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为加快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正在做出多方努力。近日,科技部、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的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己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103家企业成为首批入选企业。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说,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目的在于推动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探索不同类型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模式,形成一批创新型企业,引导和带动广大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2006年1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如何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投入和行为的主体,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企业集团和拥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集群,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李煜华  张莉娜 《财会月刊》2023,(21):124-131
基于2005~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低碳城市和创新型城市双试点政策对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协同影响。研究发现:与非双试点城市相比,双试点城市显著促进了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低碳城市单试点政策和创新型城市单试点政策相比,低碳城市和创新型城市双试点政策能够协同提升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而且先成为创新型城市试点再成为低碳城市试点能更有效地促进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双试点政策通过提高地区财政支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双试点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中更显著。研究结论验证了低碳城市建设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协同促进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于未来试点政策组合和引导制造企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提出,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而自主创新的关键是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2010年,广西南宁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和"创新能手"等创新系列主题活动,重点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活跃、规模效益突出、具有产业集群优势的创新型企业,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  相似文献   

6.
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创新型企业在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全力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工程。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必须全面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其核心是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是实施企业制度创新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创新人才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品牌创新战略和文化创新战略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会议同时提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国有企业作为企业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重视和发挥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8.
建设创新型国家,企业是核心,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又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企业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体,如何增强其技术创新能力并使之持续,已成为实施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而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薄弱,表现在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投入不够、能力不强。这与我国企业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为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必须“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要建设创新型企业,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企业创新文化。培育企业创新文化,是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战略需要。党中央、国务院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确定为国家战略。这是在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全面判断我国战略需求的基础上,为推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要求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新时期企业继续教育的总体状况,剖析了三个典型性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及其创新实践,提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企业及其科技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已经成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而,研究了大型企业继续教育的基本特征、发展趋势和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今年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了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到2020年我国要跻身于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胡主席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央提出的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充分地表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的国策;充分地显示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充分地明确了企业在自主创新道路上所扮演的角色和应起的作用。近百年的世界产业发展史证明,真正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技…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和主要驱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心环节,税收法律制度在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现行税收优惠制度,分析存在的问题,比较借鉴国外相关制度,力图找出激励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制度。  相似文献   

13.
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建设创新型企业。企业科协是党领导下的科技群体组织,是科技工作者之家,是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重要力量,在组织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投身自主创新,促进企业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肩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企业科协要切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积极探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新途径,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作用,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建立健全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是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战略。为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引导企业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能力是科技型企业的生命线。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研发风险和市场风险,企业应该从组织结构、制度建设等方面为技术创新培育良好的内外环境,并采用创新型的发展战略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工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工业企业是辽宁科技创新的主体,其创新能力如何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辽宁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本文根据辽宁省统计局对全省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情况(2004—2006年)所做的调查,分析整理调查结果,形成对加快辽宁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步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胡吉亚 《新远见》2010,(12):120-126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2006年,国务院全文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并积极推动各省的科技创新发展。黑龙江省作为首批入选的技术创新方法试点省份,各项工作的开展时间较早,技术创新方法推广效果的评估时机比其他省市相对较强。黑龙江省在推广技术创新方法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是"试点推动"、"典型引路",进而将该方法推广至全省。这种推广思路强调的是政府的主动引导和企业的自主选择,推广的难度较小且易于为企业所接受。  相似文献   

18.
构建我国企业集团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集团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准确、科学的评价,分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优势和不足,使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拥有重要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自主核心技术,对于提高企业集团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企业集团,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妮妮  尤功胜  杨晓琼 《民营科技》2010,(12):325-325,222
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对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具有重要意义。对云南省91家创新型(试点)企业进行调查研究,阐述了云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云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取得的成效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试点企业发展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注重提高科技运用以及创新能力,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形成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会使企业真正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以及骨干力量。而事实证明,财税政策的运用,是大力促进技术创新、科技创新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