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工业化进程与传统工业化理论的矛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工业化理论通过对一国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分析将工业化分为三个阶段 ,绝大部分学者公认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时期。目前我国工业比重高起且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达 35 6 % ,将达制造业的自然最高界限 ,而工业化所处阶级却仍需大力发展工业及其制造业。这似乎与传统工业化理论相矛盾 ,文章试对此矛盾的根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生态工业是一种根据工业生态学基本原理建立的、符合生态系统环境承载能力、物质和能量高效组合利用以及工业生态功能稳定协调的新型工业组合和发展形态。生态工业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以来,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我国也有了初步的实践和探索,成为工业化的一种新型模式。生态工业理论和实践对珠江上游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有着诸多方面的启示,珠江上游地区应主动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贯彻生态工业理念,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中叶,中国就开始了发展近现代工业的进程,然而到建国前,我国依旧是一个国民收入结构中,工业只占23%,劳动力就业结构中,从事农业劳动力高达84%的农业大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业化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主题。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实施了不同的工业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生态工业理论与实践及其对珠江上游工业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谷生 《商场现代化》2005,(32):319-320
生态工业是一种根据工业生态学基本原理建立的、符合生态系统环境承载能力、物质和能量高效组合利用以及工业生态功能稳定协调的新型工业组合和发展形态.生态工业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以来,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我国也有了初步的实践和探索,成为工业化的一种新型模式.生态工业理论和实践对珠江上游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有着诸多方面的启示,珠江上游地区应主动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贯彻生态工业理念,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5.
工业设计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和经济进步为发展条件,它同时也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相应的促进作用。从战后的德国、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到21世纪美国经济的主导地位;从中国的经济特区建设到中西部大开发初步成功都离不开工业设计的身影。本文将通过对现阶段中国与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工业设计特点的比较分析,概括论述工业设计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欧美一些主要工业国家掀起了一股去工业化的浪潮,直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让这些国家认识到了去工业化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于是曾经一度去工业化的国家陆续提出再工业化战略;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新一轮再工业化,不仅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挑战,更带来了机遇;只有不畏挑战与艰难,抓住机遇才能更好地实现再工业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7.
工业设计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和经济进步为发展条件,它同时也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相应的促进作用.从战后的德国、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到21世纪美国经济的主导地位;从中国的经济特区建设到中西部大开发初步成功都离不开工业设计的身影.本文将通过对现阶段中国与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工业设计特点的比较分析,概括论述工业设计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显示,大部分学者支持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理论,但是基于中国的实证检验,在金融不发达时期,金融发展反而阻碍经济增长。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相关研究中,很少有人涉及到更深层次,从行业层面、企业层面出发来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增长离不开行业的发展,而行业的发展又不断推动经济的增长,因此本文在借鉴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更深层次探讨金融发展对行业增长的理论影响。  相似文献   

9.
16世纪是全球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但中国与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却完全不同,前人多从地理位置、生产关系角度来进行比较,而忽视了从商人这个阶层来进行比较,本文正是为填补这一空白而作,试图比较研究中国和欧洲的商人在那个时期的状况,从而指出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和欧洲不同遭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工业化进程迅猛发展。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我国工业化主要以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来促进工业结构的全面调整。工业物流作为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至关重要。但从我国工业物流发展总体现状来看,工业物流资源配置粗放、费用过大、成本过高的问题十分突出。物流成本过高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积极探索并加快我国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实现工业转型升级与物流方式融合发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商》2015,(11)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有利于实现河北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河北省要实现新型工业化,就必须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但是,目前河北工业体系中由于存在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和工业发展的层次比较低、自然资源的过量消耗等问题,阻碍了新型工业化的进一步建立。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在新全球经济危机中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处境和工业工程的内涵与定义、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通过分析工业工程在国内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工业工程在国内应用的方法和措施:加大推广力度;分层应用于企业;应用基于循环经济的工业工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波澜壮阔、极不平凡的十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黄金十年",也是工业坚持科学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关键十年。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2012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对落实新型工业化总体部署提出了"六个着力推进"的要求。中央决策部署为工业和信息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中国工业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工业持续较快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本刊推出重要报道:中国工业黄金十年巡礼,向广大读者展示中国工业黄金十年成就。  相似文献   

14.
《商界》2007,(2)
近代工业化只与市场经济相容,以封建政府推动工业化绝无成功之望。欧美国家的工业化是由资本家启动并推进的,走了市场经济之路,最初的投资主要来自原始资本积累。尽管原始资本积累是“火与血”的过程,充满了罪恶,但历史证明,由私人推动工业化是正确的。中国的工业化是由官员启动并推进的,走的是政府亲历亲为的计划经济之路。私人与官员推动工业化的目标是完全不同的:私人投资于工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这就要按经济规律办事,精于成本—收益分析,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换言之,私人资本家用自己的钱投资,成功了可以大富大贵,失败了身败名裂,非跳楼不可。有这种动力与压力,做起事来不能不认真。官员推动工业化的目  相似文献   

15.
40年前,亚洲似乎注定是一个贫穷的大陆。而现在日本已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工业大国。继之而兴起的亚洲四只经济老虎韩国、新加坡、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它们以世界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完成了工业革命。跟在“四虎”后面的是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它们正在实现工业起飞。中国大陆和韩国在80年代后的平均增长速度是欧洲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三倍,以上八个国家和地区年增长率都已超过7%,这就是说,它们的经济规模每10年增加一倍。假定这一增长速度:年增长率为老一代工业化国家的2—3倍地持续下去,到了21世纪,经济实力势必从欧美移向太平洋的东岸。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策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文化产业的概念与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的概念.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 ,需要对其概念和具体含义进行说明.法兰克福社会学派的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在 1947年出版的<启蒙的辩证法>中提出"文化工业 "这个概念. 1990年以后欧洲一些国家感觉到美国文化的压力 ,提出"文化产业 "概念.在我国文化产业的研究中 ,有的学者认为我国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应该是在 20世纪 80年代 ,来源于英文" Culture Industry":也有的学者认为我国文化产业的概念来源于日本学者日下公人所著的 ,20世纪 80年代后期被介绍入中国的<新文化产业论>.  相似文献   

17.
从需求角度探讨了国际分工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提出国际分工主要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以及由此衍生的收入效应、关联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影响一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理论假说。采用20世纪80年代陆续进入工业化成熟期的15个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产业结构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同时,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外贸依存度却出现了下降趋势,国内最终消费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其经济含义表明:新兴工业化国家如果过度强化在国际分工中的制造国地位,长期依靠商品贸易来拉动经济增长,可能阻碍产业结构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而随着制造业比较优势的下降,如果减少对商品贸易的依赖,更多地依靠国内需求来发展经济,对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将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以上结论对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振峰  庄毅敏 《消费导刊》2009,(22):240-240
从李约瑟之谜入手,探究15世纪以前领先于世界的中国为何没有率先走上依靠现代科学的工业化之路,初步分析了中国自身的缺陷;然后分析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进而两相比较,试图找到适合本民族文化特点的、有助于中国崛起政府职能定位。  相似文献   

19.
李文 《财贸研究》1990,1(6):12-17
<正> 一、理论进展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农业一直是衣食住行之源泉,它一直延续到工业革命的前夕。工业的出现及其蓬勃发展,日益降低了农业的重要性。在现代经济增长轨道上运行的国家已经成功地摆脱了农业对工业化的拖曳,但在经济发展刚刚起步的国家或地区,农业是工业化的母胎,它构成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进步,工业化就难以取得较快而且协调的发展。经济实践在发展,经济学本身也在发展。工业出现后,农业与工业就产生了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理论对这种联系的持久关注、探讨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回顾这方面的理论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一场突如其来的投资热潮引发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发展道路纷争。围绕“重化工业新阶段论”的这场大论争,因关系重大而空前激烈。尽管参与者多为学者,但这并非一个抽象的学术争论,而是涉及到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中国经济政策乃至发展道路的选择。人们的共识是,原来那种重速度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结果轻代价、重生产轻环保的工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了,必须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但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什么?在不同理论前提和不同现实约束条件下,争论各方的全面交锋,将这场围绕着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理论争辩进行得越来越彻底,也越来越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