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将使农村养老问题出现一系列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特征对农村养老资源的配置毋疑是巨大挑战,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农村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还较低,满足我国农村老人各方面的需求是不现实的。本文依据雷顿.奥尔德弗需求层次理论,把农村养老资源分为三个层次:生存型养老资源、相互关系型养老资源以及发展型养老资源。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流通愈加发达的今天,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流通仍然处于落后状态,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流通问题并不仅是单纯的流通领域问题,它和当地的特殊环境条件相互影响和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界定,分析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流通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促进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世界各国经济总是沿着不发达→欠发达→发达三个阶段不断向前推进;在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由于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同,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特征,也就是说,在同一时期,既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总是相比  相似文献   

4.
人口流动严重削弱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具体表现在:老年人获得的经济支持相当微弱且极不稳定,其日常生活照料主要依靠自己和老伴来完成,在精神慰藉方面老人们内心呈现出孤寂失落感与满足感并存的双重特点.另外,农村劳动力外流降低了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还导致家庭和整个社区尊老养老文化基础动摇.构建和完善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制度应从家庭、社区和政府三个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菏泽地区原来是比较贫困的,自农村改革以来发展比较快。从山东省看是欠发达地区,从全国看则属中等发展水平的地区。他们所走的路子,他们所创造的各种经验,对全国其它欠发达地区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现在我想结合菏泽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谈谈欠发达地区今后经济发展有关的几个问题。 (一)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 不论是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都不能例外,都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在具体  相似文献   

6.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可以很好的满足养老服务资源有限的基层的养老需求。本文立足欠发达地区安徽S县的养老服务建设现状,对存在的问题和推进发展的主要措施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7.
在人们的印象中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程度低,劳动力转移慢,农村劳动力资源多而成本低是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将劳动力资源优势作为一个金字招牌来招商引资,大力推进工业化。然而在新一轮经济周期增长中,在周边地区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面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  相似文献   

8.
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刘志澄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地理条件、资源愿赋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其经济发展总是沿着不发达──欠发达──发达三个阶段不断推向前进。而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和不发达又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竞争而发展。我国建国40多年来,经...  相似文献   

9.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 《农村经济》2004,(1):47-49
本文认为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 ,很难依赖某项措施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农民增收。这些措施应针对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的地区而分别采用 ,有些措施对发达地区适用 ,对欠发达地区采用的条件还不成熟 ;有些措施对欠发达地区适用 ,而发达地区采用却对增加农民收入效果不明显或缺乏刺激力。本文分别就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欠发达地区如何积极探索和顺应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加快前进的步伐?笔认为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注重把握“四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金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导致各地区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出现较大差异,一方面,农村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供给的区域布局不均衡,东部发达地区金融供给相对充分、金融需求旺盛,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比高,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金融供给不足、金融需求萎缩;另一方面,农村企业、农户金融需求和农户融资方式表现出区域特征,发达地区体现为农村发展需求,以正规金融融资为主,而欠发达地区体现为农民生活需求,主要借助于民间借.为此,不同区域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构建相应的金融体系,并采取差别化的区域金融政策.  相似文献   

12.
加快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性环节。我国在本世纪末要实现小康,相对来说,城市比较容易,农村难度很大。十三届八中全会提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就农村来看,沿海发达地区、城市郊区好办些,中西部地区不好办。而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很大,其中又主要在农村,如这一块实现不了小康,整个农村的小康也就实现不了。所以,我认为,加快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我国实现本世纪末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而欠发达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由于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产生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欠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内陆地区,这些地区较比其它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来说,生产力相对落后,交通不够发达,生产力先进程度差,物产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开发利用情况不容乐观。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金融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和局限。本文将简要分析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政府策略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彦  钟添生 《农村经济》2007,(12):48-51
对于不发达地区而言,发展县域经济是"县"级行政单位的最大主题.作为县级政府,选择何种发展策略与路径,将会产生迥然不同的结果.本文探讨了欠发达地区县城经济发展中的政府策略与路径选择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从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向城镇和发达地区大规模流动是与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转轨相伴随的特征化事实。区别于已有研究聚焦劳动力流入对中国经济增长以及城镇和发达地区增长贡献度的研究偏向,本文着重聚焦劳动力外流给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带来的福利效应,结合作者在广东等7个省所开展的微观调研和深度访谈,对劳动力外流对作为流出地的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福利效应进行考察。研究表明,除正向效应外,智力外流导致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发展动力丧失,陷入增长困境;学界所预期的劳动力外流给欠发达地区带来的回波效应更大而扩散效应并不显著;长期以来的劳动力大规模外流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福利受损;新生代农民工转移刚性的形成与固化进一步拉低着欠发达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形成其内生式发展的新瓶颈。基于此,中央政府顶层政策设计与地方政府微观规制均需做出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广大农民群众都非常关注农村财务问题,农村财务问题已经成为整个新农村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在本文中,笔者从农村财务监控与主体与客体入手,总结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财务监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路径,为加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财务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缓解空巢老人群体精神空虚、感情脆弱的问题,鼓励其参与活动,提高老年群体的幸福指数。通过实地调查法,以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郎岱镇望城坡村60岁以上老人经济、健康、精神养老需求的实地访谈所获得的资料为依据。得出结论,子女供养缺位、农村空巢老人精神自养能力单薄、受教育水平程度低,农村空巢老人精神需求满足相当有限。政府应加大农村经济投入,整合农村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农村社区老年活动基础设施的建设,组织志愿者进入老年社区为老人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9.
苏北地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大量沉积.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有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两种方式.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异地转移带来了诸如社会治安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等许多社会问题,所以苏北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同时,随着苏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涵义是资源环境存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持不变或者增加 ,尤其需要保持的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资源。土地 ,特别是农地作为人类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的基础 ,其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增长 ,大量土地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在 1 986~ 1 995年这 1 0年中 ,我国耕地损失率达 0 .2 2 %。到 1 995年 ,我国人均耕地资源仅为 0 .1 1公顷 ,人地矛盾不断加剧。在经济发达地区 ,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