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曾庆黎  张杰  卢花兰 《华商》2008,(15):28-28
中日贸易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尽管贸易额在不断增长,其贸易结构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本文将中日贸易的发展和现状探讨中日两国贸易的相互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因文化差异,两国人民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文化冲击。因此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应充分理解两国间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3.
文章立足于现实的中日双边贸易情况,通过对中日经贸关系现状的分析,从贸易量和产品结构两个角度总结了中日双边贸易在现阶段的特点.同时就在近期举行的中日两国高层经济对话中提到的稀土问题进行讨论,认为中国有必要对稀土加以管理和控制,同时两国应该在其它方面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4.
美日两国产业结构变化中政府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日两国的产业结构均基本达到了橄榄型,其产业结构的合理性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美国的政策导向主要在于完善市场机制而非对企业直接进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主要体现为限制进口,价格支持和财政补贴。其第一、二、三产业的政策都体现为直接对行业的扶持,目的主要是保护国内产业,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入。  相似文献   

5.
对中日两国能源基本形势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两国的能源形势都很严峻。一是两国都需要进口大量石油、天然气,而且中国的需求量还在日益增加;二是两国石油、天然气的进口对象地区又都集中于同一中东地区,这就容易使中日两国利益直接发生冲突。再加  相似文献   

6.
中美两国的职业教育差异较大,应认真研究探讨。美国的职业教育贴近市场,专业设置和教学组织与市场紧密结合,有稳定的投入渠道和资金支持,职业教育与升学教育于一体,面向社会成人和在岗员工,人才培养重点适时转移和升级,形成了独立的人才培养的教育。而我国在这些方面做得与其不同,应认真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7.
姜忠明 《消费导刊》2014,(4):152-153
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日本的文化就深受中国的影响。日本的饮食与中国许多相同之处,但是又存在很大差异。本文从中日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与代表性饮食方面着手,分析了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30多年来,中日经济合作形成了“直接投资带动贸易增长,贸易增长促进直接投资”的良性循环和互动机制。可以说,两国的经贸合作已经进入市场化、自律性发展轨道。值得关注的是,在中日之问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于杰 《商》2013,(5):172-172
19世纪的中国和日本有着基本相同的历史经历,都曾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同时,两国都实行了法制改革,但两国的命运却截然不同。本文从不同方面,分析了两国法制改革成败的原因,并展望了未来中国法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乌两国双边贸易额稳步增长,经济技术合作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但同时存在产业结构相近、交通不畅、投资环境较差等制约因素。但随着两国交往的不断深入,中乌两国经贸合作将会继续沿着健康的轨迹发展,合作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税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稳定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造成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有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理结构、社会文化等众多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体现在税收上的这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来说明缩小地区差距、弱化不均衡的差异性上税收政策所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之一。中国在中日产业内贸易的经济交往中基本处于较低水平,出口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中日产业内贸易的特点主要还处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应采取利用税收优惠引导企业主动增加科研投资;引导企业开展科技战略联盟,整合产业整体研发资源;整合高校研发力量等对策,努力实现中国对日产业内贸易类型由垂直型为主向水平型为主的贸易升级,以占据中日产业内贸易的有利地位,获得更多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淮安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苏北其他一些县域相比仍存在着差距。本文借助SPSS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淮安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在苏北的位次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促进淮安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应用经济学的投入产出方法分析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关系及其关联效应,认为物流产业应确定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瓶颈产业,并据此提出了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5.
美国经济走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磊 《财贸经济》2001,(8):70-72
2001年4月18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再次突然降息.分析家们认为,美联储在5月15日下次例行决策会议之前迫不及待地提前采取降息行动,表明了美国政府对美国经济发展势头深感担忧.然而,也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的基本面依然健康,目前出现的"衰退阴云"不过是"微恙"而已.支持这一看法的最有力的论据,就是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新经济论".在他们看来,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已使美国进入了一个正在展开的"新经济"时代:通胀不会攀升,股市不是泡沫,经济不会衰退,"未来一片光明".  相似文献   

16.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荣 《上海商业》2006,(12):28-31
上海是国内最重要的金融市场中心,是中国大陆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20世纪90年代起,上海迈出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步伐,上海已成为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金融改革创新的平台。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中外金融机构优先向上海聚集。自1992年起,上海国民经济连续14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在上海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应该有金融的贡献。上海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是经济增长导致了金融发展?还是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应  相似文献   

17.
The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mounted to US$236 billion in 2007, reflecting an increase of 20.6 percent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year, 33 times over the trade volum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is vast volume and fast growth took place amid China's accession in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t the end of 2001 and increased trade disput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not to mention recurrent foreign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i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markets and somehow intensified fears in Japan of China's enhanced competitiveness.  相似文献   

18.
张波 《价格月刊》2016,(5):68-71
近些年来,我国流通产业区域差异性发展水平一直保持持续化状态.在阐述我国流通产业整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流通产业的差异性发展水平,并从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环境、人口与社会文化、市场化发展及国际化发展四个方面研究了导致我国流通产业区域差异性发展水平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推动我国流通产业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选取安徽省1978—2008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安徽省经济发展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长期看,安徽省经济的增长可以促进安徽省金融的发展,安徽省金融发展也带动了安徽省人均生产总值的提高。具有反作用;短期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对国内生产总值带动作用更大,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也会推动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因此,今后安徽省在经济发展方面,应大力发展金融业;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充分发挥安徽省的地理优势和能源优势;努力提高安徽省的人均收入,扩大就业机会和范围,扩大内需,增加贸易和储蓄,以此促进安徽省国内生产总值和金融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纠正模型方法,从中观层面上对我国区域经济与金融间互相作用进行计量分析,找出区域间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作用关系的差距,剖析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差异的成因,提出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区域金融业发展应予区别对待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