭结构从大型转向小型,从联合家庭走向核心家庭。家庭的生产、消费、生育、赡养功能正在发生变化。家庭关系上,夫妻之间平等意识增强,家庭权力核心发生变化。家庭观念由浓到淡,传统的乡土观念发生变化。这是农村发展的结果,体现了农村社区正朝着更加科学、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家庭关系的轴心由传统的血亲的纵向关系转到夫妻的横向关系。这种轴心关系的转变加强了家庭权力的稳固性。这又意味着——民主、平等的新型家庭关系的发展,首先又体现在夫妻关系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转型期的中国大陆社会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及巧妙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分析贵州不同类型家庭外出务工对家庭的影响,发现夫妻共同外出务工家庭多以进工厂的方式外出打工,他们收入要高于户主单独外出务工家庭收入,而夫妻共同外出打工对留守老人与儿童的负面影响要大于户主单独外出务工的家庭。  相似文献   

5.
夫妻财产制度,是有关夫妻财产的使用、归属、管理、收益,以及夫妻债务的清偿,夫妻家庭生活等费用的负担,婚姻终止时夫妻财产的清算和分割等的法律制度。夫妻财产制度是夫妻婚姻家庭生活得以正常运转的物质保证,因而它的完善关系到夫妻财产关系平等与否,关系到与夫妻发生交易的第三人的利益安全问题,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6.
"421"家庭模式下的养老体系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平  李燕 《经济论坛》2007,(4):48-50
一、我国“421”模式家庭的成因与存在状况 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如今27年过去了,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长大成人,正在进入婚育年龄,他们组成的新家庭将接管社会,构成新的家庭生活和生产模式。而这种新的家庭生活和生产模式就是我们所谓的“421”家庭模式,其家庭成员为4个老人,1对夫妻,1个孩子。这也就是说1对夫妻要同时赡养4位老人,还要抚养1个小孩。有人说:“421”家庭是7张牌,其中4张是大牌,但每张都不能轻易丢;1张是王牌,更是绝对要保住;还有2张是关键牌,没这2张,整组牌都成一盘散牌。张张重要,张张不能丢弃。而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8421”模式的家庭也将会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夫妻的离婚率节节攀升。新婚姻法的出台,关于夫妻双方共同财产的认定以及分割更是引发了广泛的探讨。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家庭保险已越来越多成为家庭财产的一部分,离婚时家庭保险的分割也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从作为夫妻双方共同财产——婚姻存续期间购买的保险入手,讨论在离婚时保险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离婚是指在夫妻双方生存期间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离婚,不仅解除了夫妻之间的人身关系,也终止了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夫妻财产分割的同时必定产生家庭债务分担的问题,离婚时夫妻财产分割和债务分担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夫妻财产约定.顾名思义就是对夫妻婚姻存续期间双方所得到的财产包括婚前财产进行有效的约定,使得婚姻关系当事人的个人财产保持独立.互不相干.体现了我国法律对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个人财产的尊重和保护。2001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对夫妻财产约定制度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明确规定了夫妻财产约定的范围、约定的条件、约定形式、约定效力、约定后债务的清偿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对于什么样的婚姻形式适合做夫妻财产约定却设有明确的规定。笔者研究了法国、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的婚姻法.对于夫妻约定适用的婚姻形式方面也都没有明确的阐述。据此,笔者就夫妻财产约定的适用问题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农民工“临时夫妻”问题的产生背景和形成原因进行详细分析,认为临时夫妻问题不仅是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民工的高度流动性所致,从情感社会学角度分析,还反映出农民工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父权制家庭向平权制家庭转变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媒体只从性满足的角度报道临时夫妻问题失之偏颇。为规避、调控社会情感风险、防范突发性群体事件,需要重视和加强情感的社会结构合理化建设,加强农民工的情感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1.
夫妻关系是维系个人关系、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纽带和桥梁,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权利.我国《婚姻法》第四条规定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到国家的保护."维系夫妻感情的方式有很多,当第三人以侵害夫妻一方人身权益的方式间接侵害另一方夫妻合法权益时,受损方有权请求相应的损害赔偿.本文试图从第三人侵权的构成要件、归责原则、和法律规制的角度分析间接侵害夫妻婚姻关系的有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湖北省4 661个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目标人群生育意愿的调查数据,对已有一孩的城镇居民家庭二孩的生育意愿进行了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二孩生育政策放开的情况下,湖北省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不愿生育二孩的比重达到61.4%,究其原因,主要集中于经济压力、少生优生观念和时间压力等方面;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以上城镇居民家庭不愿生育二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妻子的年龄、学历、职业、一孩的年龄及夫妻二人的迁移经历等都是影响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的不愿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乱花钱,孩子花出毛病一对夫妻一个孩儿,不仅做父母的特别痛爱孩子,而且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会隔代痛爱。这种痛爱的表现多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日益膨胀的乱花钱习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家庭就不断地给孩子购买各式各样的小食品、玩具、童装,这一时期主要是家长...  相似文献   

14.
宋代家庭中的奁产纠纷——以已婚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家庭中夫妻之间、已婚女与丈夫族人之间的奁产纠纷不乏其例。透过这个窗口,我 们可以观察到两宋时期已婚女性的法制观、财产观及家庭内部在经济利益作用下的人际关系变化。  相似文献   

15.
第一代独生子女大规模进入婚育年龄,由于此类家庭关系的特殊性,势必对传统的家庭居住方式产生冲击。利用2006年苏州市20-29岁育龄妇女家庭户调查资料,通过列联交互表与卡方检验的方法,判断已婚独生子女居住方式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总体上,已婚独生子女与父母的居住方式依然以从夫居为主,但也出现了夫妻之间从妻居、父子之间从子居、双方父母之间从独居等新的居住安排形式,这种居住安排与理性选择理论相一致,意味着新生家庭会根据现实需要作出相机选择。比较而言,已婚独生子女家庭更侧重父母的需求,而已婚非独生子女家庭更侧重子女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论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协调发展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前途的两大问题之一,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我国区域发展中的具体体现。区域间协调发展能否实现,在法治社会关键取决于有无完善的法律制度。探索区域协调发展发展观产生的社会经济观念基础——整体和谐主义的意蕴,并据此转换当今以权利为基础的个人冲突主义的主流法律观念,代之以权利义务循环均衡为基础的整体和谐主义观念为指导,对我国未来法制的完善和创新,从而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巴金新型家庭伦理关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是一位具有浓厚的伦理意识的作家,这种伦理意识与巴金自幼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很大的关联性。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巴金,对传统的家族伦理观念进行了重新的审视,既批判了它的不足之处,又继承了其合理的内核,并融入现代的自由、平等观念。巴金的家庭伦理观对当今和谐家庭伦理建设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法典》第1064条将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规则概括分为“为共同意思表示”“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用于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三种类型。这是我国首次在立法层面上实现该规则的体系化、类型化。但由于我国立法对该规则未作细化规定,导致其在司法适用过程中仍具争议。而完善我国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必须要明确夫妻为共同意思表示的界限、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范围和共同生活、生产经营的认定标准。分析、找出其目前存在的不足,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填补立法空白,对司法实践亦有助益。  相似文献   

19.
郭长棋认为,夫妻共同创业的优点在于:能够互相扶持,绝对信任,促进理解,配合无间;而缺点就在于对家庭的照顾会少一些。其实,除了这些,夫妻创业还需要的前提是,志趣相投、性格和谐,愿为彼此付出。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大量的中小企业由个体工商户、家庭小作坊发展而来.有限责任公司以其社团性、营利性、法人性等特点,吸引着家庭型、家族化的合伙企业向其升级.实践中,“夫妻店”往往演变成了“夫妻型有限责任公司”,其特点在于公司的股东就是夫妻或者公司的主要控股股东就是夫妻二人.由于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相关法律尚不完善以及实务中对其中的法律关系存在认识上的差异,法院在处理夫妻型公司纠纷时往往面临一定困难,因此对于夫妻公司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股东责任关系必须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