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减排共识与碳限制前景将对各国经济竞争力产生明显影响,提升低碳竞争力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PLS-SEM作为基本研究方法,以碳生产率作为低碳竞争力的表征,基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年鉴》与《中国能源年鉴》数据,对30个省市(西藏除外)的低碳竞争力驱动因素进行了模型建构与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通过环保与经济发展对低碳竞争力产生正向影响,科技发展对低碳竞争力的正向影响作用最强,环保力度与经济发展次之,外贸依赖对低碳竞争力的正向促进作用未能发现。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能源结构、生产能力和环保能力作为建筑业低碳竞争力的外生潜变量,以低碳竞争力和低碳技术利用率作为内生潜变量,构建了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评价建筑业低碳竞争力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运用Lisrel软件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筑业低碳竞争力进行了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能源结构、生产能力和环保能力是影响建筑业低碳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其中生产能力对建筑业低碳竞争力的影响最大;建筑面积碳排放效率的因子荷载值远大于产值利润率,表明建筑面积碳排放效率对建筑业低碳竞争力的影响较大。最后提出提高我国建筑业低碳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大力宣传低碳思想,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对建筑业节能技术的研究,加速节能技术改造进程;制定适应市场环境的低碳政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江苏省1990-2007年的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综合分析了促进江苏经济增长的十大影响因素的贡献率.研究表明: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投入等因素的作用最为显著.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江苏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提升餐饮业竞争力日渐引起政府重视,但此类研究仍然停留在描述阶段.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驱动因素和驱动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需求因素、支持因素和规模因素是影响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主要动力因素;综合驱动型、需求驱动型、支持驱动型、规模驱动型和综合非优型则是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主要驱动模式.研究结论对于提升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回顾相关文献识别了碳无形资产概念,按照碳排放权的不同来源将企业的碳无形资产分为配额碳无形资产、项目碳无形资产和减排碳无形资产三类,指出三类碳无形资产对企业低碳竞争力提高的贡献程度不同。针对通过文献回顾得出的碳无形资产视角下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企业低碳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及假设,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研究假设。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法使用2007年中国省际截面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影响因素研究,克服了多元线性回归的多重共线性和经济意义不合理两大问题,得出一个较为公正的实证结论。实证结论表明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国内产值等高技术产业微观因素对促进高技术产品进口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而宏观因素的作用不太明显,最终得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制造业体量虽大,但产业供应链自主可控性和安全性尚未达到我国制造强国的发展要求。本文以制造业供应链为对象,通过系统地界定影响制造业供应链稳定发展的因素,并基于问卷调查法采集的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AMOS软件,构建数字化转型程度、信息共享程度、供应链韧性程度和外部环境因素四大潜变量及其观测变量的指标假设模型,研究制造业供应链稳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四大影响因素对制造业供应链稳定发展均有着正向的影响,而且根据路径的总影响效应可区分其影响力的大小。本文为制造业供应链稳定发展提供了微观证据,并期望为制造业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世界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应,逐步加强了对文化统计的建设。文化产业在一些国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欧洲发达国家。在亚洲,日韩等国已经着手积极发展本国文化产业,因此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文化产业都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兴旺发达的文化产业作支撑的国家,不可能成为未来世界的强国,也不可能在未来世界民族之林占有一席之地。20世纪70年代,中国文化产业开始兴起;80年代引起了广泛关注,文化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1.
根据供求均衡价格理论,建立了广州市商品房价格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房价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彼此之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偏最小二乘法(PLS)能有效地消除多重共线性,所以采用PLS法分析广州市房价的影响因素.各影响因素的投影重要性指标表明:广州房价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教育因素,其次是生产总值和房地产投资;再其次是人口总数和...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之后全世界将进入“后京都时代”,虽然《京都议定书》并未强制中国在2012年有减排义务,但也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山东省作为能源大省,由以前的能源输出省份到现在能源自给率越来越低,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和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是势在必行.文章采用三大产业和居民生活消费的8种能源消费量数据测算了2000~2010年的碳排放量值,分析了山东省碳排放的现状,并详尽分析了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环境、能源压力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对低碳经济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财税政策对低碳经济作用机理及政策效应,最后从财税角度就如何构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蓬勃发展,数字化创新深刻影响着企业创新与运营模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分析技术不确定性、市场不确定性、企业家精神、组织学习、组织忘记对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不确定性、市场不确定性、企业家精神、组织学习、组织忘记和数字化创新6个要素存在因果线性关系,并发现学习主导型、市场驱动学习型和市场主导型3条数字化创新路径,以及3条非高数字化创新路径。其中,市场驱动学习型最有可能激发数字化创新。结合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结果,比较上述6条路径发现,数字化创新的影响因素具有非对称性,3条非高数字化创新路径并不是3条高数字化创新路径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15.
提高集成创新能力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企业发展瓶颈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集成创新能力的演化机理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影响集成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识别,有助于企业集成创新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刘小铁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4,3(4):53-57
竞争力来源于竞争,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有赖于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寡占型市场结构最有助于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因此,人们把这种市场结构称为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本文在现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合理产业组织结构作用于产业竞争力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IPAT方程基础上运用LMDI分解法构建了低碳经济"脱钩"量化分解模型,并以山西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9年间山西低碳经济已从"扩张负脱钩"和"无脱钩努力"阶段逐步改善为"弱脱钩"发展阶段;能源强度降低对低碳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等其他措施效果并不明显。该模型的建立对科学评价减排措施和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集群融资侧重于从源头消除信用掣肘,更适合科技型企业融资。以科技园区企业生产互补性和研发协作性为切入点,剖析了科技园区企业集群融资的机理,得出产业链和技术链集群衍生信誉链,三链交融共同促进集群融资;基于宏观战略、中观环境和微观背景对科技产业集群影响的考量,分析得出政府政策、外部环境和社会关系调节价值链和技术链集群,进而影响融资效果,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了实证检验。针对园区企业集群融资的问题,提出了转变产业布局政策、调整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强三要素联同配合、构造专业路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个区域内专利申请活动的活跃性反映了该区域技术进步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在对区域专利申请活动及其驱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专利申请活动驱动因素的概念模型及研究假设,并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提出了中西部地区专利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